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研学旅行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11-15 05:57许友森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思政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许友森

摘  要:开展中学研学旅行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的研学活动主要是依托红色旅游,借助独特的资源,与主动研究相结合的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创新活动,它具有教育功能和鲜明的政治导向,对中学立德树人、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学研学在旅行中始终贯穿素质教育,通过旅游观光、参观体验、研究探讨、学习教育等方式,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构建研学旅行的中学思政教育共同体,共建共享完备的内容体系、活动机制和新型育人模式意义重大。

关键词:研学旅行;思政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研学旅行是一种以集体性、实践性、趣味性为特色的综合性、自然性、有益的教育方式。通过研学旅行,学生能够走出课堂、走近自然、感受历史、探索社会;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研学旅行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从根本上,研学旅行是“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研学旅行与思政课有着重要的内在契合点,将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融入思政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研学旅行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新阶段做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关社会主义事业,事关中国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更事关中国是否能够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当前的重点问题是怎样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实践证明,作为面向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效果不佳。所以,需要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改进。通过研学旅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红色故事深入浅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通过讲故事、参观纪念馆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变迁、发展历程,从而加深对祖国文化传承、历史发展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通过红色遗址坚定学生的报国决心

参观纪念馆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祖国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传统美德,从而坚定了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三)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研学旅行中,教师可以利用自然地貌開展国防教育。通过走进军事训练场或参观部队营房等形式,学生了解了国防知识、爱国精神和我国军队的优良传统,实现了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以实践学习增强道德品质

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逃生演练活动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生活技能、社会常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在生活实践过程中,能够提高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五)以公益活动提高品德践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品德,如走进养老院、敬老院等服务活动等,增强了学生的道德体验感和实践能力。

以上研学旅行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之处为:以中学生的深刻感受为主线,将教、游、学有机地融合,发挥了研学旅行的各种优势,较好地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效果不佳、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二、中学研学旅行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规范学生行为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人们普遍受行为准则的制约。学会以行为准则规范自身行为是中学生的社会化必修课,也是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探讨的事项。相比于按部就班的校园生活,研学旅行能够让学生投身于更多变的集体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去理解和习得相关的行为规范。例如,在研学旅行中,集体用餐是一件学生不得不面对的事情。教师如果组织得当,学生则能吃得到、吃得开心;组织不当,可能会产生有的学生吃饱、有的学生饿肚子的情况。如果教师以此为契机加以引导,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规则与秩序的重要性,还能在研学旅行结束后形成终身受益的规则意识。

(二)拓展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政资源。研学之旅,既是一次旅游活动,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在研学之旅中,学生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扩展的资源来进行校外学习。研学是一项集探索性和旅游经验为一体的课外教育活动,它可以扩展学校的教学资源,开发课外的课程资源,教育意义深刻。在平时,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些理论上的讲解,而学生却无法真正理解这些内容。而在研学旅行期间,学生可以更直观、更自然地接触到外在的事物,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环境、自然等因素来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学生在观察、实践和讨论中,更有效地理解了教学内容,其效果比教师的照本宣科、学生的死记硬背好得多。

(三)提升学生参与度

研学旅行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课堂,是一门全新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学科,能够显著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实践,增强他们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体质,促使学生加深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研学活动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师和教员的讲解下,思想政治教育走出了教室,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教师和教员可以通过举办有关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让他们了解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愿意参与,那么教师的教育就会更有意义,也会更有成效。通过开展研学旅行,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增强德育有效性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一直被学校领导和教师所关注,但思政教育成效低下。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丰富课外教育资源,同时校园、社区、家长等多方要形成合力。要想使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还需要学校把传统美德当成知识信息来传播,从而使学生有意识地提升思政修养。在研学旅行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德育的说服力。例如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主题公园等地点举办研学旅游,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述爱国故事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荣誉感,让学生在爱国故事中理解前人的品质,同时这些优秀的品质也可以更深入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个性,使学生变得沉着、顽强、不畏困难。

三、中学研学旅行融入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研”与“学”分离

“研”与“学”分离是在研学旅行中常常出现的问题。“研”是指研究,一般是通过教师的讲述、学生的观察、研究和分析,为“学”提供研学服务。“学”是在研学之旅中的感受和学习过程,即通过研学掌握的新东西,得到全新的感受。在研学之旅中,部分学生只“研”而不“学”,做过调查、考察和分析,但没有对旅游经验加以反思与整理,导致了“研”与“学”分离的现象,这就更难让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化于学生之心。

(二)只“旅”不“学”

部分学校的研学旅行仅是按照上级和学生家长的要求开展的,而不是按照学生的意愿开展的,研学之旅的实施与普通的观光活动类似,缺乏爱国主义教育,更没有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任务。研习结束后,学生毫无改变,整个研学活动就像是一场集体春游,让学生放松了一下。这种“游山玩水”的学习方式,既不能作为一次研学旅游,也无法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学”而不“旅”

有些学校的学习活动就是“学”而不“旅”。部分学校为了避免“只游不学”的现象,也为了能取得表面的研学成绩,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一系列作业,让他们在研学前制订自己的研学规划;在研学前、研学过程中以及流程结束时,开展多项评估,在带领学生到景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同时,还会安排一系列的工作和活动,这使研学之旅与学生在学校上课没有太大的差别,学生苦不堪言,对其认同度低,更谈不上主动接受德育熏陶。

(四)功利性凸显

在学习过程中,现实约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某些学校或机构将研学旅行视为一种牟取暴利的手段,利用人们需要满足上级需求的想法,以获取更大的收益。研修前期收费很高,学校将学生带入了一个不适合学习的地方,这无法让学生获得放松、学习新的知识。学生只是游览、照相,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无从谈起,这就使得研学之旅的价值大打折扣,丧失了其真正意义。

四、中学研学旅行融入思政教育的现实路径

(一)“知”与“行”相结合

知行合一,这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思想,其意思是将原理应用到实际中,二者密不可分。先贤们认为,既要知“知”,又要修“行”,唯有将“知”与“行”相结合,方可称为“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基本任务。研学之旅可以让学生在旅游的过程中体会到祖国的美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不仅要把“知”和“行”结合起来,还要把“学”和“行”结合起来。如,当学生在教室里听到了英雄的故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对英雄产生崇拜,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认识和行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研学旅行是一种“流动的艺术”、一种“行走的课堂”,只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研”的效果才能真正得到发挥,才能让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真正实现研学的目标。

(二)“研”与“学”相统一

研学旅行是一种与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相对的学习方法,其具有目的性、实践性、趣味性等特点。为了使学生的研学旅行更好地融入中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学校应把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因为学生只有主动地去研究,才能在反思与提炼中学习到新知识,并提升对德育的认知。在研学旅行中,学校正确认识学习和研学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研学导师队伍

如果说研学之旅的产物是“血液”,那么教师则是研学的“灵魂”。真正的学习指导并不是单纯的野外拓展、向导,而是一种教育,一种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得到感悟、收获和成长的方式。同时,这也传达了一个信息:教师要时刻关心、引导、影响学生。因此作为研学旅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最好具备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旅行社经理资格证、导游证等。“研学导师”本质上是对优秀中学教师和优秀导游的提炼和整合。结合中学研学旅行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意识。学识渊博是一位出色的研学教师的“硬件”;而解说则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艺术,它包括表演、演讲、朗诵等多方面的技巧,优秀的研学教师需要掌握这些技巧,才能让中学研学旅行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中。除此之外,研学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起到带头作用,而且要在闲暇时做到言行一致,不要做“两面派”,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五、结语

研学期间,有的学生只“研”不“学”,即在听教师、教官、讲解员介绍之后,或者在调查结束,以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没有处理所观察到的疑点,也不去思考观察过的东西,不关注脑海中产生的思想,导致了“研”与“学”的割裂,也就造成教师无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研,就是事情在大脑中成形的过程;学,就是将所观察的这一类事物转化为新知。中学研学旅行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实践,从而使自身得到发展。研学旅行期间,教师要抓住研、学、旅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做到“学习”与“旅行”的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明悦. 传统中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现代德育理念的建构[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58-61.

[2] 賈莹. 研学旅行中的德育渗透[J]. 林区教学,2019(10):13-15.

[3] 徐威. 在研学旅行中进行德育渗透[J]. 成才,2020(Z1):37-39.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思政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