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协调度评价与动态演进

2023-11-15 03:11强,陈
关键词:两业河南服务业

万 强,陈 玲

(信阳师范大学 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一、引言

中国制造业规模虽稳居世界首位,但长期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徘徊,低端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低水平匹配问题凸显。如何助推制造业和服务业高水平匹配发展以此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新优势是当前亟须破解的难题[1]。以高水平人才和高技术载量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两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2]。因此,两业融合发展研究也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3]。

河南是中国经济大省,经济总量连续18年稳居全国前5,河南省两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对于促进中国两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河南高度重视两业间融合发展,省政府明确指出“实现两业深度融合是推进河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在《河南省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施方案》中也鲜明的将“两业深度融合”作为破解河南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长期在价值链中低端徘徊难题的重要抓手。故而,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河南两业融合高质量发展阶段性现实状态和区域差异,制定因时因地制宜的两业融合发展策略对促进河南乃至于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耦合协调模型,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从全省和区域视角分析两业融合发展水平、动态演化过程及区域差异,以期为推进河南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二、文献回顾

学界关于两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涉及融合内涵、趋势、测算方法及影响因素。第一,在内涵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产业融合是因技术进步使得原有产业产品特征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产业界限逐渐模糊而形成新业态的动态发展过程[4]。周振华认为,因政府管制,不同产业间存在进入壁垒,放松政府管制则是产业融合动力[5]。第二,从两业融合趋势看,刘佳等阐述了中国应深入推进两业融合的理论逻辑[6]。于洋等认为,中国产业融合水平较低,走产业融合之路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7]。两业融合测算方法主要有:投入产出法[8]、灰色关联分析[9]、赫芬达尔指数[10]、耦合协调模型[11]。投入产出法数据有较大滞后性,无法全面体现两业融合动态变化;灰色关联分析法主观性较强,主要分析两个因素变化态势是否一致;赫芬达尔指数法用企业技术融合度代替产业融合度有一定片面性和局限性。相较之下,耦合协调模型由于功能更为全面,常被用来刻画产业间的共生演化关系。第三,在影响因素方面,现有研究大多从内部因素(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产业创新等)和外部因素(环境规制、政府政策、网络能力、产业集聚等)展开分析[12-15]。文献中聚焦河南两业融合的较少,已有研究也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河南两业融合影响因素和路径展开讨论[16,17]。

梳理文献后发现,一是现有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国两业融合现状分析和理论推导上,视角聚焦于省市层而且对两业融合进行定量分析的较少,其中关注河南两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更是匮乏。二是已有研究较多关注两业间的静态融合,从动态演进和区域视角分析两业在不同区域融合水平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区域差异性的研究较少。据此,本文拟采用耦合系统模型及核密度估计法,从全省和区域层面测算分析河南两业融合发展水平、动态演化过程和区域差异,揭示河南产业发展现实状况,以期为推动河南两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区域划分

(一)研究对象范围界定

本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对先进制造业的分类标准和2017年公布的《“十三五”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转型规划》,对现代服务业分类标准作为两业细分行业分类依据。

(二)研究方法

1.耦合协调度模型

本文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子系统彼此促进水平定义为耦合度,记为C;将两者协同联动发展水平定义为耦合协调度,记为D。采用耦合系统模型对两业相互促进程度进行量化[18],模型测算函数如下:

耦合度函数:

(1)

耦合协调度函数:

(2)

2.评判标准

将耦合协调度10等分,1到10等级分别为极度失调、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19]。

(三)指标选取、区域划分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两业增加值、从业人员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测算指标变量[20]。依据《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文件,遵循经济区域划分空间上相互接邻和资源结构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近以及区域模块适度[21]等标准,将河南划分为中部(郑州市、许昌市),东部(商丘市、周口市),南部(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西部(洛阳市、三门峡市)及北部(安阳市、新乡市)五大区域①。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河南省及各市年度国民经济发展公报、各市统计年鉴等。

四、基于耦合系统模型的河南两业融合发展水平分析

(一)两业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分析

本文依据2015—2020年河南两业数据,测算河南两业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详见表1)。

表1 河南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协调分析结果

1.综合发展指数分析

图1反映了两业综合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先进制造业发展综合指数呈现先上升再下降最后小幅度上升态势,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河南先进制造业发展有所放缓。原因可能是,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使用使得制造业部分环节被划分为服务行业,制造业占比结构下降,先进制造业因此受到影响。现代服务业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18年后高于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而后趋于平缓,说明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且趋于平稳。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省政府将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服务业资源供给提高成为现代服务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河南省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增长放缓,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先进制造业提供市场需求[22],先进制造业发展放缓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图1 河南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变化趋势

2.两业耦合协调分析

图2反映了河南两业融合水平变化趋势。从耦合度来看,2016—2018年两业耦合度超过了0.8,2019年降到0.679,但在2020年再次超过0.8,表明两业关联度较高。从耦合协调度来看,两业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中间略有波动。相较于2015年“轻度失调”阶段,2020年两业耦合协调度虽然显著增加0.258,但与“优质协调”水平仍有较大偏离,表明河南两业整体融合水平较低,还有较大上升空间。

图2 河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

(二)全省和各区域间两业融合水平差异性分析

在测得全省和各区域两业融合度基础上,这里将通过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全省及区域间两业融合水平演进特征。核密度估计图分布位置代表两业融合水平大小,曲线尖峰宽度和高度衡量区域间差异度,尖峰个数体现多样性程度和极化水平。

图3 河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水平核密度图

图3反映了全省两业融合水平分布动态演进趋势。从分布位置看,曲线整体随时间变化向右明显移动,在2017年之后较为稳定,说明河南两业融合水平先整体上升而后趋于稳定。从形态看,主峰高度先下降后上升,宽度先变宽后变窄,次峰宽度先变宽后变窄,表明区域间两业融合水平差异先呈现出扩大趋势,后呈现缩小趋势。从分布极化看,2015年呈现多峰形态,表现出两级分化的空间演变格局,随着时间推移,曲线逐渐演变呈双峰形态,表明两级分化趋势虽逐渐缩小但仍存在。另外,图中左端至中间部分面积逐年增多,而右端部分面积逐年减少,说明河南两业融合发展速度减缓。总体来看,全省两业融合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融合发展变化速度较慢且各区域间两业融合发展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

图4 河南省各区域先进制造业与现代

图4展示了区域间两业融合水平差异与动态演进趋势。从分布位置看,河南西、东、南、中部区域核密度曲线中心位置依次右移,表明各区域融合水平依次升高;从分布形态看,河南西部和东部核密度曲线呈扁而宽形态,表明两区域呈现出两业融合水平差异扩大的特点;从极化现象看,河南中部和北部多峰现象较为明显,表明中部和北部两业融合水平处于扩散阶段。总体来看,河南五大区域融合水平差异显著。

表2 河南省五大区域两业耦合协调度状况

为进一步分析区域间差异性,本文对五大区域耦合协调度(见表2)取均值,河南各区域耦合协调度在0.4到0.8之间,按统计标准将两业融合水平分为6个层次(见表3),融合度较高的中部和南部区域仅处于“中级融合”阶段;处在“初级融合”阶段的区域有东、西、北部,说明东、西、北部区域两业融合度有待提高;河南省五大区域无勉强融合及以下和良好融合及以上融合阶段。

表3 河南省五大区域两业融合水平层次划分

造成河南两业融合水平较低及区域间两业融合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有:一是河南产业结构不合理。河南经济发展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高,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先进制造业发展受到限制;现代服务业发展缺乏制造业坚实支撑,导致两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二是政策和市场环境不够完善。从河南省2015-2020年二、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看,第二产业从48.4%下降到41.6%,第三产业从40.8%上升到48.7%,两业发展不相匹配也同时制约着两业融合发展。三是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河南各地级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从2020年各区域GDP数据看,中部地区为1.5万亿元,南部地区紧跟其后,而东、北、西部地区GDP都低于0.6万亿元。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直接造成不同区域两业融合差异显著。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发现河南两业融合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两业总体融合发展水平较低且发展速度缓慢,当前仍处在“初级协调”阶段。(2)各区域两业融合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具体来看,中部领先,东部、南部、北部区域次之,西部最低;中部和南部处于“中级融合”阶段,东部、西部和北部处于“初级融合”阶段。

为提升河南省两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水平,破解区域间两业发展不均衡、不匹配的难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在河南各市区内设立共享制造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鼓励两业企业密切合作。先进制造业可以借助现代服务业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现代服务业则可以利用先进制造业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水平服务。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提高两业企业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创新政府监管手段,提升产业融合速度。政府应给予包容审慎监管态度,既不严防死守,又守住安全底线,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和智能制造,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客户提供服务,促进两业融合发展。同时,摒弃仅重视大力发展服务业的观念,加强金融监管,防止虚拟经济膨胀,形成两业均衡发展,加快产业融合速度。

第三,做好区域规划,协调区域发展。结合各区市产业发展资源,从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视角对产业进行分类,支持区域间合作,优化生产要素区域间配置,增强两业资源整合能力。各地市要提升对两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水平,统一两业融合政策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两业融合环境。

注释:

① 整理个别城市数据时存在大量缺失值,考虑到数据的可对比性与可靠性,同时结合2020年各市GDP在全省占比情况,各区域仅选取主要城市作为代表。

猜你喜欢
两业河南服务业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以“两业融合”壮大实体经济
全省唯一!大湾区“两业融合”高地如何炼成?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两业”共进敲响百姓“幸福门”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中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