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春梅,陶 洲,许忠琴,蔡子汉,曾 艺,许 红
(1.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重庆 400016;2.重庆市渝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0010)
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管理模式在满足居民系统、连续、方便、有效的健康管理需求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重庆市从2016年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一直面临着发展缓慢、居民了解度低、签而不约等问题。本研究通过了解重庆市万州区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业务的认知与需求,分析不同人群需求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本研究于2021年10-11月开展问卷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首先,在重庆市万州区的城区、城乡结合部、乡镇的所在区中随机抽取1个街道(乡镇)。其次,在抽取的街道(乡镇)中,随机抽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最后,根据各机构签约登记簿中记载的签约居民比例,分配其需要调查的人数,各机构再结合签约登记簿随机抽取签约居民。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签约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居民;(2)年龄≥18周岁;(3)乐于配合工作且积极性较高。排除标准:不配合调查的居民。本研究共调查481例,收回有效问卷48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家庭医生的协助下,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签约居民基本状况、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制业务内容的认知与态度、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服务形式与具体内容的需求。
采用EPiData 3.1软件对数据进行双录入整理,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此次调查的481例签约居民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被调查的签约居民基本情况
居民在首次就诊时选择基层机构的原因,有346人偏向距离近(84.0%),有302人是因为签约了家庭医生(73.3%),其余是因为医疗收费低(65.6%)、医保报销(60.7%)、病情较轻(57.8%)、就医手续简单(48.8%)、候诊时间短(44.4%)和个人习惯(12.4%)。不同性别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业务内容的了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了解家庭医生签约业务内容的有423人,其中有370人(87.5%)表示愿意优先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居民是否优先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与是否了解家庭医生服务内容有关(P<0.05),见表2。
表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了解现状单因素分析
签约居民在服务形式的倾向上,有406人(84.4%)选择门诊就诊,有370人(76.9%)选择电话咨询、有363人(75.5%)选择上门就诊,有246人(51.1%)选择线上咨询,有228人(47.4%)选择家庭护理。
在推出的且正在实施的11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中,需求率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基本医疗服务(87.5%)、健康体检(73.0%)和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69.4%)。不同性别的居民,对慢性病管理、就医路径指导、优先预约与转诊服务的需求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大于女性;在慢性病管理的需求上,不同年龄段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段居民的服务需求相对更高;在全科预约诊疗、家庭病床服务、慢性病管理的需求上,不同婚姻状况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居民对服务的需求相对更高;对全科预约诊疗、特殊人群上门家访、慢性病管理的需求上,不同居住地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居民对服务的需求相对较高;低学历居民则对全科预约诊疗、慢性病管理的需求高于高学历(P<0.05),见表3。
结果显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内容的了解率为87.9%,男性的了解率相对于女性较高,可能是男性作为一家之主,直接代表全家签约情况较多,因而更了解家庭医生服务内容[2]。签约居民了解率未实现全覆盖,其原因可能是,万州区农村和中老年居民较多,较少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加之宣传方式较为传统,限制了宣传覆盖面;或者是签约居民在患病后依然选择大医院就诊,家庭医生存在感较弱,应多渠道加大宣传指引。可运用与居委会合作、开设讲座等宣传途径,以及在签订服务契约内容后加上国家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签订服务项目包和签订服务项目内容简介的栏目,使居民清晰地了解到家庭医生的职责和业务内容,增强对家庭医生的认知[3]。其次,向居民推广在基层就医的优势,增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认同[4]。研究结果表明,越是熟悉家庭医生业务内容的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意愿就越大。这与景日泽[5]等对供需视角下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调查结果一致,增加居民的知晓率可以促使更多居民在需要就诊时优先选择基层医疗。
结果显示,在签订合同的居民中,首选基层进行咨询的主要原因是靠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84.0%),其次是签署家庭医生(73.3%)。因此,居民是否愿意优先考虑基层治疗,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位置和家庭医生的签约率有关[6]。
应强化健康、卫生、医疗“三医”正向互动的促进能力,提供形式多样的健康咨询服务,竭力提高家庭医生医疗水平,与居民建立友好关系,从而鼓励居民签约,提升居民信任感和基层首诊意愿[7]。另外,居民过于信服综合医院的技术及服务也是影响居民选择基层就诊的重要因素[8-10]。应改变居民传统就医理念,进一步推动“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公立医院,健康回社区”优惠政策的落实。
居民期望可享受的家庭医生提供服务的主要方式是门诊就诊、电话咨询和家庭医生上门就诊,其次是线上咨询和家庭护理,因此服务方式上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回应居民的需求,确保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11]。在家庭医生签约业务具体内容的需求上,居民需求率较高的是基本医疗服务、健康体检、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慢性病管理和特殊人群上门家访。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2],居民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要需求依然是基本医疗服务。本研究还发现健康体检是排名前三位的需求之一,说明万州在宣传、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居民自主的健康管理意识得到增强。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也是排名前三位的需求之一,说明居民希望了解更多健康教育知识,而怎样高效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对于家庭医生制度来说是一项挑战。慢性病管理是排名第四的需求,与刘薇薇[13]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同,说明居民注重对自身的慢性病监测,此类项目是大多数人的需求。特殊人群上门家访是排名第五的需求,说明居民期望相关服务机构能够提供满足他们自身的签约服务内容,能够体验到更加便捷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此外,居民对常态监督护理、康复治疗、家庭病床服务需求率较低。因此万州有关机构还需引导居民充分地了解家庭医生服务内容与特点,推出适宜的家庭医生服务项目,提高居民参与家庭医生服务的积极性。不同类型居民对所实行的各项服务有着不同程度需求。男性对慢性病管理、就医路径指导、优先预约与转诊服务的需求高于女性,可能是在生活中男性的工作压力大,常采用抽烟、酗酒等来排解焦虑,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加了疾病的发生率,所以相对女性患病可能性大。高年龄段居民对于慢性病管理需求高于低年龄段居民,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风险上升,服务需求量也随之增加。针对其需求特点,可给予个体化的诊疗和指导[14,15]。已婚居民对全科预约诊疗、家庭病床服务、慢性病管理服务需求较高的原因可能是该部分人群多为孕产妇,为更好地孕育生命,会特别重视身体健康。农村居民对于全科预约诊疗、特殊人群上门家访、慢性病管理的需求高于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居民,可能是因为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居民离综合医院不远,更愿意去综合医院治疗,对家庭医生相应服务的需求较低。应加强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了解,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综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必须创造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满足居民多样化咨询途径,制定更全面、更适宜的服务内容,以及落实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措施,向居民提供“更有效,更及时”的服务,才能满足居民对社区家庭医师合同式医疗服务的需求[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