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路径研究

2023-11-12 22:17:05许为宾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4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专业学位学位

许为宾,陈 叶

(贵州大学 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引言

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划分为“学术科研型”与“应用实践型”两个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贯通的部分。不同于侧重学术理论研究的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它是各个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我国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开始萌芽。在其近30年的发展中,我国目前已在多个领域设置了60余种专业学位,其中硕士专业学位占比接近80%。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基本呈现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双轨并行的发展格局,且学术学位的规模已被专业学位赶超。专业研究生教育已然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然而,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孕育于学位教育体系之中,因而学术学位的政策制度与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着专业学位教育,专业学位教育也更加追求学术培养目标,从而使得专业学位的整体定位过分关注学术特征,缺乏职业特色。基于此,本文通过回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识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探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路径,为相关高校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提供借鉴。同时,为相关部门制定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提供参考。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特征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

1.初步探索阶段。1990年,工商管理专业(MBA)硕士学位点的设立开启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大门。以工商管理专业为起点,我国开始逐渐拓宽专业学位的试点领域,先后挑选了建筑学、法学以及教育学三个学科作为新的试点学科。199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了黄达等学位委员提出的“关于按专业授予专业学位证书的建议”,这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完成了从招生到学位授予完整制度框架的搭建[2]。

2.逐步规范阶段。为了满足市场与民众的需求,这一阶段,我国在15个学科类别增设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这一阶段,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达到86.5万人,其中在职就读的学生比例达到71.6%。同时为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教育部针对不同学科进行了学位点评估。

3.高速发展阶段。2009年3月,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标志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19年,我国已在本硕博三个层次分别设立了1个、47个以及17个专业学位种类,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特征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征:(1)学科种类丰富,招生规模庞大。通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本涵盖了工、农、医、法、经管等多个职业领域,在各个一级学科之下也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更为细致地满足了市场对于更为专业化人才的需求。除了学科种类丰富以外,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一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到2019年底,我国各高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点已有5 774个,招生人数接近50万。(2)职业属性明显,应用型专业为主。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授予的学位门类中可以看出,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授予的学位主要集中在有较强应用属性的领域,比如工学、医学等,在培养目标上也是遵循着培养各领域的职业人才为导向。专业学位授予学科最多的门类是工学,管理学与医学次之,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工程师、医师等应用型人才。(3)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趋于规范。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管理结构、指导体系、审核机制以及评估体系等方面逐渐趋于规范[3]。在管理结构上形成了教育部、省级主管部门以及培养单位三级管理体系;在指导体系上各个专业学位分别设置教指委以负责培养环节的指导与协调工作;在审核机制上,建立起了一套符合我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授予审核制度;在评估体系上,从教、学、做三个层面构建起了完整的评价体系。

二、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供需不平衡,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依旧短缺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也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市场的飞速发展以及应用型人才缺口的扩大,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供给上稍显不足。一是护理、建筑学等部分学科所培养的专业型人才总体占比依旧较低,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求;二是随着市场的不断迭代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是在变化的,目前所培养的专业型人才在新型岗位以及新型领域还不能完全做到胜任;三是目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依旧以硕士层面的培养为主,而对于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稍显不足。

(二)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不畅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擅长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资格的取得问题更加受重视。然而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上问题明显[4]。一是部分专业比如艺术、风景园林等,没有设置与其相对应的职业资格;二是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着缺陷,专业学位的授予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授予,不是由一个管理主体共同进行管理,分属于不同的管理单位就造成了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在衔接上程序较多;三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着普遍的“学术漂移”现象[5],在课程设置、教师选择等方面存在着向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趋同的问题。这导致了学生在校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学习理论课程,而对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存在着一定的忽视。

(三)校企合作动力不足

与职业教育相似,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需要依靠企业的力量,学校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未与企业建立起有效的融合育人机制,在培养的广度与深度上都与实际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对于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合作的企业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的动力不足;二是企业在与学校的合作之中不仅要为学校提供指导,对于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还需提供一定的报酬,而这也增大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使得企业与学校展开合作时态度消极。

(四)学生科研素养尚未达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尽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目前部分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素养尚未达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一方面是由于对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二者在科研素养上的诉求区分不清所导致的。前者更加注重宏观层面的创新而后者更注重在微观层面对于特定问题的解决能力,单纯复制学术性学位的科研训练无法满足专业学位学生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在部分专业学位学生最终的毕业形式仍旧以撰写论文为主,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因此造成了学生科研素养不高的情况。

三、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路径

(一)扩大培养规模,改进人才培养结构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供给能力不足、高层次应用型人次培养不足等问题,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并且对现有的培养结构进行改进。在招生规模方面,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聚焦关键领域,针对紧缺应用型人才的产业与行业所对应的专业进行扩招并增设学位点;另一方面,将招生比例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适当倾斜,扩大博士研究生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比例。

评估方法:10(20)千伏电网薄弱环节消除率(%)=已消除的薄弱环节个数/薄弱环节总数,对仍未解决的薄弱环节进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建议和规划方案。

除此之外,在培养结构方面,首先是对专业学位目录进行调整,简单地根据学术性学位目录的设置情况去设置专业学位目录不能反映出专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可以考虑根据国内各产业的发展优化专业学位目录,以强化专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其次,对现存的专业学位类别进行优化。从目前所授予的专业学位类别上来看,排名靠前的五个专业占据了65%的招生名额,而其余专业的招生名额明显偏少,结构失衡明显。因此,我们可以针对学位授予较少的30多个专业挑选出一批人才缺口大的专业进行扩张。最后,对于专业学位的分类需要更加细化。比如对于建筑学来说,普通的建筑设计师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大有不同。在进行招生时不可笼统地归类于建筑学,而应进一步地细分,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人才更契合市场需要。

(二)完善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机制,提升学生获取职业资格的机会

1.完善各个部门的管理制度衔接。一方面,针对还未建立客观职业评价标准的专业应加快脚步,尽可能地针对各个专业学位建立起自身的职业标准以便于学生考取各职业资格证书[6];另一方面,由于分属于不同的管理单位造成的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在衔接上程序较为烦琐的问题,可以建立专属的“绿色通道”,安排专人负责完成学生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的相关工作。

2.针对专业学位学生在课业中理论知识学习过多而职业资格培训不足的问题,各大高校应该调整课程结构,在专业课程中加入职业资格训练。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也可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企业搭建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训练的平台,进行专业训练与职业训练的融合,帮助学生在课程中达到职业训练的效果。

(三)搭建产教融合培养平台,提升校企合作动力

首先,在搭建产教融合培养平台之时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建立学校与企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基地。并且针对各个学科间的差异,可与不同的企业通过试点的方式搭建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地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其次,在打造培养基地的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发挥自身所有的资源,推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学校设立研究生工作站,让学生、高校教师以及企业的优秀员工参与到工作站的工作中来,在学校与企业的双向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学生、教师以及企业的三方发展。最后,企业与单位可加强合作,建立产教育人联盟,以保障产教融合培养平台的师资力量。针对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建立“双师型”导师队伍,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诸如教材的编写、培养方案的制订、培养标准的制定等工作[7]。

(四)实施有别于学术学位的分类培养模式

1.在培养方案制订上,注重与学术型学位培养的差异化,实现分类培养。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应侧重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请企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推进课程与实践的有机衔接。

2.针对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于不同的专业进行分类评价以突破学术性研究生教育学位的评价规则。一方面,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进行评价时应当以应用为导向,注重论文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针对硕士与博士的评价标准也需进行区分,专业硕士更加注重其对于行业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专业博士则需要更进一步,以实现技术层面的创新应用为目标。

3.在学位论文考核方面要强调论文的应用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考核标准应强调以实践应用为导向,注重毕业论文选题与实际行业的相关性、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等。同时,学位论文的形式也不应仅仅局限于一种形式,可以采取案例研究、调研报告、研究设计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8]。

结语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对我国培养拥有优良应用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从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来看,在人才供给、职业资格衔接、校企合作以及学生科研素养方面仍然稍显不足。针对此种状况,本文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培养规模与结构、职业资格衔接、校企合作平台搭建以及分类培养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完善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表现在只是单纯地考虑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路径,而没有考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出现的“学术漂移”问题。未来研究可以从理论上构建专业研究生教育“学术漂移”治理与培养模式改革协同推进的系统分析框架,更系统地解析两者协同推进的主导逻辑及其新规律,从而有助于发现新思路、得出新结论。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专业学位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7:50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15 11:52:20
职业资格制度的执行困境
法大研究生(2017年1期)2017-04-10 08:54:52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幼儿100(2016年4期)2016-11-30 03:19:55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职业技术(2015年8期)2016-01-05 12:16:44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探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