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燕燕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就当前小学语文教育而言,习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语文的痛点。
对两所小学中高段学生(有效样本数398份)写作兴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2%的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86%的学生写作是因为老师布置了作业,8%的学生写作是因为家长要求,被动表达、被动习作的倾向比较明显。当下学生的习作,有的内容空洞,没有叙述具体的事例;有的只有事情的轮廓,缺乏细致的情节,更不用说是否具备引人入胜的细节。调查发现,75.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习作语言平直、没有感染力;超过6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习作时不考虑结构和内容的创新,学生习作“千人一面”,趋于程式化,缺乏真情实感和童真童趣。学生往往在动笔前花费较长的时间思考习作“写什么”。69.8%的学生一次习作平均花费的时间超过1小时;50%的学生存在习作前翻找作文书、上网查范文的现象;80%的学生认为习作是一件“苦差事”。由于感知体验的匮乏和生活经历的缺乏,许多学生还喜欢自行编撰一些情节,东拼西凑,最终呈现出的文本令人哭笑不得。
由此可见,如何走出小学中高段习作教学的困境,是当下小学习作教学亟待探索的课题。游戏具有激趣、导引、体验等价值,游戏介入小学中高段习作教学,为习作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变革提供了可能。
二式即游戏介入小学习作教学的两条实施路径,分别为“课内融入式”和“专题驱动式”(如图1)。“课内融入式”是以课内单元习作为教学内容,以游戏介入的方式实施教学,促使学生掌握写作表达的技巧,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专题驱动式”是根据学生的习作能力发展需求,以专题游戏为习作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游戏,体验游戏过程,在游戏中学写习作,让学生易于交流,乐于表达。
图1 游戏介入小学习作教学的操作框架
三类即“记事活动”“想象”“写人”三大习作类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单元习作,三至六年级8册教材共编排57次单元习作。通过对统编教材单元习作类型的整理归类,可以发现单元习作类型次数居前三位的依次为“记事活动类”(16次)、“想象类”(12次)和“写人类”(8次),占比高达63%。因此,本研究择其要,以小学中高段“记事活动类”“想象类”“写人类”三大类习作教学作为研究重点,按照各年段特征探索游戏介入小学习作教学的实施路径,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游戏介入小学习作教学的体系,促进学生学会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增强表达交流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探索,乐于交流,乐于表达。
游戏种类繁多,我们开发了适合介入小学习作教学的四种游戏类型,分别为生活小游戏、民间传统游戏、联想(想象)游戏、心理小游戏,即“四介”。
1.生活小游戏
生活小游戏是指在学习生活中,以简单的游戏道具为媒介,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以相对便捷的游戏形式开展的游戏活动。小学生喜欢游戏,这是天性使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殊心理需求。生活中的一些小游戏,道具简单、操作简便、趣味盎然,学生爱玩、乐玩。教师可以将这些生活小游戏进行加工、创新,使之有效助力小学习作教学。
例:【生活小游戏】吹“牛”比赛
2.民间传统游戏
就某种程度而言,传统游戏是相对于现代游戏提出的。本文指的传统游戏就是这些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民间游戏。民间传统游戏是学生比较常用的写作材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非常适合小学生玩耍。在玩中写,在写中玩,可以让习作课堂焕发无限的生机。
例:【民间传统游戏】击鼓传花
3.联想(想象)游戏
联想(想象)游戏是以物品或其他替代物为中介,在想象的情境中表现和反映现实生活体验的游戏活动。小学习作教学可以借助联想游戏,唤起学生的沉浸式体验,激发他们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例:【联想(想象)游戏】风马牛也相及
4.心理小游戏
心理小游戏注重心灵沟通、情感体验,更注重加深理解、求取共识,能创造出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课堂氛围,可以唤起学生的沉浸式体验,还可以让学生们互相支持、集思广益。如若能设计一些与小学中高段学生写作心理相契合的心理小游戏,突破习作重难点,小学习作教学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心理小游戏】我的秘密
在内容设计时,我们紧扣单元习作教学内容,以联想(想象)游戏介入想象类习作教学,以民间传统游戏、生活小游戏、心理小游戏介入记事活动类、写人类习作教学,丰富习作的素材和路径,如表1所示,提供习作支架。同时,根据学生习作能力发展需求和年龄特征,引入专题游戏为习作教学内容,以游戏介入习作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习作兴趣,驱动学生习作能力的高质量发展。
表1 游戏介入小学习作教学内容细目表(以小学高年级为例)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小学中高段“记事活动类”“想象类”“写人类”三大类习作教学可以提炼出共性环节,并逐步构建起“境—浸—拨—写—评”小学游戏作文教学法,以“营造氛围”“亲历游戏”“灵活聚焦”“真情表达”“评改一体”五个环节推进习作学习进程,总结出游戏介入小学习作教学的操作样式——“五环教学法”(如图2所示)。
图2 五环教学法
图3 “五环教学法”操作流程
图4 专题游戏习作教学操作流程
1.构建游戏介入小学课内单元习作教学操作样式
“五环教学法”是以“境—浸—拨—写—评”为小学习作教学模型,将游戏介入“境”“浸”“评”三个教学环节,从而达成习作教学目标。如下图所示:
下面以五年级上册课内单元习作《漫画老师》教学为例,具体阐述“五环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第一环节“境”:营造氛围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营造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开课伊始,借助游戏情境营造愉悦的氛围,如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望。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介绍游戏的名称、游戏的规则等,让学生满怀期待地想要参与其中。
比如,在五年级上册《漫画老师》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初始环节就营造氛围,用充满神秘的语言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看漫画猜人物’的游戏。”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此环节中,从教师介绍游戏名称的那一刻开始,学生的参与欲望就被点燃了。
(2)第二环节“浸”:亲历游戏
游戏给学生提供了习作的包容性和支持性,让学生获得沉浸式体验。学生的身心在不知不觉中放松和解放,主动勾连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自然生发创作的欲望和灵感。
案例:五年级上册《漫画老师》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游戏开始啦!请仔细看漫画,你们猜猜这是谁?(出示三毛的三根头发)
生:我猜是三毛。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三毛的最大特点就是他有三根头发,我一下就记住了。
师:这又是谁呢?漫画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个部位?(出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图片)
生:我发现他们的头部最吸引人。一个头很大,一个头很小。
师:像这样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对事物的形象有意地夸大或缩小,就是“夸张”。漫画正是因为运用了简单或夸张的手法凸显人物的特点,才会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板书:抓人物特点)
师:之前,同学们在教师节的时候画了一些老师的漫画(图片播放老师的漫画照片)。猜猜他是哪位老师?选择一位老师,用一个关键词说说这位老师的特点。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巧妙地将猜图游戏的秘诀和习作要点结合起来,学生在亲历游戏的同时,明确了习作的要求。
(3)第三环节“拨”:灵活聚焦
游戏介入,使学生在游戏体验中打开了各种感官。教师及时进行点拨,采用镜头聚焦的方式,突破习作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表达顺序,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表达方法,给予写作方法上的指导。
案例:五年级上册《漫画老师》教学片段
①自主探究,初步构思
师:课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介绍老师特点的思维导图,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学生的习作预学单)
师:这位同学写的是严厉的曹老师,他围绕“严厉”这一特点选取了曹老师的五个事例。这么多的事例,我们在写的时候是不是要面面俱到呢?
生:我们要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最突出的事例。(PPT出示典型事例)
师读五个例子,生通过对比共同选出最典型的事例。
师:看来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板书:选典型事例)请同学们在自己最典型的事例旁标注五角星。
②范文引路,学写事例
师:我们如何用文字来“漫画”老师并把老师写得生动具体呢?(板书:写生动具体)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们是如何写的。
(指名一生读片段。)
师:我发现有同学在听的时候嘴角微微带着笑意,你为什么笑?
生:因为作者写得很幽默。
师:哪个地方写得最幽默?
生:爱穿大花袍的女老师,每次走进教室,就像被推进来了一个巨大的花篮。
师:是啊,“像被推进来了一个巨大的花篮”多么形象!杨红樱阿姨正是运用了幽默夸张的语言,把这位科学老师的外貌写得生动有趣,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外貌)你看把这位老师说成是“巨大的花篮”,她采用的这种夸张非常适度,让我们感受到这位老师虽胖,但胖得很美,很可爱哦!(板贴:适度夸张)
师:(出示科学老师的漫画照)大家觉得,文字和图片匹配吗?
此环节中,教师抓住各类不同风格和特点的老师,或美的夸张,或严的平和,或问的刁钻,精选名家名篇,并引入风格迥异的漫画形象进行对照,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习作冲动,突显了高质量的习作思维过程。整个教学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抓住一个或几个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提高了习作效率。
(4)第四环节“写”:真情表达
学生亲历游戏在前,重难点突破在后,解决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写作时不用冥思苦想,不再愁眉苦脸。他们不吐不快,进入“我手写我心”“下笔如有神”的遂心表达。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游戏介入的“无痕”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上乘境界和理想追求。这种“无痕”不仅体现在学生于游戏过程中的酣畅淋漓,还体现在下笔成文的水到渠成。
案例:五年级上册《漫画老师》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用文字来漫画老师。我们需要抓住人物特点、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外貌、性格、喜好来把人物写得生动具体。在写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加入适当的夸张。那就请同学们根据这些要求写一个老师的事例,写完之后完成自评表,看看这几点有没有都写到。
出示要求:
◎写出老师的鲜明特点
◎选取典型事例
◎把事例写具体
◎用夸张的手法
学生练笔。(8-10分钟)
(5)第五环节“评”:评改一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注重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更新评价方式,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我们将游戏恰当地介入评价过程,调整评价策略,优化评价方法,使习作更科学、更快乐、更有效。
案例:五年级上册《漫画老师》教学片段
①出示一篇习作,学生自读。学生根据评价要求,写出优点,再提建议。教师随机修改错别字,并画出好的句子。
②借助习作小锦囊再次修改习作,四人为一小组轮读,借助评价内容评出组内最优秀的习作。
出示写作小锦囊: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③推荐作品,上台PK:小组合作选出最好的一位学生的作品,三位同学上台交流优秀作品,读的时候声音响亮,绘声绘色。
④转变读的方法:去掉老师的姓名,用××老师代替,让我们猜猜你写的是哪位老师。
此评改环节介入的游戏形式是“擂台赛”,即各组推荐优秀的习作打擂台,晋级评价。一般来说,交流评改的游戏形式还有以下几种:“展示台”——推荐完整的优秀习作进行朗读,评价;“闪光点”——每人一句最佳片段;“辅导站”——推荐需要帮助的文章朗读,评改;“游戏卡”——游戏中的一种道具,既可以作为任务挑战成功后的奖励,也可以用来提示任务的内容、要求等。
2.开发专题游戏习作教学操作样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五环教学法”的基础上,以“境—浸—拨—写—评”为“五环”模型,开发出专题游戏习作教学操作样式。如下图所示:
游戏介入五个教学环节,并不是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设计五个独立的游戏,而是将游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贯穿专题游戏习作教学过程,从而实现“游戏即写作”“写作即游戏”的教学效果。五年级上册专题游戏习作教学《击鼓传球“抓密探”》较好地呈现了专题游戏习作教学课堂样态。
案例:五年级上册专题游戏习作《击鼓传球“抓密探”》教学片段
◎第一张体验卡:知道规则后
①孩子们,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老师给你们发了一本游戏小册子,里面有四张游戏体验卡,等一下游戏时根据要求正确使用。
②游戏的名称叫《击鼓传球“抓密探”》,请看游戏规则:
③怎么了?你们的表情好有趣啊!心里在想什么呢?暂停游戏,赶紧写下来哦!记在第一张游戏体验卡上。
④写完后交流。现场交流一两个同学。
◎第二张游戏卡:准备游戏时(具体环节略)
◎第三张游戏卡:第一次游戏后
◎第四张游戏卡:第二次游戏后
◎寻找“最佳游戏体验卡”,评选游戏大王
在整节课中,教师始终没有提到写作文,而是在击鼓传球“抓密探”的游戏过程中让学生及时在四张“游戏体验卡”上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在游戏最后,让学生读读自己的游戏体验卡,根据其他同学的“绝招”,再一次修改自己的游戏体验,为评选“最佳游戏体验卡”“游戏大王”做好准备。这一过程是游戏的继续,也是互助修改、同伴评价的环节,最后把“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就可以完成一篇真情表达的文章。
从“不愿写”向“自愿写”转变。游戏介入,使小学习作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交流的场所,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实现以“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
从“不会写”向“写得好”转变。在研究过程中,老师们通过游戏介入,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搭建有效的习作支架,给予学生习作方法的指导,不断开拓习作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享受习作的成功。这种成功的体验成为学生坚持习作的动力源泉。
从“写得苦”向“写得乐”转变。游戏介入小学习作教学,可以唤醒学生的沉浸式体验,内化素材的积累,在游戏中学习写作,在游戏中习得方法;学生情动而辞发,乐在其中。由此,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完成班级作文集、个人作品集,写作可以逐渐成为一件易事、乐事。
游戏介入小学习作教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要想取得长期的效果,任重而道远。本研究只是探索了游戏介入小学习作“记事活动类”“想象类”“写人类”的教学序列,游戏介入其他习作类型的教学该怎样设计和实施,以及如何完整科学地建立符合新时期小学习作的教学新序列,需要进一步探索。同时,完善符合小学习作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方能使游戏介入小学习作教学的实施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更具生命力,这同样也是未来研究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