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与布置能发挥促进学生思维延伸、构建知识体系之效,特别对高年级学生思维模式、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和策略,以期促进数学教学提质增效。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牢牢坚持以生为本思想,一方面要立足学生实际学情,围绕教学目标,选择科学、合理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差异化学习特点及年龄特点,因材施教进行作业布置。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必须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良性发展。为了给学生留够更多自由发挥与探索思考的空间,可以采用“阶梯式分层”“隐性分层”等方式,鼓励学生按部就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体验到一定的挑战性与成就感。
在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作业的难易程度及数量,不宜布置过难的作业,因为难度太大会挫伤学生自信心;同时作业量也不宜过多,最好能控制在一小时之内,从而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及实践时间。
趣味化的作业设计方式符合小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动求知、探索及实践,还有益于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趣味化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热情,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在讲授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设计如下作业:“快过春节了,同学们一定想送给亲朋好友一份新年礼物。请先动手制作一个包装盒,再用包装纸包装起来,尝试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你用多大面积的包装纸才能够包装好礼品?”这样的题目集操作性、探索性为一体,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数学探索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并从解答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灵感。
通过调查发现,传统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作业内容已不符合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数学素养必须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得到提升。因此,唯有基于实际学情设计分层作业,才能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一方面可设计分类作业,即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划分作业内容,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另一方面可设计自选作业,即教师在每道数学题目前标注对应的能力要求,由学生依照自身的实际状况加以挑选;最后可设计开放作业,即教师将作业设计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出题并进行解答。
教师可将作业内容分为几个小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当教师在教完《圆柱的表面积》后,可以分层拟出以下问题:第一个层面的问题是关于圆柱体表面积的。已知有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3厘米,其柱体高为0.6 分米,假如要制作成一个这样的圆柱体纸盒,需要多少大(平方厘米)的纸?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是一张长方形的白纸长度为12厘米,宽是80毫米,若用这张纸制作一个圆柱体,其底面积是多少?第三个层面的问题则是学校实验室有一个圆柱体仪器盒子,它的底面积为30平方厘米,侧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底面周长为2 分米,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呢?这三个题目有着不同的层次与难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解答。这样容易激发学生潜力,使其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高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已从低段的概念学习上升到高段的解决问题,而采用开放作业、实践作业、探索作业等丰富多元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任务的同时获得更大的提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可以说是确保学生乐于做作业的重要途径。比如教学《比例》时,可以让学生测量家中不同物体的长、宽、高等,到校后再与同学讨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用心观察事物的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
综上,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是检测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采用适当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探究,确保学生都能循序渐进地学好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