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应急广播技术系统搭建方案

2023-11-15 14:30山东省龙口市融媒体中心苗圣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20期
关键词:广播终端应急

山东省龙口市融媒体中心:苗圣虎

充分利用县级媒介资源,搭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智能、多元、互动、快捷的技术体系,实现应急信息传播全覆盖,提升基层应急管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众防灾意识、防灾常识以及灾情发生后的应急避险、减灾自救的能力,是新时代推动县级应急广播建设的根本遵循,新时代通信技术的多元发展则丰富了县级应急广播技术体系方案的设计理念。

1. 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

适应新时代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趋势,立足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现状,符合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要求,满足县级政府政策宣传、应急管理、综合治理需要,立足县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特点及规律,统筹县域广播、电视、新媒体、户外广告等传输覆盖资源,实现对应急广播传输覆盖资源的统筹管理、调度控制和应急信息内容的统一制作播发,建成与各级应急信息发布系统有效对接的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向群众提供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政策宣讲、科技推广、文化科普、气象播报等服务。

2. 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统一原则

无论是应急避险信息传播还是日常文化科普、知识传播、政策宣传等,所有通过应急广播体系发布的信息必须是在县级应急管理部门的领导下由县级应急广播平台(一般都是官方媒体)统一发布,统一标识,统一播报方式,以确保信息源的权威性和统一口径,避免多头发布、多口径发布造成信息内容冲突,导致群众误解或无所适从,影响信息传播效率。

2.2 需求原则

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应满足县级以下政府应急指挥、政策宣传、社会综合治理、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需要,满足公众对关键时刻的应急避险信息以及日常应急避险常识、文化科普、天气预报等信息的需求。

2.3 安全原则

应急广播技术体系里面应具备完备的安全防控技术,利用设置系统使用权限,建立“黑名单”等措施,提高系统抗干扰和防插播能力,高效屏蔽非法信号插播入侵,提升网络安全保障等级,确保传播的内容安全、真实。

2.4 前瞻原则

要充分考虑今后应急管理体系需求的发展、国家应急广播系统规划的变化以及网络技术、广电5G通信技术、直播卫星通信技术等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在平台建设、传输网络和接收终端等环节预留出技术升级、业务扩容、功能增量的空间,以满足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县域应急管理的要求。

2.5 预防原则

在建设完成后要迅速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以确保全系统链路和环节设备功能的稳定性,做到系统正常运行,效果完整准确。

3. 县级应急广播技术体系架构

县级应急广播平台(以下简称县平台)向上与国家、省、市(地)应急广播平台对接,横向与应急广播发布部门对接,向下与乡镇(街、区)应急广播平台对接并延伸至村级接收设备,通过传输覆盖系统将应急信息及时发送至公共终端和个人终端,与其他应急信息发布手段一起,构建县域应急信息发布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县级应急广播技术体系架构图

3.1 应急前置系统

应急信息前置系统指的是由应急信息源组成的系统,以前置机的形式部署到各预警信息发布部门。应急信息源通过前置机软件系统录入或上传应急信息,确认提交并发送到县平台信息接收系统,再由县平台调度控制系统调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资源进行播发。

3.2 县级应急广播平台系统

综合各地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经验,建议该系统设在县级融媒体中心。该系统由信息接收系统、制作播发系统、调度控制系统、基础服务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媒资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等组成,具备应急预警信息发布接入、应急节目制作播发及媒资管理、辖区内应急广播资源管理、应急广播发布流程控制、发布资源调度、值守监看、应急广播信息分发传输等主要功能。

3.1.1 信息接收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两个网络组成,一个是信息接入网,指预警信息发布部门与县平台之间的信息互联网络,实现应急管理、公共卫生、社会安全、自然资源、公安、住建、交通、水务、海渔、气象、地震等部门将应急避险预警信息传送至县平台。另一个是平台通信网,指县平台与地级、省级、国家应急广播平台之间的信息流通网络,主要是接入与转发上级应急广播平台的应急信息。按照统一数据格式、统一接口标准原则,建议县平台与市(地)平台间用IP专线建立链接;县级平台与省、国家平台间依据《应急广播平台接口规范》进行国标接口对接。

3.1.2 制作播发系统

该系统由信息接入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制作和审核播发系统组成,实现预警信息快速处理,按照统一标识、统一播报方式等要求制作成相应的图文消息、音视频节目(支持高清)和多媒体信息,传输到同级调度控制平台或分发给下级平台。该系统也可以将电视、调频广播的主流节目、农技咨询信息等传播分发,以深化应急广播的宣传服务功能。

3.1.3 调度控制系统

该系统是县平台的核心,包含资源管理系统、生成播发系统、资源调度系统和大喇叭管控系统,各子系统完成特定的功能,并协同工作,实现平台的工作流程。此外,通过信息源联动接口、平台间联动接口、回传接口等与应急广播信息来源单位、播出前端/发射台站、应急广播消息接收处理设备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顺利流转。

3.2 传输覆盖系统

按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工程技术标准》《应急广播系统总体技术规范》等标准和规范,应急广播信号传输覆盖网由有线数字电视、IPTV、调频广播、中波广播、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机动应急广播系统、融媒体等多种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系统组成。结合县域具体情况,实际应用中分为有线线路传输覆盖和无线线路传输覆盖,两种传输覆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应用,互相补充,能够达到最好的传输覆盖效果如图2所示。

图2 县级应急广播体系传输覆盖系统

鉴于各县域实际情况不同,在实际应用中,传输覆盖技术系统搭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 畅通主备信号传输通道

建立以县域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网络为基础、以通信运营商通信网络为补充的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络。对于信号传输方式,应结合各县域实际,采取两种以上的信号传输方式(含调频广播),达到通道备份和覆盖资源最优利用的目的。

3.2.2 完善无线广播覆盖网

完善县、乡(镇、街道)、村本地调频广播信号覆盖。部署发射机、应急广播适配器对原系统进行技术系统改造,接收县平台发送的应急广播消息,通过调频副载波、音频基带等实现覆盖区域内终端的自动唤醒和强制接收。

3.2.3 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建设

完善县域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解决部分区域尤其是偏远山区的覆盖盲区问题,部署应急广播适配器并对原系统进行技术系统改造,接收本级应急广播平台发送的应急广播信息。按照国家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以及相关应急广播技术规范,发送唤醒指令,实现终端的自动唤醒和强制接收。

3.2.4 建设应急广播村村通大喇叭系统

按照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配套完善乡镇、村适配平台,与县平台连接,接收并播放应急消息。

3.3 终端接收系统

应急广播终端接收系统与群众联系最为密切,建设成效决定着应急信息能否及时准确无误地传达到公众中间。从使用范围来看,分为公共终端和个人终端:

3.3.1 公共终端

指的是建设在公共区域的大喇叭、户外广告屏、信息发布栏、公交车载广告屏、收音柱等应急广播体系终端设备,社会公众无差别接受应急广播发出的信息指令,公共终端可以24小时不间断播放。

无线广播村村通“大喇叭”。尽管目前信息传播渠道多种多样,但在应急避险的紧张、压抑、仓促、忙乱环境下,嗓门大、传播范围广、穿透力强的“大喇叭”依然是公共区域传播应急信息、指挥动员群众应急避险的重要渠道。目前,村级“大喇叭”已经发展到IP网络广播和调频广播两种,常用的是“大喇叭”+IP话筒+交换机+收扩机的广播“套餐”。

县城和乡镇中心区、社区、景区、隧道、涵洞等公共区域,利用好原有户外公共显示屏、户外喇叭、音柱以及相应的信号接收激励分配管理系统、供配电系统等公共广播系统,部署应急广播适配器,统筹利用有线、无线、互联网等资源,激活原有公共广播系统的应急信息发布功能。公共广场、公共地下空间、隧道、涵洞等重点地区要增加终端设备,完善备份措施,配备应急电源,确保极端情况和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宾馆、学校、饭店、医院、会堂、商场等室内人员相对密集的公共场所,要增加配备具有强制唤醒功能的入户接收终端收音柱等,采用DTMB/AM/TS/IP/FM 等通道传输唤醒指令和应急信息,实现终端的自动唤醒和强制播出。

3.3.2 个人终端

主要指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收音机、私家车载广播等信息接收终端。

有线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具有用户人数多、声图并茂、安全等级高、不占用多余信道、建设成本低等特点。根据《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中相关要求,有线电视网络可根据应急广播需求及上级指令,直接在有线电视网络所传输的节目中全频道发布应急广播信息,关键时刻,用户可在电视终端任意频道收看应急避险信息和动员指令。

手机、电脑、平板。这类终端,作为移动新媒体的主要载体和便携通讯工具,具有视听图文融合的功能,互动性强,唤醒功能强,在应急避险和动员指挥中更有针对性。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向移动新媒体强制发布、全网发布应急避险信息动员令,通过唤醒功能使用户及时接收到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发挥电话会议技术、多方通话技术、群发群聊技术,及时将应急避险信息、动员提醒、避险提示等通过电话会议、朋友圈、粉丝群等实现快速的转发扩散,最终实现信息传输全覆盖。

收音机(私家车载收音机)。可以看作是村村通“大喇叭”应急广播系统向私人空间的延伸,通过调频广播向接收终端发布应急避险信息,发布提示指令。例如,通过车载收音机播放路段路况信息,发布路段险情预警,使得驾乘人员提前规避险情,及时应对。

4. 县级应急广播的效果评估

效果评估指的是对广播播发状态、设备运行状态、发布效果等进行监测,国家实施“分级监管、逐级上报”原则。县平台一般是本级自评和上级监测两种方式相结合。

4.1 效果自评

县平台对本级应急广播系统的设备运行状态、播发状态、传输覆盖资源、播发内容、播发效果等情况进行采集和自行评估,对存在问题及时修正调整,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2 上级监测

由市(地)、省级应急广播平台将县平台(含乡镇、村级平台)的设备运行情况、在线率等纳入监测、考核范围,以确保应急避险信息畅通无阻。

5. 县级应急广播技术系统前景展望

5.1 直播卫星技术

该技术可根据指令,实现应急同播,完成信息播发,能够有效弥补偏远山区无广播信号、地面无线数字电视信号弱、宽带网络信号不好等传输覆盖漏洞。2020年5月,国家广电总局就推动直播卫星在应急等领域的试点和应用进行了动员部署。2023年4月7日,国家广电总局在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再次强调:“推动实现多渠道播发,做好直播卫星、5G等渠道的应急信息播发和应用布局,因地制宜推广高可靠应急广播终端,切实提升极端状态下应急广播服务的可靠性。”

5.2 5G技术

作为新时代广电行业的技术焦点,5G技术以其超高的数据传播速率(比4G传播速率提高数百倍)、低调亲民的性格品质(支持对各领域的覆盖)以及大带宽、低延时、高容量等特点表现出了与现代应急广播技术体系建设的高适配性。目前,广电已获国家5G商业许可,标志着5G技术终端与广电网络结合、全国同频广播具备了政策上的可行性。2023年,广电首个5G应急广播专网在江苏南京正式商用,解决了终端5G适配、5G专网组网、5G应急广播服务平台搭建对接等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专网承载、安全可控,初步建立了“有线+5G”一体化的应急广播体系,通过5G手机APP、5G话筒控制台完成向5G应急广播音柱(安装广电10640号卡)的消息播发。实现了与广电机顶盒的联动,机顶盒中新闻联播、学习强国等经过审核的安全内容可以通过控制台下发到5G应急广播终端播出,为各地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6. 结束语

县级应急广播技术系统搭建应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新的通信技术和信息渠道,打造速度更快、传播力更强、更安全更精准的全覆盖无死角传输覆盖格局。

猜你喜欢
广播终端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