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习载体 品读革命文化
——《八角楼上》(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2023-11-13 02:17文|梅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八角楼明灯题词

文|梅 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井冈山”“艰苦斗争”等词语,通过字理识字法认识“楼”。

2.能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借助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观察插图和圈画关键词句等方式,感悟战争年代的艰辛,体会毛主席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一、观察插图,质疑题词

师:(出示插图)同学们,这是一幅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水墨画。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图上画的是谁吗?

生:毛主席。

师:在这幅画的右上角还配有题词——不灭的明灯。对此,你有什么疑问?

生:什么是不灭的明灯?

师:带着这样的疑惑,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位伟人。

【教学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人物和题词,引发学生质疑,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走近伟人、明晰“明灯”的含义奠定基础。】

二、借助词语,梳理脉络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翻开书本,借助拼音自由练读课文两遍,参照“学林学案”读准两组词语的读音。(出示)

学习任务一: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两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参照学林学案,读准两组词语的读音。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你们读得特别认真。来看看,这组词语你会读吗?谁愿意来挑战?(出示第一组生词:井冈山、茅坪村、八角楼)

(生读)

师:注意“井”是后鼻音。“楼”是本课的新字,在《登鹳雀楼》一诗中我们就曾见过。(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猜猜看,古代的楼房是用什么造的。

生:我猜是木头做的。

师:(出示古代楼房的图片)这就是古代用木头所搭建的楼房。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吗?

生:古代的楼房是用木头做的,所以左边是木字旁,右边这个部件就像是两层楼一样。

师:结合图片,用联想的方式识记生字真是好办法呢!所以,“楼”的本义是指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房子。课文里的这座楼为什么称为八角楼呢?谁来大胆地猜一猜?

生:我猜这楼房的顶上有八个角。

师:你们看,这就是八角楼。(出示图片)这是一幢农村平凡又简陋的两屋楼房,因为楼顶上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所以当地人称之为八角楼。屋里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方桌、一把竹椅、一张板床和一个茶几。在1927 年10 月至1929年2 月间,毛主席就在这座八角楼里休息和办公,率领着革命战士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

师:(出示第一组词语)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在井冈山地区有一个村子叫茅坪村,那里有一幢房子被称作八角楼。

师:说得真好!还可以说八角楼位于——谁能把这句话说完整?

生:八角楼位于井冈山地区的茅坪村。

师:是的,同样的意思,还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谁来读第二组词语?(出示第二组词语:艰苦斗争、夜幕降临、寒冬腊月、星星之火、光辉著作)

(生读)

师:注意读准字音。“争”是后鼻音,“临”是前鼻音。想一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呢?请你借助上面的词语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出示)

这篇文章描写的是在____ 的革命年代里,毛主席在一个_____的深夜,于_____的_____上写文章的事,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______,也从此点亮了中国革命的______,使革命走向胜利之路。

【教学意图:“借助词语,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认读词语不仅有效地巩固了识字教学,帮助学生构筑画面,而且通过选词填空降低了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梯度,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使学生在语境运用中加深了对词语的初步理解。】

三、看图学文,走近伟人

师:通过借助关键的词语,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这幅插图,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桌上有一盏灯。

生:我还看到毛主席一只手拿着笔,准备写文章。

师:课文里其实也有一段关于毛主席工作场景的描写,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在书本上画出描写毛主席当时的穿着、动作及神态的句子。(出示)

学习任务二:

画一画:找出描写毛主席工作时穿着、动作及神态的句子,并用横线画下来。

(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读,师出示句子。)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察觉到。

师:这就是毛主席当时的穿着。(强调 “单军衣”“薄毯子”)能把“穿”“披”这两个字调换顺序吗?

生:这两个字不能调换顺序。“穿”是指把双手插进衣袖里,而“披”是指把衣服搭在或盖在肩背上。

(师相机板贴:穿单军衣、披薄毯子)

师:这两个字意思相近,但也有细微的差别。在这里面,还藏着一组近义词,看谁有火眼金睛能把它们找出来。

生:单和薄。

师: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还可以组成一个新词——单薄(bó)。而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生:寒冬腊月。

生:腊月就是十二月,天气很冷,还有可能会下雪。

师:在天气寒冷、寒冬腊月的季节,我们一般会做些什么?

生:我们都会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或棉袄。

师:在这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在这一天中最冷的深夜,毛主席却只穿着一件单军衣,披着一条薄毯子,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

生:当时的环境十分艰苦。

师: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毛主席在做什么?请你在书上圈一圈有关的动词短语。

生:坐在竹椅上写文章,握着笔,拨灯芯。

(师相机板贴:坐竹椅、写文章、握着笔、拨灯芯)

师:这就是清油灯,它是一个跟我们笔袋差不多高度的筒作为托,上面放一个盛有灯油和灯芯的小铁勺,两侧还有一个便于手提的提梁。在以前条件艰苦的年代,家家户户还没有电灯,人们只能用食用油作为燃料,它能发出类似蜡烛的微光,但是燃烧的时间一长,光线就会变暗,只有拨一拨灯芯,灯光才能变得更亮一些。从这一动作,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生:毛主席在这盏清油灯下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

师:是啊,毛主席不仅工作的时间长,而且还工作得特别认真。你能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生:凝视,沉思。

生: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察觉到。

师:(相机板贴:凝视、沉思)这就是毛主席在那个深夜辛苦工作的场景。

(师出示)

学习任务三:

说一说:借助关键词,试着先自己说一说毛主席工作的场景,再说给同桌听。

(生自主练习,师巡视指导。)

师:这一组小朋友特别棒,他们自己练说完还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并且说完马上举起手给老师发信号。请你来试一试好吗?

(生讲述)

师:看着黑板上的关键词,就把课文中描写毛主席工作的场景给说出来了,真了不起!(请学生站在学林台上讲述,并奖励学林成长卡。)

【教学意图:本环节重在落实“品析关键词句,练习讲述毛主席工作的样子” 这一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插图,在学生已有语言经验与教材文本的差异间品析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规范性,在品味重点词句中感悟人物品质;学生在了解之后还需要进行反复的练说,在学习任务中,学生通过说给自己听,说给同桌听,再说给大家听,语言能力得到一次次的锤炼。】

四、辨析“明灯”,品悟精神

师:同学们,毛主席这样专注、辛劳工作的景象只是在那一个深夜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读,师出示。)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生:“每”说明不止一次,也不止一天或两天,是天天如此。

师:不仅日日如此,而且每天都从夜幕降临一直工作到深夜。什么是夜幕降临?

生:就是天刚刚黑。

师:到了夜晚,天色渐渐变黑,天空仿佛被幕布盖住了一样,这就是夜幕降临。

师:天一黑,毛主席就在这清油灯下,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前途日夜操劳,从未间断过。

(师出示图片,播放歌曲《八角楼的灯光》,配乐朗读。)

师:这就是至今仍保存在井冈山会师纪念馆中,陪伴着毛主席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清油灯。1927 年9月,当时轰轰烈烈的秋收起义失败,原本5000 人的部队最终只剩下了1500 人。1927 年10 月,毛主席带领着部队一路到达井冈山。

师:“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哎,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曾在无数个夜晚,在这昏暗的灯光下,毛主席伏案工作,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著作。以毛主席为首的革命者们在黑暗中凭着星星之火不断摸索革命的道路,这样的革命精神照耀着前进之路,也照亮了新中国的光明坦途!现在你明白题词为什么是“不灭的明灯”了吗?

生:因为毛主席每天都在这样辛苦地工作,夜夜如此。

生:“明灯”是指毛主席长年累月地在灯下辛勤地工作。

师:这明灯本指的是八角楼里的那盏清油灯,而毛主席就在这微弱的灯光下日夜伏案,为革命事业操劳,正是凭借着这强大的革命信念指引着中国革命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这永恒的精神值得我们世代传颂,继承发扬。课后,同学们可以把毛主席忘我工作的场景讲述给学林圈的同学听。下课!

【教学意图:本单元围绕“革命先辈”这一人文要素,旨在引领学生感受革命领袖的崇高品质。革命题材的故事离学生的生活较为遥远,通过创设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与故事人物之间的距离,回归教学之初的质疑,以直观的图片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这段历史背景,以加深学生对题词“不灭的明灯”的理解和感悟。】

【教后所思】

2022 年版课标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和呈现。本课以新课标精神为导向,以“不灭的明灯”为问题切入点,从质疑题词到辨析题词,依托学习载体,勾连出一条完整且清晰的问题链。

我通过三个主要学习任务展开教学,词语正音,了解大意,定位关键语句,复述工作景象,创设情境以帮助学生落实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理解明灯背后的涵义,以此进一步感悟伟人毛主席忘我的工作精神。较为扎实的语言运用和积累以及适当背景资料的补充,有助于学生深入革命题材的文本,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八角楼明灯题词
百年党史(一)风雨飘摇待明灯
题词
一个“平凡人”,不努力会怎样?
八角楼的灯光
青春舞动《八角楼》
阅读是行万里路的明灯
井冈山
题词
首页题词
井冈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