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东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首先是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目标。大学生创业对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推进社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层面出发,创业生态的基本目标应是城乡融合、产业兴旺以及生活富裕,而从微观层面出发,生态系统的具体目标应包括创业带动纳税能力、就业能力,及对上下游企业的引领能力。为此,政府部门高校等应激发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活力,形成科学的、系统的、有目标的创业发展机制。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其次是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返乡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市场”“技术”“金融”“政策”“政府”“创业者”等要素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创业者虽然处于生态系统的核心位置,然而生态系统的搭建与运行却取决于政策的指引,以及基础设施与金融环境的支持。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创业文化”“创业教育”“基础设施”“服务支持”“制度市场”“创业人才”及“创业融资”等要素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能够与“市场”“技术”“金融”“创业者”等核心要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发展,共同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通常来讲,返乡创业系统的科学性体现在它是具体的“组合”,包括“机构”“资源”“制度”等影响创业过程的具体因素,这些因素的融合,便成为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如 “文化规范”“准入规则”“法律基础”“研发转移”“创业教育”“创业项目”“政府政策”“创业融资”“基础设施”等。
在“创新创业-创业生态矩阵”中,位于坐标起点的是“低创新创业与低创业生态”,向上延伸是“高创业生态与低创业创新”;向右延伸是“低创业生态与高创业创新”,位于最高点的是“高创业创新与高创业生态”。[1]其中创业生态主要指创业活动所处的“环境”,即创业企业的“社会结构”与“生存结构”,创业模式的不同,社会结构、生存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在“低创业创新与低创业生态”中,低生态容易造成创新精神与创业活动的不足,资源整合能力薄弱,这种状态与我国乡村社会存在较高的相似度。由于乡村地区秉承“生态属性”,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创业活动不多,并且乡村居民不具备双创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乡村经济发展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2]
在“高创业创新与低创业生态”层面,主体素质较高,能够开展基本的双创活动。但创业生态却不具备完善的平台功能,双创人才难以获得有效的资源保障,导致其生存能力薄弱,新的双创人才难以进入其中,无法保证区域经济的平稳发展与繁荣。
在“低创业创新与高创业生态”中。生态位较为适度,能够形成“虹吸效应”。然而由于创业主体能力的缺失,无法与创业生态产生互动,不能充分利用创业生态所带来的资源契机实现乡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致使双创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实效性不高。
在“高创业创新及高创业生态”中,双创主体所面对的市场环境比较复杂,良性的市场竞争使生态系统得到高效地运作,能够为各项双创活动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双创主体的素质、能力也契合创业生态的基本需求,可以对市场变化进行快速反应。两者的契合度、需求匹配度较强。
因此只有在“高创业生态”下推进优秀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才能持续推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得到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保障乡村振兴各项资源与优秀大学生相契合、相匹配,努力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为实现乡村振兴“生态位”与高素质大学生的有效匹配,发挥创业生态系统各要素的作用,需要完善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架构机制。在创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与大学生创业者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创业主体与培训机构、创投资本、金融机构、孵化器、中介组织之间拥有合作竞争、共生互助及自我进化的内在联系,围绕生态系统建构目标,在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层面上,“人才支撑”“金融支持”“政府政策”都发挥着关键性的指引作用。而创业者所处的行业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竞争力与质量,具体包括“竞争密度”“产业密度”“中介数量”“投资规模”“企业数量”及“新创企业规模”等。在生态系统建构中,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及乡村振兴战略所涉及的各主体,发挥自身的作用,提高创业生态系统建构的实效性。
一是市场机会。市场机会就好比自然界的“空气”“雨水”“阳光”,可以帮助大学生创业者提高创业成功率,增强创业实效性,并影响到区域市场经济的发展走向。二是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好比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法则”,该法则的建立完善、健全需要不同要素主体的适应与尊崇。能够使创业过程、创业活动更加有序、规范及合理。三是创业者。创业者是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主体,其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创业动机决定了创业活动开展的成效。[3]四是孵化器。星创天地、众创空间、双创基地、孵化基地、创业园等孵化器在生态系统中发挥“温床”的作用,影响着创业企业及创业者的成长状况,推动着大学生返乡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五是投融资。资金是返乡创业的关键资源,当前大学生创业者通常因“稀缺”的投融资资源而难以实现创业目标,严重影响到返乡创业的质量。六是中介组织。中介组织的衰退与壮大,反映了市场的繁荣程度。通过壮大中介组织,如人力资源、法务、财务、税务、工商等组织,可以推进返乡创业活动的高效开展,发挥大学生创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推进作用。七是师资培训。在返乡创业的工作中,市场、技术、资金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进程。但大学生却难以驾驭这些要素。因此我们应构建师资培训机制,结合大学生创业中的短板与问题,进行培训。从而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素养及创业精神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八是创业社团。创业社团属于一种联盟组织,创业企业与大学生在创业社团中可以获得经验分享、知识共享、优势互补的机会。九是研发机构。研发机构可以通过提供产品服务、技术服务的方式,滋养创业企业,带来充足的创业机会,并且可以与创业企业共同催生出高效的、广阔的“市场”。
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消除城乡差异,提升乡村生活、生产质量,充分实现资源要素在城乡地区的灵活流动。在构建创业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应发挥乡村振兴的统筹与统领作用,要在突出区域属性,强调融合特性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农业、工业及服务业,促进商业重构、产业转型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效融合。唯有如此,才能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必要”的创业资源,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使研发机构、创业社团、中介组织、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师资培训充分地整合起来,共同推进大学生返乡创业。
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也对创业主体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应实现对创业教育成果的及时转化,让创业教育成果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次,由于创新精神通常体现为社会个体的价值观、人生观。所以大学生应转变对农民、农村、农业的负面诠释,在理念革新上有所进步。但这要求政府部门通过创新驱动的方式,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理念创新促进不同要素的交叉融合,从而实现“高创业生态”与“高创新创业”的科学匹配,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
实现“高创业生态”与“高创新创业”的科学匹配,需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通常体现在统领创业生态各要素的过程中,即通过政策制定、平台搭建、培训体系完善,助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其具体举措包括:首先加强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尊重创业规律,给予返乡创业大学生较高的关注,不断提升政策的实践性与科学性,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拓宽融资渠道。政府部门应创新融资体系,依托金融资本、科技服务及“创投”有效对接的市场机制,形成新型的投融资模式,破解大学生在返乡创业中所面临的资金难题。最后是发展“新经济”的创业形态,新经济形态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是推动返乡创业工作开展的新动力。政府部门应通过培育面向未来、跨界融合的微经济主体,形成全新的就业模式,鼓励大学生科学评判“时机”和“市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政府部门应指引社会资金主动参与到返乡创业的过程中,充分衔接资本市场,使学生形成对时机、市场的科学研判,彰显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主体价值,积极提升自身的创新动能。在区域生态系统建设中,政府部门应发挥创业资本的集成作用,让一切知识、管理、技术、资本、劳动的活力在乡村地区发挥效用,推进城乡经济的趋同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