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诗
近年来,我国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1],卫生健康事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在人民健康需求、国家主导、社会支持、行业努力等多个助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年来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取得重大进步,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5]。顺应事物发展趋势,器官捐献已成为我国新时代下多学科共创的新生学科[6]。同时,加强器官捐献的学科建设符合推动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健康、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为客观剖析我国器官捐献学科发展现状和专业化程度,我们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以及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器官捐献”为主题的相关文献为研究样本,详细整理了我国研究者近5 年在各类中文期刊及院校学报发表的论文数据,提炼出器官捐献学科的研究现状和特征,以期为器官捐献与移植领域学者提供前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参考。
本研究以“器官捐献”为检索词对CNKI 进行中文文献的检索;以“organ donation”为检索词对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进行英文文献的检索。自2015 年1 月1 日起,公民自愿捐献器官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合法来源[7],考虑到学术研究的发表及研究数据的积累需要时间的沉淀,所以本研究选取出版年份为2018 年1 月1 日至2022 年12 月31 日的文献。经文献筛选,最终纳入中文文献共792 篇,其中610 篇期刊文献、168 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14 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纳入英文文献2 790 篇,其中181 篇中国学者发表的研究。
纳入有关器官捐献的所有已发表文献,排除重复发表、会议摘要、会议记录、述评材料、信函、资讯和新闻报道等。由2 名研究员通过阅读文献题目、摘要和结论,进一步筛选文献,剔除不相关的文献。
采用CiteSpace 6.2.R2 软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关键词(key words)、作者(author)、发表期刊(publication)、国家(country)和机构(institute)信息进行提取,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方法[8],从文献的发文量、关键词、出版刊物分布、作者合作网络、研究机构、重点文献被引等方面回顾近5 年我国器官捐献领域学术研究文献的发表特征及研究热点。在网络分析图中,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连线节点间的线段粗细代表了关键词关联的强弱程度,不同聚类显示为不同的颜色。
2018 年开始,国内以“器官捐献”为主题的中文发文量开始大规模增加,2018~2022 年共发表792 篇,年均发文量达158 篇,趋势呈现出迅速上升态势。其中,期刊文献达610 篇,收录在226 本中文学术期刊。
在我国,“器官捐献”已成为高等学位教育研究方向之一,其表现为在过去5 年,围绕“器官捐献”主题的不同问题,以研究生毕业论文形式发表的论文达182 篇(占总发文量的23%)。
文献关键词是对研究目的、方法进行高度的凝练与概括。对关键词的分析能反映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器官捐献”主题研究中文文献中关键词两两之间在同一篇文献出现的频率绘制的关键词共现图,生动展示了我国“器官捐献”主题研究问题具有交叉、多元和多样的特点。常见的研究关键词包括器官移植、脑死亡、心死亡、意愿/认知/态度、法制、影响因素/危险因素、感染/并发症、器官获取组织、预后/质量、大学生/医学生教育、体外膜肺氧合、儿童、缺血-再灌注损伤、供者来源性感染、伦理、扩大标准供者、护理、协调员等(图1)。关键词共现图中圆圈大小代表的是关键词频次,频次越大,圆圈越大。文献集中词汇共同出现的情况,显示了学科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9]。
图1 2018 年至2022 年我国器官捐献主题研究关键词共现图Figure 1 Keyword co-occurrence graph of organ donation theme research in China from 2018 to 2022
2018 年至2022 年我国器官捐献主题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中共有关键节点(Node)262 个,链接(Links)260,密度为 0.007 6,关键词聚类模块值(Q 值,Modularity)为 0.869 9,聚类平均轮廓值(S 值,Silhouette)为0.959 4,结果显示聚类结构较为显著(图2)。2018 年至2022 年全球器官捐献主题研究关键词的热点词频分析显示,“器官捐献”主题研究,除了以肾移植、肝移植等器官移植领域为关注重点,同时也分别在神经医学、重症医学、医学伦理、高等教育等方面有所聚焦,围绕这些热点,涌现了一批聚焦脑死亡、供者维护、感染、器官分配、移植预后、医学教育等其他学科子节点的研究成果(图3)。关键词聚类热点呈现围绕“器官捐献”这一主题向各个学科领域展开的趋势。
图2 2018 年至2022 年我国器官捐献主题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Figure 2 Keyword clustering map of organ donation theme research in China from 2018 to 2022
图3 2018 年至2022 年全球器官捐献主题研究关键词的热点词频Figure 3 Keyword cloud of global organ donation theme research from 2018 to 2022
国内研究的这一特征与全球的发展相一致。英文文献关键词的热点词频分析中,出现频次前5 的关键词分别是organ procurement and allocation,transplantation,brain death,clinical research/practice,organ transplantation(图3)。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ethics”关键词词频数跃升到第2 位,表明了伦理原则与人文关怀成为近两年来国际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从研究成果发表刊物前10 来看,中文刊物《器官移植》《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为该领域研究重要学术阵地,此外还包括《医学与哲学》《中国医学伦理学》《医学与社会》等其他人文学科领域刊物,英文刊物主要有《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Annals of Transplantation》《Medicine》,同时也包括公共卫生领域期刊《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生物伦理学领域期刊《Acta Bioethica》等(图4、5)。研究成果发表刊物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研究内容以医学为核心,并跨越多个学科领域,充分印证了多学科融合促进器官捐献学科发展的现象和本质。
图4 2018 年至2022 年我国学者器官捐献主题研究发表的中文刊物前10 排名Figure 4 TOP 10 Chinese journals on organ donation theme research published by Chinese scholars from 2018 to 2022
图5 2018 年至2022 年我国学者器官捐献主题研究发表的英文刊物前10 排名Figure 5 TOP 10 English journals on organ donation theme research published by Chinese scholars from 2018 to 2022
合作作者的共现分析方法,能够清晰明了地识别出某一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的学术贡献及合作关系[10-11]。核心作者合作共现网络图结果显示,本研究中核心作者的复合节点为119 个,链接为229,密度为0.032 6(图6)。其中,大型器官移植机构团队发表的研究数量占绝大多数,在研究机构内部形成了相对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且主要集中在高校的附属机构,部分学术研究机构也有所涉及。从作者研究背景来看,“器官捐献”主题研究者既有长期奋战于一线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临床工作者,也包括法学、哲学、管理学等方向的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发现,从网络密度分布结果来看,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强度较低,各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呈现出较为松散的状态,尚未能形成紧密型的学术合作关系。
图6 2018 年至2022 年我国器官捐献主题研究作者合作共现网络图Figure 6 Author co-occurrence graph of organ donation theme research in China from 2018 to 2022
结合我国器官捐献学科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发文量、被引频次分析研究者的学术影响力(图7)。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前主任委员石炳毅教授从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建设、中国器官移植发展现状两大方面,作了《继往开来,中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的报告[12],提出了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正处于由数量规模型发展向高质量和高科技含量提升、由移植大国向移植强国冲刺的历史关键时期,给该领域相关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3]。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薛武军教授发表的《加强具有中国特色器官捐献与获取组织建设,促进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快速发展》,指出我国现阶段器官获取组织(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OPO)建设存在的不足及需要完善的地方,并提出从器官移植学科建设的高度进行OPO 建设和器官捐献工作体系建设[14]。我们通过利用全球相关数据,分析全球器官捐献与移植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5],为国内研究者提供相关参考,同时也提出了器官捐献多学科融合理论,推动学科建设的步伐[16]。
图7 2018 年至2022 年我国器官捐献主题研究作者被引频次前10 排名Figure 7 Top 10 authors ranked by frequency of citations on organ donation theme research in China from 2018 to 2022
一个国家在某一研究领域上的发文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国家在该领域的学术活跃程度。WOSCC 数据库中检索的英文文献结果显示,全球“器官捐献”主题研究发文量前5 的国家分别是美国(940 篇)、英国(377 篇)、西班牙(263 篇)、加拿大(241 篇)、中国(181 篇)。国际器官移植界对中国器官移植界,已从2015 年以前的“不承认中国的临床移植成果、不允许中国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临床器官移植文章、不同意中国移植专家加入世界移植组织”的这一限制性“三不”政策[17],转变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彼此之间的学术联系愈加紧密。中国研究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发声,极大促进了我国的对外交流和合作,对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真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20 年,世界医学会官方期刊《World Medical Journal》刊发了石炳毅教授团队的文章《Reform proceeding of organ don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system in China》,向世界详细地介绍了近几年来中国在器官捐献与移植领域的发展,展示了中国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器官捐献和移植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18-19]。
基于已发表文献的关键词、作者及作者单位等参数,文献计量学方法是集数学、统计学、文献学为一体,注重量化的综合性知识体系[20],可以评价科学研究的水平以及质量[21]。借助文献计量分析工具CiteSpace[22],本文对我国近五年的“器官捐献”主题研究进行了分析,整理出我国器官捐献学科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研究热点、核心作者及研究前沿。
从“器官捐献”主题研究的年发文量来看,器官捐献在我国范围内受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已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基础。逐步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部分。近年来,学者们纷纷结合中国现实国情,撰写相关的专著、教材与文献,为构建本土化器官捐献学科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23-24]。由来自全国多家院校的学者共同编写的《中欧器官捐献管理(双语版)》教材[25],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先进的医学教育理念为核心思路,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及国情编写而成,最先填补了我国医学生关于器官捐献和获取方面的高等教育专业教材的空白[26]。华中科技大学2017 年面向该校所有本科生开设公共选修课《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与移植》,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与移植首次作为专门课程纳入本科课堂教学[27]。2023 年,浙江大学医学院徐骁教授开设的《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生命的接力与延续》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8]。
从“器官捐献”主题的研究热点来看,器官捐献是一个复杂的医疗和社会学行为,其围绕着医学,同时也延伸到多个领域范畴。2020 年由全国246 位多领域专家共同发表的《器官捐献:我国新时代下多学科共创的新生学科》,首次提出了器官捐献具有其特殊性的概念,重点突出以医学为中心,同时还囊括社会、伦理、科学、人文及法律属性,是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动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多元过程。此外,器官捐献的专业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各个学科间的交叉配合,从推动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的临床实践中可知,除了当地器官衰竭患者医疗需求正在努力地被满足,医院的综合发展也在不断地提升,如移植、重症、神经、感染、肿瘤、影像、检验的辅助学科[29],从医院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尽早地营造院内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的氛围,更容易放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效应。器官捐献多学科融合的第二个层面是医疗领域与法律、伦理、卫生经济、管理、人文、心理学、大众传播等领域的学科融合,这些领域均在器官捐献工作流程的不同环节起着关键作用[30]。器官捐献正是这些学科相互渗透并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综合学科体系。再者,行业的专业化发展不只是依赖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更需要具备相关技能的多个团队及专业人员的理论体系的搭建及实践,才能真正地支撑起器官捐献与移植[31-32]。
3.2.1 器官捐献理论构建的目的 以多学科融合为基础的器官捐献学科体系是我国器官捐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从宏观角度而言,器官捐献学科体系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套科学且完善,并具有鲜明的社会人文特点的理论体系[31],从而孵化相关的专业技能行业和专业人才,并指导行动实践及捐献事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33-34],只有捐献者及其家属的合法合理权益得到保障,移植受者的健康权益最大化,才能够实在地通过这项伟大的公益事业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35]。
3.2.2 器官捐献底层知识架构:多学科融合 从理论层面,作为一项复杂的医疗和社会行为,器官捐献知识架构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器官捐献的各学科交叉融合的表现不是简单的叠加与拼凑,也不是表现在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原理方法的互引上,而是基于器官捐献与移植的当前发展和未来需要,促使这各个学科在理论知识、实践方法、专业技术等方面相互渗透、结合和融合,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学科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找到各个学科交叉融合的契合点、着力点和支撑点。因此器官捐献知识架构体系要求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同时,各学科都有其独特性,但是都有共同的目的,即挽救更多器官衰竭患者生命,推动器官捐献专业发展。
3.2.3 器官捐献的临床实践:多团队协作 从实践层面,器官捐献已有一套复杂且严谨的国际通用标准流程,工作模式呈多部门、多团队、多方协同的特征[36]。器官捐献工作流程涵盖从潜在供者识别开始到器官移植的一系列临床相关过程。主要包括潜在捐献者的识别和转介,死亡诊断,供者与器官功能的评估、管理与维护,家属沟通及捐献知情同意,伦理审查,器官分配,器官获取与运输,缅怀纪念等环节。过程中涉及急诊、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神经内外科、医务科、OPO、检验实验室、红十字会、移植科等多个专业团队的协同分工。同时,红十字人道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及服务贯穿全流程。
各机构或院校关于“器官捐献”主题的研究能力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合作型的跨机构或院校研究不足,器官捐献学科队伍建设内涵发展仍需持续发力。当前,从研究者所属机构或院校来看,我国“器官捐献”主题研究队伍以各机构或院校移植团队为主,高校相关专业研究人员为辅,政策研究部门人员的参与较少。相较于“器官移植”主题研究,在发文量、核心期刊转载或引用、作者影响力等多个指标方面表现均存在可发展空间。同时,机构或院校彼此之间的合作课题和研究相较不足,紧密型的合作网络比较少。当前,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领域的学术研究阵地较为分散,成果孵化与应用上存在不足。建议进一步为跨机构或院校的合作型研究、专业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尤其是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以研究的临床实践目标为导向,强化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联系,同时,为更多跨机构或院校、跨行业,甚至跨国度的合作型研究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
本研究中,美国、英国、西班牙等欧美国家合作密切,在器官捐献与移植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作为全球器官捐献和移植数量第2 大国,英文文献发文量虽然排在全球第5,但国际影响力及国家间的合作程度不高,应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提高研究水平,扩大影响力。分析样本中,中国研究者发表的关于“中国器官捐献”主题研究仅68 篇,约占全球总数的2.4%。近年来,我国体外循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器官保存技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37-38]。相关医院和机构积极发展体外机械灌注修复技术和设备,已实现与国际同步。中国的声音应让国际上更多的人听到,为全球治理器官捐献与移植的工作贡献中国智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对我国近五年的器官捐献主题研究进行了量化分析,整理了该领域的学科知识结构、当前研究热点、作者合作网络及发展前沿等内容。从近年文献发表的数量和内容来看,“器官捐献”在我国学术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是我国多个学界关心和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且相关的研究问题具有跨界、多元和多样的特点,揭示了我国器官捐献学科建设的现状和研究趋势,对于进一步探索新时代下器官捐献学科建设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体现了我国坚持以客观的科学态度及手段不断完善器官捐献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解决瓶颈问题的工作方式。高质量器官捐献研究的开展及成果发表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