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导课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一束光

2023-11-15 14:32:30王凯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教学效率

王凯

[摘  要] 导课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主要阐述了导课的作用及要求,通过教师的精心推敲和仔细打磨,使导课既有吸引力、凝聚力和亲和力,又有探究性、严谨性和科学性,充分发挥导课的价值,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 导课;应用价值;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更好地学习新知,大多数教师会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设置导课环节。为了提升导课的效果,教师在导课设计前应充分地“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理解教材”,基于“三个理解”运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导课,即课前导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正如人们所说“善始者,事半成”,如果在新知识学习前有一个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导课,定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为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强调导课的价值并不意味着每节课前都要有导课。如果教师在导课设计时没有对学生学情、教材内容、知识关联性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只是单纯地为了“导课”而“导课”,这样不仅不能提升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其成为教学的累赘和负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课堂生成。为了更好地认识导课、用好导课,笔者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导课的作用,并提出几点导课设计的要求,仅供参考。

一、导课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认真思考想借助导课达到何种效果,也不关心导课的作用,只是单纯地为了“赶潮流”而引入“导课”,使得多数导课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重要作用和展现其核心价值。那么导课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1. 凝聚作用

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持久的现象。为了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情境来揭示矛盾,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在“矛盾”“冲突”“问题”的驱动下,让学生能够迅速地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之初就将学生的思维凝聚到教学重点上,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比如,在教学“点阵中的规律”时,为了引导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点阵图,在导课中教师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反复观察同样一幅图片,第一眼看上去这张图片像是一个小姑娘,再仔细看又像一个老婆婆。这样在导课中安排“错觉图”,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为教学中突破不同角度观察“点阵图”做好了心理准备。

2. 激发作用

如果在教学中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数学学习一定是枯燥的、乏味的,使得学生难以提升思维,产生灵感。反之,如果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则在学习中他们的表现是积极的、愉悦的,会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去探索、去发现,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获得新的发展。因此,在导课设计中,教师可借助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来消除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信心满满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产生学习的自觉性。

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引入了“滑滑梯”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倾斜角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出了不同的三张图片,围绕着“想玩哪个”“为什么”等问题开展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从而得出“角的大小”是影响下滑速度的主因,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度量”的欲望。其实,该数学活动中还蕴含着函数思想,即一个变量会随着另外一个变量变化而变化,也为学生后面进行高层次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3. 铺垫作用

学习是由低到高不断变化的,以掌握低层次的知识为前提,通过教授、自学、交流等过程逐渐掌握更高层次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承与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前应做好知识的铺垫,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规律为新知和旧知架桥铺路,从而让学生获得新的发展、新的提升。另外,在教学中除了知识的铺垫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好的导课应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这样才能抓住人心,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让学生对数学形成好感。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比较重视知识的铺垫,却忽视学生心理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得过于浮躁,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引入了游戏——大炮击物。教师让学生亲身体验游戏,台上的学生负责操控电脑,台下的同学负责指挥,只听他们一会说“角度大了,往下调一点”,一会又说“角度小了,往上”……这样的导入生动有趣,让学生借助游戏自然地关注“角的大小”,为新知的引入既做好了知识铺垫,又做好了心理铺垫。这样不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为枯燥的数学学习增添了一份乐趣。

4. 导向作用

在教学前为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在新知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交代清楚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难点、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要完成的任務、要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授课前就做到心中有数,明晰“学什么”“如何学”“怎样学”等问题。学生可以带着明确的目标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化被动为主动,提升教学效率。

比如,在“我们去春游”活动课上,导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期待春游吗?

生(齐答):期待。

师:如果这次的春游活动让你们来设计,首先应该知道哪些信息呢?

生1:时间、地点、人数、门票的价格。

生2(补充):还要知道怎么去,去了玩什么。

师:很好!你认为获取这些信息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呢?

生3:可以打电话咨询,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

生4:可以咨询老师或者高年级的学生。

师:真棒!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某班同学在制订春游计划时的讨论稿。(教师PPT展示讨论稿内容)

师: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你们知道哪些信息呢?如果以小组为单位制订春游计划,你们能够独立完成吗?

教学中,教师设计了真实的教学情境,使整节课显得自然、流畅。在导课环节,教师先是让学生讨论制订春游计划需要知道的信息及获取这些信息的途径,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展示讨论所经历的过程,让学生感知实践调查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教师借助活动情境让学生明确了任务,掌握了制订春游计划的信息渠道,从而为学生独立完成“制订春游计划”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导课的要求

要想充分发挥导课的价值,教师在导课的设计上应做到新颖别致、目标明确、简单明了,切勿拖泥带水。这样的导课才能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

1. 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是设计导课的重要目的之一。為了使导课落到实处,导课应具有明确的目标。

比如,有时是为了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有时是为了建构学生认知体系;有时是为了建构和谐的教学环境等。只有设定了明确的目标,教师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导课用语、导课活动,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与合适的教学技术,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导课应服务于教学内容,其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不能游离在教学内容之外。那样不仅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只有真正地了解学情,才能发挥导课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考的作用。

比如,在“循环小数”教学中,为了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对循环产生一种新奇感,教师在上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逼真的“信号灯”。此外,为了强化学生对循环现象的认识,在学生观察“信号灯”影像后,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引出“绿、黄、红”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往复变化的。这样借助学生熟悉的情境不仅可以淡化“数”的抽象性,而且在课的开始就将“循环”印在了学生心里,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循环小数”。在此案例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循环现象,比如四季交替、时针变化等,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深化学生对循环现象的认识。

这样,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情境,由形象直观的实体表象抽象为数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突破“循环小数”概念教学的难点,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兴趣。

2. 简单明了,启迪思维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冗长、啰唆、不得要领的导入会消耗学生精力,既不能体现数学的美感,也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率,得不偿失。其实数学是一门追求简洁的学科,简洁更能彰显智慧。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课时,要充分地了解教材、了解学生,语言上要做到精练,设计上要做到简短,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简单明了的设计不能缺失启发性,要给学生留下恰当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比如,在探究“圆的面积”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绿茵茵的草地上有1棵树,树干上拴着1只小羊,小羊正在吃草,小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吗?这样的情境设计简单明了,直接切入主题。

一张简单的情境图蕴含着重要的信息,学生通过观察知道小羊吃草的面积为圆,于是引发了探究圆面积的欲望。借助生活经验可知,若改变拴绳的长度,则可以改变羊吃草的面积,这样自然能引发学生对面积与半径大小关系的关注。这样的情境设计既实现了激趣的效果,又为新知探究做好了铺垫,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 新颖有趣,引发共鸣

导课的设计要做到与时俱进、新颖别致、耳目一新,能有效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受到教学经验的影响,部分教师习惯照抄照搬教材或精品课所设计的情境,但是这样的情境因不适合本班学情而让学生感觉不适,从而使情境引入失效。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眼中的事物也在发生着变化,若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忽视了学生间的差异,就难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欲,难以发挥导课的作用。因此,只有做到新颖有趣,与时俱进,才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建立师生情感共鸣的效果。

这样以生活为切入点,既有数学味,又蕴含着新知,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然能发现“比较分数大小”的秘密。

其实,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更易于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进而让学生通过联想、对比、探究,化好奇为兴趣,化兴趣为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丰富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在导课新颖别致、贴近生活时不要缺失数学味。因此,课前教师应对数学语言、情境问题等内容进行精心打磨,从而使导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兼顾数学学科特点,做到科学、严谨。

总之,教师应结合具体实际设计恰当的导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数学课堂更有趣、更有凝聚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在参与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学习。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教学效率
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探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9:22:17
口腔矫治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41:33
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策略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18:57
科普教育在高中物理学中的应用价值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2:31
谈如何提升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效率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01:20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6:03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9:16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