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艳
当前教育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些教师以提高分数为教学目标,喜欢采用输出知识加上反复练习的方式开展教学,他们呕心沥血,但学生的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尤其是作文水平的提升,更是举步维艰。面对写作,许多学生不是无从下笔,就是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那么,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可恰当运用思维导图,采用“读思达”教学法。下面,就来谈谈“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阅读与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与策略。
一、“读思达”教学法以及思维导图的由来和内涵
要用好思维导图,采用“读思达”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先要了解“读思达”教学法以及思维导图的由来和内涵。
1.“读思达”教学法的由来和具体内涵
近十年,由于新课改的推进以及教学中信息技术等举措的应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正在向素养时代转变。核心素养是当代教育的最强音,但还是有许多教师侧重于以分数为目标,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该怎样培养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师大教授余文森通过数年苦心钻研,提出了“读思达”教学法,此教学法吸取了多种相关教学方法的优点,具备科学化、继承性、系统化和实用性等特征。“读思达”即阅读、思考和表达,对应着认知的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环节,三者相互交叉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它是一门面向多学科的通用型教学法,当然也适合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用一个公式说明就是: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阅读与欣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采用“读思达”教学法,学生能实现完整学习,同时能训练阅读、思考、表达的基本能力。而且是层层递进的,从基本的阅读到深入的思考,再到高级的表达,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语文核心素养,既可以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又可以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很明显,从“读思达”的由来和具体内涵来看,“读思达”对提升学生作文水平有着积极意义。
2.思维导图的由来和内涵
1968年英格兰的学者托尼博赞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通过综合研究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一般科学,托尼博赞找到了更有效的运用人脑的各种方法,并把研究成果写成了书,逐渐建立起了思维导图的基本理论,这便是“思维导图”的由来。
思维导图是一种把放射性思维方式具体化的方法。进入人脑的每种资料,本身都可以形成一个主要思维中枢,它可以向外发散无数挂钩,挂钩可以表示与主要思维中枢之间的联系,而从挂钩本身也可以引申出新的思维中心主题。思维导图不但促进了人们头脑里知识的积累,而且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情况,将各类数据进行分类,大大提高大脑工作的效率。
有着丰富多彩的图片和文字的思维导图是非常有效的工具,在“读思达”教学法的实践中用上它,可以让三个环节更加紧密,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基于“读思达”教学法和思维导图的小学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
“读思达”结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下面将以课文教学为例讲述这一教学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及其对作文教学的益处。
1.课前,教师可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此时以读为主,搜集材料,辅以思维导图学习课文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的课文《跳水》时,第一遍可先让学生裸读,也就是直接读教科书,不依赖其他教辅书,可借助工具书(字典),找不懂的字词,并试着了解文中的重点信息,然后再根据搜集的信息以及学生阅读其文学作品时产生的疑问,绘制一张思维导图。这些方法既是“读思达”教学法结合思维导图在小学阅读课上最初的实践,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基础,还节约了课堂时间,对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教材里的每篇文章都是极好的范文,这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初步实践也让学生初步见识了优秀范文,为他们也能写出这样的范文打好了基础。
2.课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再读再思再达,深度解析课文
还以课文《跳水》为例,课堂上,教师可带领学生再次读课文。这回是深读,不仅要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知道课文描写了一个小孩来到危险横木上,船长用枪逼孩童跳水,儿童最后获救的事,还要借助思维导图中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到横木上的,船长的办法好不好,引导学生深读课文,分析词句,把问题一一解决,从而了解故事主人公的思维过程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并体会语句结构和写作方法的妙处。而这些感想,都要引导学生表达出来,主要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等方法进行,这就是再思再达,既能让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又能使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这样教学,课堂效率何愁不高?
不仅如此,这样借助思维导图,再读再思再达,深度解析课文,学生在读思达中,对文章的妙处领会得更深刻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提升作文水平当然也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3.课后,教师可布置任务指导学生继续“读思达”,借助思维导图,完成课堂的延伸教学
下课的铃声虽然响起,但它仅仅意味着暂时休息,学习并未终止。课堂之外,学习还可延续,进一步补充课堂知识。再以《跳水》为例,讲解完课文,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补充课前的思维导图,并做适当的拓展。可先讓学生回读课文,然后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办法可以救下走上横木的孩子。继而,让学生把种种思路用思维导图展示出来,延伸下去,最终明白船长的办法有多好,进而体会到作者思维的缜密。在这样的“读思达”模式训练中,学生离真正掌握读思达能力越来越近,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作文还需好材料,从作文角度说,课后的“读思达”对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裨益。课后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完成课堂延伸,进一步补充课堂知识,能大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基于“读思达”教学法,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即作文能力,阅读教学中运用“读思达”结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法可以为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做铺垫,而这种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则需在作文教学中得以实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采用读思达配思维导图的教学法,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下面,笔者就以小学时期比较常见的写作题目“发明”为例,谈一谈这一教学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1.课前,以读为主,以思、达为辅,以思维导图为铺垫
想写好作文,不仅要多读书,读各种有益的书,还要读生活,读生活的方方面面,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因为读是写的重要前提。课前,可让学生读与文题相关的材料,如写“发明”这一主题,可读与“发明”相关的作文,尤其是读与高科技发明相关的材料,或者读生活,看看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当时的我们产生了哪些愿望。接着,提醒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把这些材料消化理解,吸收整理,再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来,表达出来。比如有的学生选择写发明“新型汽车”,教师可以此为例,引导学生把思维导图分为三块:1.有关新型汽车的专用词汇;2.现实生活中汽车的缺点;3.关于新型汽车的幻想。这就是作文教学中初步的“读思达”,这一步骤对作文课堂教学意义重大,能给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丰盈的素材。
2.课中,以读为辅,以思、达为主,让思维导图显神功
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其意为读书下苦功的人,作文便容易长进。但也确有一些人书读得不少,作文却写不好,这主要是因为在读书与作文之间缺少一条沟通的渠道。“读思达”结合思维导图的学习法正是一条良好的渠道。比如写题为“发明”的作文,因为课前搜集了材料,绘制了思维导图,已经有了一定方向,也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效果,就差中間环节——“怎么做”了,就可读收集的材料以及设计好的思维导图,开动脑筋思考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接着像设计师一样,为每一步填充细节,比如颜色、材质、装饰等;最后,为这个发明取个响亮的名字。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采用恰当的方法,比如夸张、比喻、拟人等。可用一张思维导图,把思路一步步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为写作引领方向。做完这些,写作会顺畅很多,写出的作文也会有情又有趣,让人惊艳。
3.课后,用“读思达”法改作文,好处多,思维导图用处大
在大多数人眼里,改作文通常是教师的事,其实不然,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才是最好的作文批改方法。特别是运用“读思达”结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法修改作文,好处更多。
改作文时,第一稿往往很难考虑周全,必须不断打磨、修正,才能提升作文的质量。教师应引导学生静心读自己的文章,然后潜心分析,思考哪里需要删繁就简,哪里需要添加增补,是否内容浮浅,如何深化等。因为是自己写的文章,学生改起来会格外认真,而且在修改过程中也能更清楚地意识到哪里写得不好。学生改完作文,教师可要求他们把每次写作文、改作文得出的感悟和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这样学生不仅能从中领会写作之道,还能提升思维能力。可见,采用“读思达”结合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作文教学,确实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读思达”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教学法,是绝妙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可实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