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陈修乐,王 盟,念腾飞,丁 攀
(1. 兰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2. 甘肃省兰州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沥青作为沥青混合料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在高温施工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烟气,沥青烟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对周围工作人员健康造成威胁[1]。长期接触沥青烟气会导致多种不适,甚至沥青烟气会产生遗传毒性作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也有较大影响,诱发瘀症和导致基因突变、癌变[2]。从源头上解决沥青烟大量排放问题是现研究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电气石粉加入沥青中[3-4],能够有效抑制沥青烟的释放。
电气石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多领域[5]。在道路工程领域中,许新权等[6]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及低温弯曲梁试验(BBR)评价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结果表明,当电气石粉掺量为16%时,高温稳定性比原样沥青提高24%,低温抗裂性提高了19%;王朝辉等[7-8]发现电气石粉加入沥青中,不影响其压、热电性能,且其在拌和沥青及其混合料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减排效果,并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具有较好的提升作用;乔志等[9]分析了电气石复合材料对沥青烟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吸附性;X.ZHANG等[10]探究了电气石粉在环境改善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中添加电气石粉后,VOC排放量减少至50%。
基于上述分析,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电气石粉对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针对沥青烟轻及试验精度易受影响等特性进行沥青烟生成富集装置的设计的研究较少,且已有研究选取的电气石粉粒径及掺量范围较小;尤其是缺少路面摊铺过程中对沥青混合料产烟量的预测。鉴于此,笔者选取5种粒径及5种掺量的电气石粉,采用自研装置对其加入沥青后的抑烟效果进行评价,并建立了基于集料比表面积理论-面积折减法的沥青混合料产烟率模型,对AC-13、OGFC-13、SMA-13级配混合料进行产烟试验,为预测摊铺沥青混合料过程中的沥青产烟提供参考。
1.1.1 沥 青
本试验选用韩国SK-90为基质沥青,根据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对其基本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见表1,其中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
表1 SK-90沥青基本性能
1.1.2 矿粉及集料
本试验选用的粗细集料均为甘肃省定西市临洮料场所生产的玄武岩,矿粉为玄武岩矿粉,参考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对矿粉进行密度、亲水系数、含水率等技术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见表2,对粗、细集料的密度、吸水率、压碎值等技术指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见表3,其中各指标性能均符合规范要求。
表2 矿粉技术指标
表3 集料技术指标
1.1.3 电气石粉
本试验采用产自新疆阿勒泰的电气石粉,最大粒径(简称粒径)分别为44.0、15.0、10.0、6.5、2.6 μm。其中电气石粉为黑色粉末且不溶于水,耐弱酸及弱碱,其化学组成见表4。
表4 电气石粉化学组成
电气石粉作为一种外掺剂,将其加入到基质沥青中,可靠性的制备工艺对沥青性能起关键作用,经过预制备试验并择优选择,具体制备流程如下:将基质沥青预热至140 ℃,置于电热炉上并向其中添加不同粒径及掺量的电气石粉(掺量分别为基质沥青质量的10%、12%、14%、16%、18%),此过程不停搅拌使其预混;待温度升至160 ℃后,将其移至可控温电热炉上,使用高速剪切仪进行搅拌,该过程温度恒定为160 ℃。高速剪切仪的初始转速设置为1 000 r/min,5 min后升至4 500 r/min持续35~40 min,待电气石粉与基质沥青达到混溶状态,再将转速降至1 000 r/min持续10 min,此过程利于气泡的排出。
为研究不同粒径及掺量电气石粉对沥青常规性能的影响,按照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及黏度的测试。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产烟试验是主要试验。
1.3.1 沥青产烟试验
采用自制沥青烟生成富集装置对已制的电气石沥青进行抑烟效果评价,该装置按照图1连接方式进行组装,试验所采用的滤管试验前后均需置于60 ℃烘箱内30 min,以消除水分因素对试验造成的影响。本试验称重均使用精度为0.1 mg的电子天平,涉及滤管操作的各步骤均带一次性试验手套完成。
图1 沥青烟生成富集装置Fig. 1 Asphalt fume production and enrichment device
沥青烟主要由可被致密纤维过滤材料富集的重组分与可被有机溶液吸收的轻组分构成,而较大危害性的多环芳烃类有机物重组分占沥青烟总质量的99%以上,因此,通过定量研究沥青烟气重组分即可描述出沥青烟产量的变化规律。此外,为确保沥青烟气的有效富集,对沥青烟富集效率的滤膜层数、滤速和滤管数量等因素进行大量预试验,得出3层聚丙烯纤维在最佳滤速条件下对0.1~10 μm颗粒状物质吸附效率可达80%~90%,且靠近富集口的U1滤管收集量占收集总量的99%以上,故可以忽略收集过程中流向后侧玻璃管的组分损失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选取100 g沥青样品进行试验,基于课题组已得出的成果[11],已对温度为140、145、150、155、160、165、170 ℃,气流速度为2、4、6、8、10 L/min,暴露面积为57.7、85.6、132.7、201.1 cm2,加热时间为30、60、90、120、150 min时,进行沥青产烟试验,其中,选用不同底面积的锥形瓶用以模拟不同暴露面积下的沥青产烟环境,将锥形瓶的底面积作为暴露面积。结果表明温度为165 ℃、气流速度为6 L/min、暴露面积为201.1 cm2、加热时间为120 min时较为合理。
1.3.2 沥青混合料产烟试验
本试验使用沥青混合料搅拌锅改装而成的沥青混合料烟气生成富集装置,富集装置仍采用图1所用滤膜系统。根据沥青混合料现场摊铺温度范围为140~170 ℃,试验温度分别选取为140、150、160、170 ℃,试验时间为30 min。试验前将粗细集料水洗干净,并烘干后备用,此外,为避免细粒径集料、矿粉搅拌过程扬尘现象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在沥青混合料整体拌和前将粒径小于0.15 mm的集料、矿粉加入盛有沥青的容器中,充分搅拌制作成沥青胶浆,以备后续试验使用。每个温度条件进行3组平行试验,烟气质量取平均值。
暴露面积和加热温度为影响沥青混合料产烟量的关键因素,温度由沥青混合料实际发烟温度确定,暴露面积与沥青混合料比表面积关系密切。
1.4.1 沥青混合料比表面积计算方法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了密级配及OGFC沥青混合料计算集料比表面积的方法。
1)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美国沥青协会(asphalt institute,AI)引用维姆法进行比表面积计算。假设所有集料均为松散状态下的等粒径球形颗粒,集料经验表面积系数见表5。
表5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通过各筛孔材料的表面积系数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引用了该方法,密级配混合料集料比表面积S为:
S=∑(Pi×Fi)×0.01
(1)
式中:S为集料的比表面积,m2/kg;Pi为对应筛孔粒径通过百分率,%;Fi为对应粒径的表面积系数,m2/kg,其中粒径大于4.750 mm的集料表面积系数均归为0.41 m2/kg,且以最大粒径通过率为准,仅计算一次,其它粒径Fi数值见表5。
2) OGFC沥青混合料
OGFC沥青混合料集料比表面积S的计算公式为:
S=[2+∑(Pi×Fi)]×0.204 8
(2)
式中:各参数含义与式(1)相同,其中粒径大于4.750 mm的集料表面积系数均归为2.00 m2/kg,且以最大粒径通过率为准,仅计算一次,其它粒径Fi数值见表6。
表6 OGFC沥青混合料中通过各筛孔材料的表面积系数
1.4.2 集料比表面积与暴露面积关系
集料比表面积计算理论认为,沥青混合料中集料均为离散不接触的球形颗粒见图2;拌和均匀的松散沥青混合料中,矿粉浸润于沥青中形成胶浆[12],细集料在沥青黏附作用下与粗集料连接,此时沥青混合料中暴露面积计算模型见图3。
图3 松散沥青混合料暴露面积计算模型Fig. 3 Calculation model of exposed area of loose asphalt mixture
对比图2和图3可知,松散状态下单位质量沥青混合料,其暴露面积小于其集料比表面积,将该现象定义为面积折减,引入暴露面积折减系数αc,表示相同质量的沥青混合料的暴露面积与其集料比表面积的比值,则松散状态下单位质量沥青混合料暴露面积的表达式为:
Se=αc×S
(3)
式中:Se为单位质量沥青混合料的暴露面积,m2/kg;αc为暴露面积折减系数,且0<αc<1。
1.4.3 松散状态沥青混合料产烟率模型建立
对于摊铺过程中处于松散状态下的沥青混合料,将其集料比表面积及产烟温度代入课题组已得出的沥青产烟率预测模型[13],见式(4),即得沥青混合料中单位质量沥青产烟率的表达式,见式(5):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