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的策略探究

2023-11-15 14:29李贻阳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初中教学思政教育

李贻阳

摘  要:美术教学是思政教育的“桥梁”。美术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以某一种教学形式来概括,但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的设计,按照初、中、高三个阶段,设计出循序渐进的教育体系。因此美术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也存在“桥梁”的关系,这种关系需要美术教师利用鉴赏、创作以及展览活动去挖掘,以此明确不同阶段的育人任务;同时具体到某一思政育人主题下的美术课堂,可以作为一种工具、媒介来传递思想政治理念,并通过鉴赏、创作以及展览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思政理念。基于此,要想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渗透思政理念的成效,美术教师应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渗透思政的衔接点,探究初中美术教学渗透思政理念的策略。

关键词:思政教育;初中教学;美术课程

基于不同阶段的育人任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阶段初中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师设计相关的美术课程,可以实现育人的目标。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将鉴赏、创作以及展览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这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形式多样,但往往更多地依赖正式的教育课程和宣传活动,如鑒赏、创作等,而不是艺术作品本身。因此美术教师需要将美术课堂作为学生理解、内化思政元素的“桥梁”,依靠相关课程的设计、研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学生的艺术认知水平。

一、初中生学习情况分析

为确保美术教学渗透思政元素的整体成效,初中美术教师应根据义务阶段美术教育的四大阶段要求,为处于第四学段的初中生设计出更加科学、具备实践性的课程内容。因此,教师首先应分析学生的学情,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形式,总结此阶段学生的学习表现、价值观以及对不同思政元素的理解,然后逐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思政的需求,从而确定思政教育的重点。

具体而言,教学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美术教师应确定分析学情的目的。只有明确了学情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才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学”定教,确定渗透思政元素的整体过程和方法。第二,美术教师要根据“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以及“欣赏评述”四大内容,选择相关的课程材料。美术教学渗透思政元素的过程,可以基于不同的艺术资料来设计,如利用《狼牙山五壮士》油画作品设计鉴赏课程,以此为根据进行学生作业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美术创作理解长征精神。第三,学情分析的过程也是教师选择教育主题、收集教学元素和整理教学资料的过程。通过该过程,学生能够树立多元的文化态度,从而提高了整理和分类教学材料的整体收益。第四,进行学情分析,其目的是发现学生的学习优劣势,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在理解思政元素时遭遇的问题。

总之,在对思政活动进行设计时,美术教师首先应进行学情分析,明确学情分析的目的,从而制订出干预方案。如根据学情分析的结果,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以提高美术教学渗透思政的效果。除此之外,美术教师还可以利用王式廓的《血衣》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作品,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并将其运用到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并对学生进行跟踪和评估。

二、初中美术教学渗透思政元素的衔接点分析

教师以教材内容为衔接点进行德育,能够有效、有序地开展育人活动;通过对美术作品、课本内容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衔接点:第一,阅读课本内容,了解背景信息;第二,了解某一课本内容的视觉元素,并进行学习;第三,思考课本内容的主题和意义;第四,分析作品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以此为衔接点进行思政教育。

由此可见,以教学内容为衔接点进行思政教育是可行的,而且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改变教育主题,促使学生形成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除此之外,在初级阶段,美术教师利用课本内容讲解相关的背景信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时间、地点、作者等信息,这些既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创作动机和意图,也有助于美术教师基于红色作品开展思政活动。具体而言,美术教师可以开展“作品甄选”活动,让学生观察红色作品的视觉元素,以及色彩、线条、形态、构图等,并对作品进行思想政治层面的分析,这便搭设出初级阶段的教育活动。在中级阶段,美术教师可以利用“沉浸式时代印象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中思考、欣赏、品鉴红色作品的意义,这能够方便学生通过观察红色作品的视觉元素,思考红色作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并在创作活动中转变自身的思想政治观念、具有了红色精神。在高级阶段,美术教师基于课本内容,通过分析红色作品的形式为学生讲解爱国主义内容,这可以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印象。

三、初中美术教学渗透思政元素的对策

(一)发挥桥梁作用,在鉴赏中培养红色精神

只有发挥美术教学的“桥梁”作用,才能在鉴赏课程中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这是因为鉴赏的过程是学生观察、分析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教师以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为主题组织鉴赏课程,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鉴赏中发现和欣赏红色艺术作品的美。所以,鉴赏的过程可以改变学生的心态、价值观以及思想观念,为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

例如,在讲解“美好宜人的居住环境”后,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生活与古代生活的对比,引出《狼牙山五壮士》的鉴赏课。一方面,在鉴赏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能够使学生不忘革命先烈、理解现代生活的来之不易,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思政意识、美德思想;帮助学生扩展了视野,培养学生对红色精神的感悟,以及现代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组织鉴赏活动的过程,也是利用思政实践活动育人的初级阶段,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品质,使学生能够以某一革命先烈的形象、品格为榜样,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端正自己的态度。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生还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并从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总之,教师利用鉴赏课程,可以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心态、思想以及价值观,为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

(二)明确育人任务,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创作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的核心为:以“学”定教。因此美术教师要明确当前阶段的育人任务,引导学生感悟红色精神,并逐步确定渗透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以及“欣赏评述”四大内容串联起来,逐步设计出初、中、高三大等级的思政育人实践活动。

例如,实践创作对应了“设计应用”与“综合探索”的内容,是中级课程思政活动领域的内容。在讲解“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的内容时,美术教师可以首先以我国的历史为脉络,为学生讲解中国画的特点、画面构成等;然后以中国历史的发展为基石,引出“感悟红色精神”的实践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进行关于红色作品的实践创作,这有助于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制作、展示等过程提升美德思想、红色精神,以及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

除此之外,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山路松风图》的画面构成、线条用法等知识,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感悟生活、留意生活中的“美”,并从教师的技法讲解中获益良多。具体而言:第一,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的过程中,美术教师需要明确“立德树人”“感悟红色精神”等育人任务;第二,在明确育人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自主设计、制作、展示作品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创作的过程中,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创作问题、探究红色精神与美德思想等,这有助于提升美术教学渗透思政元素的整体成效。

(三)组织展览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思政元素融入美术课堂的形式多元、主题多样,美术教师可以利用红色元素、爱国元素、家乡元素甚至民族元素,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例如,“情趣浓郁能工巧匠”这一单元包括了“剪纸”“编结艺术”“线材造型”“蜡染与扎染”“彩塑”等知识,教师可以提取其中的爱国元素、民族元素,为学生设计出相关的展览活动,先引导学生走出班级,然后帮助学生走出校园,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思想意识。艺术展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艺术作品的条件、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增强,也可以在展览中加强对我国艺术形式的理解,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艺术展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观赏艺术作品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我国民间美术的魅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展览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来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其次,艺术展览还能够成为学生了解艺术作品、背景信息的契机。通过展览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展览的主题、展出的作品,以及背景信息等,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间艺术的理解。最后,艺术展览更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窗口。通过观察展览中的作品,学生可以挖掘作品中的细节、特点和主题等,在具备爱国情怀、乡土情怀的同时,还进行了多元化的思考和分析,全面提升自身素养。

总之,艺术展览的过程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属于高级思政实践活动的组织、执行,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解艺术背景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四)进行多元教学,循序渐进地塑造价值观

将思政实践活动划分为低、中、高三大等級,配合多元教学方法,除了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利用实践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是当前阶段塑造学生价值观的必要教学方式。因此多元教学的意义,主要在于能够循序渐进地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例如,在“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的教学中,美术教师不仅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还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后续的思政教学工作进行了铺垫。无论是选用情境教学,还是合作教学,教师都应重视教学的渐进性,即利用展示中国古典园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观看园林构成的方式来学习和探究古人的造园理念,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独立思考能力,初步完成了思政元素的渗透。在此基础上,多元教学还能给予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如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古人会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造园理念?其与西方理念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我国古人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万物和谐相处的理念”,这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切实达到了美术育人、渗透思政元素、塑造学生价值观的目标。

四、结语

概言之,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衔接点进行德育;可以通过对红色作品的分析、鉴赏、创作,引导学生思考红色精神。最终,学生可以深入地探讨美术作品涉及的思想政治问题、画面色彩及构成问题,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教师将思政实践活动划分等级,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具有许多正向的价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满足学生的思政发展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参考文献:

[1]李昭君,王亚林. 核心素养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探究——以五四制鲁教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2022(21):173-175.

[2]李雅纯. 初中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德育教学的研究[D]. 聊城:聊城大学,2022.

[3]罗兆嘉. 初中美术教学如何与思政元素有效结合[J]. 试题与研究,2021(36):39-40.

[4]于之也,赵志红. 论初中美术教材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 内蒙古教育,2021(09):15-19.

[5]黄凯.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政育人理念[J]. 初中生世界,2020(32):55-57.

(责任编辑:张涵淋)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初中教学思政教育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