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波 李超 李洁平
[摘 要] 通过对2023年全国乙卷文科第21题(一道解析几何定点问题)的研究,得到了该题的5种求解方法,获得了2个推广结论,揭示了该类问题的命题背景和命题途径,丰富了该类问题的内容和解法.
[关键词] 圆錐曲线;定点;极点极线;调和点列;命题背景;命题途径
数学运算是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从历年高考来看,解析几何是考查数学运算素养最佳的内容和载体,2023年也不例外. 其中,2023年全国乙卷文科第21题和理科第20题是相同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借助代数法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能力,以及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以此检验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水平. 鉴于该题的典型性和示范性,为了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笔者从解法探究、拓展推广、命题背景等角度对该题展开了深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呈现出来,以抛砖引玉.
试题呈现
(1)求C的方程;
(2)过点(-2,3)的直线交C于P,Q两点,直线AP,AQ与y轴的交点分别为M,N,证明:线段MN的中点为定点.
解法探究
思路1 设线,韦达定理,整体代换
解法1 (设线法1)若直线PQ的斜率不存在,则PQ与椭圆C只有一个交点,不符合题意,故直线PQ的斜率一定存在.设直线PQ的方程为y-3=k(x+2),P(x,y),Q(x,y).
故线段MN的中点为定点(0,3).
评注 由于整个几何运动系统可以看作由直线PQ绕点(-2,3)旋转引起的,因此选择设线法(设点斜式),即联立直线与曲线,得到关于x或y的方程,借助韦达定理求出两根和与两根积,将目标式整理成含两根和与两根积的形式后,利用整体代入法求解.
思路2 设线,齐次化联立
解法2 (设线法2)若直线PQ的斜率不存在,则PQ与椭圆C只有一个交点,不符合题意,故直线PQ的斜率一定存在. 设直线PQ的方程为y-3=k(x+2),P(x,y),Q(x,y),M(0,2t),N(0,2t),所以线段MN的中点的坐标为(0,t+t).
故线段MN的中点为定点(0,3).
评注 由于原问题可以转化为证明两直线斜率之和为定值的问题,故设线后通过齐次化联立能够巧妙求解. 值得注意的是,本解法蕴含着“平移”思想,若希望运算和书写
思路3 设点,整体构造
解法3 (设点法1)若直线PQ的斜率不存在,则直线PQ与椭圆C只有一个交点,不符合题意,故直线PQ的斜率一定存在. 设P(x-2,y),Q(x-2,y).
背景探究
1. 类题探源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题1与下面的题2和题3是同源试题.
(1)求椭圆E的方程;
(2)过点P(-2,1)作斜率为k的直线与椭圆E交于不同的两点B,C,直线AB,AC分别与x轴交于点M,N,当MN=2时,求k的值.
2. 背景探析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上述3道试题都是以射影几何中的调和点列、调和线束、极点极线为背景命制的,其命题起点是调和线束的一个性质.
性质:平面内一条直线与调和线束中的其中一条平行而与其余三条相交,则相交线段被平分. 具体地,如图1所示,设直线PA,PB,PC,PD是一簇调和线束,直线l与直线PA,PB,PC分别交于点E,F,M,若l∥PD,则M为线段EF的中点.
拓展推广
结合上述性质,得到了下面的结论.
结论1 如图2所示,点T是椭圆C外一点,过点T作两条直线TA,TB分别与椭圆相切于点A和点B. 直线PQ经过点T且与椭圆C相交于P,Q两点,直线MN经过点B且与AP和AQ分别相交于点M和点N,直线AB与直线PQ相交于点E. 若AT∥MN,则B为线段MN的中点.
证明 由于TA,TB均为椭圆的切线,且A,B为切点,所以直线AB为点T对应的极线,T,E,P,Q为调和点列,射线AT,AE,AP,AQ是调和线束. 因为AT∥MN,根据上述性质,可得B一定为MN的中点.证毕.
进一步研究发现,结论1可以推广到双曲线、抛物线和圆等二次曲线中,又得到了下面的结论(证明与结论1类似,在此略去).
结论2 已知点T是圆锥曲线Γ(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外一点,过点T作两条直线TA,TB分别与圆锥曲线Γ相切于点A和点B. 直线PQ经过点T且与圆锥曲线Γ相交于P,Q两点,直线MN经过点B且与AP和AQ分别相交于点M和点N,直线AB与直线PQ相交于点E. 若AT∥MN,则B为线段MN的中点.
试题简解
1. 题1第(2)问简解
思路5 巧用极点极线
AT,AE,AP,AQ是调和线束. 又AT∥MN,故B为线段MN的中点,即线段MN的中点为定点(0,3).
2. 题2第(2)问简解
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