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蒯天将他的长篇小说《蒲公英》交给我,让我闲时翻翻。没想到,我看了就不由地沉浸下去,再也放不下了。
我非常惊讶,大伯作为一名拥有几家实体产业的企业家,是如何有时间和精力写出这部洋洋洒洒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的。仅用“勤奋”二字不足以概括他对人生的追求。人生苦短,以他的经济条件,完全可以逍遥自在地乐享人生,然而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为了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他选择了一条“自找苦吃”的道路,孜孜以求地创作,执着于文学的梦想,这部长篇小说便是他苦尽甘来的硕果。
《蒲公英》以男主人公归国华侨刘文新的回忆为主线,把女主人公徐春莉充满人性的爱的行为,用故事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一环扣一环,让读者欲罢不能。小说用现实主义手法透视那个特殊年代的风土人情,揭示了社会的裂变过程,讴歌了人类亘古至今的主题——爱,是一部写得很到位很精致的作品。
就像人们把《百年孤独》读成整个南美洲的历史而不仅仅是马孔多小镇的历史一样,《蒲公英》虽然只写了那个特殊年代的几个人的生活史,但其中涉及的政治、经济、人情,却可以让我们对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整体变迁感同身受。蒯天选择了徐春莉以及围绕她的一系列人物,展开了他们纵横开阖、跌宕起伏、百转千折的故事,酸甜苦辣,色彩缤纷,作家的一支妙笔挑开了那个特殊年代的历史幕布,拂去了各色人物蒙着的奇特面纱,把形形色色的人物推上了他所绘制的文学舞台。
小说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展现了中国历史上那个特殊年代的风貌。刘文新是一名小学教师,因为在厕所里和同事徐忠喊了两句号子,被自己的恋爱对象张敏校长听到,以对社会主义不满为由,被打成“右派”。本来,张敏是想让刘文新揭发徐忠,这样刘文新就可以解脱。但刘文新没有这样做,作者由此为刘文新的品德埋下了伏筆。从此,风华正茂的刘文新,前途被断送,走向了布满荆棘的坎坷人生路。
刘文新被打成“右派”,张敏也离他而去。在刘文新劳动改造时,他和徐忠逃了出去,二人在被追捕时走散,刘文新有幸脱逃,而徐忠则下落不明。刘文新开始了他的亡命生涯,故事由此展开,他的命运牵动着读者的心。
身无分文的刘文新,在逃跑途中得到好心的汽车售票员徐春莉相助,才顺利逃脱,而徐春莉在以后的故事中则和刘文新的命运息息相关。小说以汽车站为背景,以徐春莉的热心助人来体现人性美的一面。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年代,徐春莉无疑代表希望的光明所在,证实着人性还没有泯灭。
刘文新在逃跑途中,因饥饿和劳累晕倒在荒郊野外时,意外地被张敏所救。此时的张敏因包庇刘文新,也被打成“右派”,她在逃跑途中被花果山的村民收留,在村里当起了小学教师。这一戏剧性的相遇,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张敏并不是毫无人情味的女人,她之所以被打成“右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在上报刘文新的材料时作了修改,让刘文新由原来可判五年的劳教改为三年。而张敏却因此罪加一等,被判十年劳教。刘文新消除了对张敏的误会,通过张敏的介绍,也留在了花果山担任小学教师。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
然而,他们还是暴露了身份,夫妻被迫分离,刘文新带着十个月大的女儿,又开始了逃亡。这一次又是徐春莉帮助他逃走,最后他逃到了缅甸,历经周折,在印度落了脚。刘文新以他的品德取得了当地人的信任,成为成功的商人。中国改革开放后,在外漂泊的他,终于带着女儿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他回国投资,是为了报效祖国,也是为了寻找他的妻子张敏。此时的张敏因生活所迫,已另嫁他人,所嫁的正是当年和刘文新一起被打成“右派”又一起逃跑的徐忠,两人过着艰难的生活。这让人不免心生遗憾,而正是这种遗憾,让读者的心为之颤抖。
小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动着读者的心弦。作者采用了立体写作方法,历史和现实场景交替穿插进行,由此拓开了小说的空间,使小说的意蕴更为深广。
女主人公徐春莉在作品中一出现,就以善良、热情、充满爱心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小说前面的部分,有徐春莉和丈夫去放生乌龟的细节:男的手里提着一只纸盒子,女的跟在他身后,迎着灯光,能看见她闪亮的泪花。二人沿着台阶,一步步慢慢地走下河堤,在水边站定,冬天飕飕的河风裹卷着二人的身体,他们禁不住都颤抖了一下。男的看了女的一眼,说:“就这里放吧!”女的点点头没说话。男的就把纸盒子上系的绳子解开,掀开盒盖,从里面拿出一只乌龟,然后蹲下身子,把乌龟送到水里,小声说:“去吧,回家去吧!”女人哭了,呜咽道:“妈把它喂了好几年,疼得不得了,她为什么舍得把它放了?”男人说:“她听收音机里讲,喂什么小动物是资产阶级,不敢喂了。”
这个女人就是徐春莉。通过这一段对话和细节的描写,作者为徐春莉的人物性格做了铺垫,那句“喂什么小动物是资产阶级”的话,作者没用过多的语言,就点明了年代特征。徐春莉帮助过许多落难的人,教诲过走上歧路的人。但对于这一切,作者并没有用说教去渲染,而用事实和行动,用其他人物对她的烘托,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认识这个人物。在灵魂被扭曲、道德沦丧的年代,徐春莉无疑是人性中的亮点,让人们看到了光明,对未来充满信心,对美充满期待。车站的为民小组在徐春莉的带领下,始终履行着为大众服务的宗旨。徐春莉最后积劳成疾,患了肝癌,这是人们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徐春莉这个人物贯穿作品始终,和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关联,尽管作品中人物众多,但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各具特色。
弗洛姆说:“没有任何事情比人的存在更高,没有任何事情比人的存在更具尊严。”蒯天的作品到处闪现着人性的光芒和关怀。小说讲述的年代跨越了三十多年,像一幅历史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小说中人物不同的命运,表现了中国各个时期的风貌和历史变迁。
此类题材的作品在文坛上并不罕见,而蒯天从人性美的角度去挖掘更深的意义,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美德,表现了人们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既增加了可读性,又启迪了人的思考。
读完这篇小说,我感到作者是用心灵在体验人生,在向读者展示一种人性,体现了对人的关注、关心、关怀,穿过读者的灵魂,在其心坎上留下一个永远无法忘记的烙印。
蒯星君:江苏省散文学会理事,连云港市青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担任短片《落花时节又逢君》编剧,入围第56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终单;电影《待到年少秋风起风起》编剧,入围第26届罗德岛国际电影节半决赛等。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