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陈根凯
当前,播音员主持人业务素养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字音问题屡见不鲜,过度的模式化播报等和缺乏鲜活的个性化表达等问题突出。尤其在融媒体时代当中,主持人主体地位被弱化,“去主持人”严重,出现“跨界主持人”对传统主持人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主要研究了融媒体时代下主持人面临的挑战和如何提升主持人业务素养,提升主持人在融媒体环境下的竞争力。
文化底蕴是一个人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代表着他通过参与实践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也代表着他的知识水平、思考方式。不断提升文化底蕴,便会走得更远、站得更高、收获更多。由此可见,如果一个节目主持人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将更好地理解节目主题和驾驭节目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深厚内涵的优秀节目,给观众以广博的文化浸染。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主持人是一档电视节目的灵魂。主持人除了本身需要具备良好的主持技巧之外,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节目深度发展的关键。反观现在很多的电视节目,一味地追求收视率,而忽略了节目发展的关键——传递文化价值。由此导致和大众的情感联结变淡,节目“粗俗化”,传递的都是一些空洞无物、没有营养、低俗的内容,使得节目毫无文化价值可言。而电视节目想要获得深度的发展,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结,匹配观众内心的情感需求是很有必要的。例如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节目主持人杨澜邀请了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翘楚者们围绕他们经历、感受、分享为话题展开讨论。我们知道,访谈需要双方在很短的时间从一个陌生的状态达到思想上的高度共鸣,而主持人杨澜面对不同领域的行业翘楚,却依然能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从杨澜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她自信的知识储备,丰厚的知识文化底蕴。
对于如何正确理解“主持人”。笔者认为:“主”是头脑,是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持”是技巧,是在主持过程中发生意外时,能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地化解意外。主持人的应变能力决定着一场节目呈现的完整性,决定着节目进展顺利与否。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也在创新播出形式。比如——现场直播成为众多节目选择的形式,而直播也对主持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直播过程当中,可能会发生一些突发意外情况,这些突发情况有时候是难以避免的,而当出现意外状况时,就很考验主持人的反应能力。如何解决突发情况,保证节目能够继续顺利完整进行是对主持人临场反应的巨大考验。除了头脑清醒,在台上时刻保持自己的观察力、判断力、想象力之外,主持人还要学会敏锐地捕捉因素。面对突发情况出现的时候,主持人一定要临危不惧,想尽办法第一时间圆场,如果对这些突发情况没有进行合理处理,就会导致整个节目走向失控,也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一定影响。好的临场反应,能受到观众的青睐,也是一个主持人智慧与个性的体现。例如在某场歌手竞技类节目当中,面对选手的突如其来的退赛。主持人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地分析现场情况,并及时对当下的紧急情况进行了处理。在主持人的救场之下,既妥善处理了选手的临场退赛,也没有对栏目造成任何的损失,确保了节目的顺利播出。由此可见,一个主持人的临场反应能力的重要性。
主持人的语言表达除了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语义明晰,能够把观点表达得清晰、得体、准确之外,具备鲜明的个人表达已经是当今时代主持人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化、信息爆炸、新兴主持人层出不穷的时代,在千人一面的表达当中,只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充分发挥自身语言优势、具备鲜明的个人表达特征才有可能脱颖而出。鲜明的个人表达将更帮助主持人捕捉到专属的受众群体。当前,主持人面对着愈发多元的节目类型和丰富多样的节目形式,主持人需要根据节目的类型调整个人的表达方式,并根据节目主题、传播内容、传播价值对自身语言风格、表达状态、呈现方式做出相应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加精准的表达向受众有效传递信息,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每个播音员主持人都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才能被受众记住。这也是主持人的生命力所在。而大同小异的主持风格只会被淘汰和代替。现在有些初学播音的人喜欢一味地模仿学习那种深沉的播音状态,导致了受众的审美趋于疲劳。一个受欢迎的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具有他自己独有的风格,并把鲜活的个性风格呈现给广大受众,这样才能吸引受众,引起受众强烈的兴趣。比如央视主持人朱广权的主持风格诙谐风趣幽默,独具特色的风格深受网友喜爱而被网友称作“段子手”“逼疯手语老师的主持人”。
融媒体时代下,沉浸式文化节目、户外综艺节目、体育竞技节目等各种节目样态层出不穷。节目制作人为了维持传播效益,适应受众、市场竞争的需求,在节目表达方式上发生了转变,主持人主体地位被弱化。新媒体的出现,为观众创造了更丰富的信息获取平台。“便捷”和“方便”成为现代人们获取信息的关键词。从前观众观看电视综艺节目,需要在电视屏幕面前定时定点地守着节目播出;而信息获取平台的多样化,让受众只需要一部手机、一个APP便能收看到精彩的视频回放。所以电视节目的信息必须集中化呈现,主持人的主体地位自然而然削弱,避免因为节奏拖沓而影响传播效果。
主持人主体地位弱化体现在很多的电视节目或综艺当中。比如节目主持人的画面镜头很少,甚至有的节目为了不影响节目信息集中化传递给观众,都加快了节目节奏,直接省略了主持人的环节。节目的流程直接由嘉宾介绍或者以任务卡的形式出现,由嘉宾主动串联节目流程。在这类节目当中,传统节目主持人的加入,可能还会影响节目效果、破坏节目节奏、失去节目调性,让节目显得不自然。镜头语言的切换、画外音、线索卡、选手的个人VCR等方式填补了主持人的缺失。
随着融媒体的发展和传统电视节目的转型,观众对于不同节目有着更高的期许。对于不同电视和综艺节目,他们更希望看到具有不同特点和符合节目调性的新鲜面孔出现。跨界主持现象便不断出现。跨界主持人指的是非播音主持专业,从自己本身已有的职业当中跳脱出来尝试主持领域的这部分人。他们大部分是演员、歌手、模特等等,因为明星本身自带的流量,给他们带来了更多话题度和讨论度,也能增加节目的曝光度。与此同时,“跨界主持人”自带新鲜感,信息混搭带来的戏剧化和陌生感,这些能够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
对于传统的主持人来说,他们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舞台经验、稳定的主持风格。而这些优势在主持当中也恰恰成了限制他们发挥的“条条框框”。而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训练的跨界者在主持的过程当中反而显得更加自然接地气。无论是由歌手来主持音乐节目还是由舞蹈家来节目脱口秀,如今各种“跨界现象”都在提醒着主持人队伍,一定要具备特色的语言风格和不俗的表现力,抓住节目的风格定位与自己鲜明的个人表达,才能迎接住挑战,达到吸引受众眼球,提高收视率的效果。
新媒体近年来正在悄然变革。在新媒体时代下,传播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传播主题变得更加多元、传播手段变得更加多样。大众获取信息的时效性突出,增强了大众信息交互的方式。不断迭代更新的新技术给传统媒体下的主持人带来了巨大压力。主持人不能只是做到简单的内容播报、内容传递的职责。还要思考,怎么样能够让信息传播得更广泛、信息传播得更准确。主持人要对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掌握,要在使用过程当中从专业角度去切入,让自己对新媒体有更加专业的认知,保持自己与时代发展的竞争力。如果主持人没有足够的新媒体经验,在应对诸多工作的时候可能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只有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新媒体的使用能力,才有可能在复杂的工作环境当中更加得心应手。
内容创新是媒体立身之本。媒体融合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思维,即用户思维。这就要求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用用户思维,围绕如何更好地在互联网传播,进行内容生产、分发和产品设计,真正形成自己独有的内容生产创新能力。电视媒体主持人要尝试创作优秀电视节目,结合自身特点或者卫视台特点,把优势最大化。同时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从精神内核、道德规范、文化价值方面进行传播。比如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的横空出世,河南卫视凭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火爆“出圈”。紧随其后的《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节目,更是刷新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也给其他文娱节目的走向,带来了新的参考方向,助力国潮文化节目成为年轻人寄托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的载体。各大电视栏目要打破传统的电视节目固有思维,倾听受众的内心声音,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内容生产,用受众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表达,以此才能达到有效传播。同时,各大频道和栏目也要学会开通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在各大平台上创新内容制作,结合平台的运营规则,创造出符合平台受众接受的内容形式,以此增加节目的关注度和曝光量。电视节目在“去主持化”的趋势下,我们也要重新定位主持人。主持人不能再做简单的内容播报者,还要加强新闻采访、文字编辑与写作和新媒体运营经验的实战能力。
主持人是电视节目与观众沟通的载体。一个主持人的个人风格鲜明与否,体现了观众对于他的接受度以及电视节目发展的长远度。当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人表达突出,便能吸引到固定的受众群体和粉丝基础,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电视节目的生命线有多长。例如知名主持人撒贝宁,能时刻调整自己的表达状态,是个具备个人魅力的主持人。时而非常风趣,时而又非常严谨,会在严肃当中给人带来一丝欢乐,令整场节目都非常地有看点,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撒贝宁。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性格很接地气,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有真实的才华。撒贝宁不论什么样的节目都能自如切换表达状态,能够带动整个节目节奏。
电视节目要打造“栏目频道”。当我们谈论某档电视节目时,我们会异口同声地叫出这档节目主持人的名字。因为主持人已经算作这档节目的门面担当和回忆载体。当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和能动性主动发挥的时候,电视节目的“品牌传播”便形成了。具备情感共鸣也是主持人增加个性化的一种表达。时刻为节目的嘉宾着想,为台下的观众着想,传递百姓的声音。并通过将自己有温度、有温暖的声音表现出来,让观众感受到主持人的真诚与真性情。在主持过程中,关注嘉宾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通过引导嘉宾的情感和情绪,让观众感受到主持人的关怀和支持,展现自己的魅力。要想夸大并巩固主持人的影响力,需要不断发挥个性化的表达,充分发挥主持人的能动性,结合节目调性调整语言风格。同时,主持人要清楚媒介是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媒介也扮演着社会监管和舆论引导的角色、各种产品和功能都要通过媒介让大众知晓。所以这就要求主持人把握媒介,根据不同时代对媒体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做到与时俱进。
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主持人在熟悉节目内容的前提下应积极创新节目主持样式,勇于打破原有模式化、套路化的主持形式,通过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受众有效输出文本。革新主持方式,积极提高信息采编效率,不仅能给受众带来意外之喜,也能使主持人保持自我提升的积极主动性。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持人面临着严峻的职业压力。传统媒体的主持人要摒弃固步自封的思想,学会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自己在新媒体方面的运营能力,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媒体账号,掌握新媒体知识,在短视频平台领域拓宽自己的业务能力。比如很多的主持人都会有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在这类账号上,他们会把自己工作的一天通过vlog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剪辑发在自己的账号平台上。而观众也可以了解到主持人在媒体工作的一天到底聚焦哪些工作、前期妆发的准备、上播时的状态调整。不仅收获了自己的专属受众,也提升了自己的网络传播力,更提高了自己的新媒体运营水平。同时,主持人也应该以大众所需来拓展服务领域。比如,有些农民会把自己的信息获取定位在农业领域,所以应该利用新媒体,建立相关的农业资源信息专栏、周期化更新相关讯息、并设立资讯服务站,帮助农民解答并解决问题。
融媒体环境下,主持人面临着多重挑战,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应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敏捷的临场反应能力以及具备鲜明的个人特色。当前主持人面临需求少、跨界者多以及和时代脱轨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主持人应该创新内容生产,以内容生产为驱动力;同时发挥主持人的个人能动性,增强个性化的表达;并结合新媒体技术,提高自己对于新媒体的运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