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2023-11-11 22:22喻代祥
村委主任 2023年9期
关键词:特色农业融合发展

摘要: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好特色农业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特色农业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涵和特征的阐述,分析特色农业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特色农业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之间具备融合发展的条件,并提出特色农业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以期探索一条特色农业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特色农业;新型集体经济;融合发展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9-006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32     文章标识码:A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集中资源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围绕“土特产”这三个字做文章,要基于一方水土、突出地域特色、建成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农业是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切入点。在农村,其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双层经营”包含了两个经营层次:一是家庭分散经营层次;二是集体统一经营层次。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双层经营体制中更强调“统”的部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实现农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特色农业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融合发展实现路径,是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特色农业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概念界定

1.1   特色农业的内涵和特征

特色农业是指在区域资源禀赋和市场产品需求的双重诱导下发展起来的,生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较大的产业规模,产品具有独特品质和比较竞争优势,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支撑,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特色农业产业[1]。特色农业具有生产的地域性和规模性、产品的独特性和优势性、科学技术支撑形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等特征。

特色农业强调的是“特色”二字,是要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农业产业,其发展既有内因作用也有外因作用,内因主要基于区域资源禀赋,外因主要来自市场产品需求。特色农业的地域特色是由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决定的,由于特色农业不再是为了满足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生活需要,因此,特色农业的生产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特色农业的产品特色是区域资源禀赋和市场产品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区域资源禀赋为依托,以市场产品需求为导向,发展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业,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应用贯穿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科学技术的支撑形成特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1.2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指以产权明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本依托,在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基础上,通过股份合作实现集体成员共同发展,兼具市场和社区双重属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公有制经济形态[2]。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坚持集体所有和实行股份合作、兼具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效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等特征。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更好地发挥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并增强了“统”的功能。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保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村的底色;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更好地释放了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社区型经济组织为基本依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之间、成员和成员之间,除了存在股份合作的经济关系外,还有基于亲缘、地缘的乡土社会关系;集体经济收入除了按经济发展效益进行股份分红外,还为乡村治理提供物质基础。在实践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载体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下属集体经济发展平台,不仅坚持了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而且其运行目标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方式。

2   特色农业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2.1   特色农业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丰富的外部资源

在资源利用视角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可分为内生发展和外生发展两种类型。内生发展型是指利用农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等显性的内部资源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制度优势、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隐性的内部资源获得发展;外生发展型是指依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外部资源获得发展,那些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具有正外部性影响的因素均可纳入其外部资源的范畴。特色农业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具有正外部性的影响。一是提供优良的农业产业资源。特色农业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的优良农业产业资源主要表现为特色农产品资源和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这些优良农业产业资源建立在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基础之上,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二是创造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需求。特色农业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需求体现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包括农业生产流通、农业技术研发、农业信息收集、农业金融等服务需求。三是拓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域。乡村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领域可分为价值发现领域、价值创造领域、资源供给领域和服务支持领域[3],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途径现主要为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即其发展领域主要集中于资源供给领域、部分涉及服务支持领域,而特色农业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入乡村产业生态系统更宽广的发展领域创造了条件。四是形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外部比较优势。地区和产业层面的比较优势能够传导给经济组织,因此,特色农业的比较优势能够转化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外部比较优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应充分依托特色农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发展,实现外部比较优势向内部比较优势转化。

2.2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特色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特色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土地流转是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承载主体,是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行使人、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协调人、农民集体利益的代表人,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进土地流转是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二是降低特色农业发展的交易成本。特色农业发展中的农业经营主体主要由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成,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和多方认可等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特有的制度优势,通过发挥这些制度优势将小农户组织起来,将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起来,可有效降低农业经营主体在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交易成本。三是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特色农业以科学技术为核心支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关系着特色农业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亟需能有效联系供需两端、兼具公益性和经营性的中介组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市场性和社区性的双重属性,适宜开展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能有效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4]。四是保护特色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通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可提高农民的集体意识,以集体行动统筹特色农业绿色发展,避免出现生态资源的“公地悲剧”。

3   特色农业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3.1   围绕特色农业拓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新内生发展理论认为,内生发展离不开外部资源的支持,外部资源是新内生发展模式的必备条件[5]。特色农业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一经济形态的发展带来丰富的外部资源,可有效撬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基于稳健发展思路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主要利用农村集体“三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常秉承着低风险的经营理念,以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循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健发展的原则,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拓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一是围绕特色农业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的优良农业产业资源,进入乡村产业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领域,开展高效益型的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围绕特色农业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需求,进入乡村产业生态系统的服务支持领域,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生产经营服务支持。

3.2   依托特色农业的比较优势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种业产业。种业作为农业的“芯片”,不仅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着先导性、战略性、基础性的作用,还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处于农业产业“微笑曲线”的价值高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要依托特色农业种业优势,从“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去认识和利用种业资源。二是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特色农业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需求,依托特色农产品的产销优势和服务需求,为农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三是合作开发农文旅产业资源。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文旅产业为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双重享受。开发农文旅产业资源的方向是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具有争取政策、社区参与的优势,但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对市场机遇的把握,因此,需要与社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农文旅产业资源。四是参与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处于农业创新链的中端环节,高效的供需对接和成果应用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的关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发挥能有效联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需两端且兼具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特点,积极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主体,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

3.3   依靠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基于我国的基本农情国情,土地流转是推进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卡点难点,通过土地流转而推进形成的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家庭经营型。承包户之间通过“互换土地”减少地块数量,或是承包户通过转包、出租等方式将土地流转给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形成家庭集中经营。二是股份合作型。承包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股份合作经营。三是工商资本租赁型。工商资本、社会企业通过租赁承包户的土地形成规模化经营。然而在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中,一些现象还制约着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例如,土地流转不规范、中介组织不健全、土地租金呈上涨趋势、部分承包户流转意愿不强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坚持集体所有和实行股份合作、兼具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效能,代表着农民集体行使土地等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代表着农民集体的共同利益,因此,依靠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协调土地流转以推进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有天然优势。

3.4   激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制度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一是整合农村集体“三资”发展特色农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现利用资源整合优势,在盘活存量农村集体“三资”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下一步还需要在充分认识特色农业价值的基础上,用活集体存量资金、延伸土地资源价值、有效利用闲置资产。二是统筹各方利益开展居间服务。特色农业发展中需要处理好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重新激活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发展职能,同时,仍然保留着其原有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对集体成员不仅有经济性,还具有组织权威性,在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统筹协调优势开展居间服务,能够在特色农业发展中降低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和交易费用。三是发挥多方认可优势做优特色农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兼顾了农民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具有多方认可优势,能够得到农民群众的响应、得到社会企业的信任、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倾斜。要充分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多方认可优势,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生产性服务,向特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管理性服务,积极争取国家关于特色农业发展的各类政策支持。

4   结束语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发展特色农业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振兴、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特色农业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推动特色农业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抓好特色农业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发展特色农业是以做好“土特产”文章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则是以做好“统的部分”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两者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參考文献:

[1]严小燕,陈志峰,曾玉荣.特色农业发展的内涵、演变与评价研究综述[J].福建农业学报,2017,32(04):448-455.

[2]田世野,李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规律:一个三维分析框架[J].社会科学研究,2021(03):51-58.

[3]郭晓鸣,张耀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逻辑、领域拓展及动能强化[J].经济纵横,2022(04):87-95.

[4]林青宁,毛世平.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8,20(04):1-11.

[5]袁宇阳,张文明.乡村内生发展视角下资源的内涵及其应用[J].世界农业,2020(06):10-17.

作者简介:喻代祥(1976-),男,汉族,四川雅安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猜你喜欢
特色农业融合发展
“互联网+”下特色农业的思考与发展—以湖北秭归脐橙为例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农村文化产业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广西平南县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浅谈以艺术类学生创业为导向的河北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