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3-11-11 02:52黎超莹
学苑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劳动课程教育

黎超莹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基立道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目前,在教育实施时一直遵守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但作为“五育”之一的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较,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注重或关注,更没有重视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这一现象直接导致学生对劳动技术掌握较少,影响了学生的生存技能,还迟滞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产生“好逸恶劳”的思想,并且对其他方面的教学也产生了严重的阻碍性。基于此情况,对于小学生素质提升来讲,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生长过程中的必要需求,也是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是根据笔者的个人教育经验,对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进行以下分析。

一、理论层面完善劳动教育的开展

学生素养的养成依靠教师的引导,而教师想要作出正确的引导,则需要自觉学习相关的理论,这不仅适用于其他素养的养成,也是发展的根本依据。对于教师来讲,在实施劳动教育时,需要完善劳动方面的理论教学,并且从劳动课程的开发、课程优化以及深化劳动教育资源等多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素且符合学生普遍认知与理解能力的劳动理论素材,同时教师可以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有效地理解、吸收相关知识,为后续劳动教育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开设劳动课程,为学生劳动技术的掌握打下基础

对于教学来讲,课程教育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认知、掌握技能的主要平台,也是当前教学工作开展的必要方式,教学工作开展均要以课程教学为主要核心实施。根据这一原理,这就需要教师将劳动技术教学课程的开设作为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要步骤。对于还没开设专门的劳动课程的学校来讲,学校管理人员与相关任课教师均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以及教学需求定制专门的课程方案,并且保证劳动课程的正常开设。对未正式进行授课的学校,学校管理人员需要更好地强化课程教学规范,将劳动课程教学工作落实到位。此外,由于部分劳动课程对劳动技术掌握有较高的要求,学校需要邀请具有专业教学技术与丰富教学经验的任课教师,并且对学校内现有的劳动课程及任课教师进行专业知识与技术培训,进而更好地提升劳动课程任课教师的劳动技术与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除此以外,学校可以把劳动技术作为校内学生素质评价之一,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劳动课程,并且每周不能低于1 节课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劳动技能重要性的认识。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安排洗衣服、打理花草等简单的课程,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让其了解更加复杂的内容,如了解传统文化、学习非遗等。

(二)优化劳动技术在课堂中的渗透,深化劳动意识的培养

在学校课程教学中,劳动课程无论是在授课频率还是在主观重视程度上均不占任何优势,引导力有限。除了要设立与优化专门的劳动课程外,教师还需要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本阶段其他课程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的多样化,更好地实现劳动教学。同时,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劳动的意识,对劳动的认知有更充分地理解,从而使劳动教学成为真正综合性与思想性的结合,丰富学生接触劳动技术的机会。因此在此阶段内,学生不仅能获取更多接触劳动技术的机会,也能使其对其他课程教学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本中挖掘关于劳动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熟悉文中关于劳动的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鸡兔同笼”问题的讲解上,适当的加入关于家禽养殖的方式;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庄稼生长与简单电器工作的原理对学生进行渗透;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好地将建筑的结构进行渗透,使学生更加了解劳动知识。不可否认的是,相较于其他传统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在授课频率和主观重视程度上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因此其所能发挥的教学引导作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除了设立和优化专门的劳动技术课程外,小学还应将必要的劳动教育渗透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鼓励所有科目的任课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素材挖掘其中的劳动元素,引导学生在学习本科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熏陶,从而丰富自身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所学到的内容,而且还会提高他们对于相关学科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更广泛的劳动技能接触机会,同时也会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价值产生更加深刻地领悟。

(三)加大社会劳动教育,拓展劳动技能提升的空间

对于课本与课堂来讲,广阔的社会中存在的知识更多,因此这就需要将丰富的资源更好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根据这点,教师需要在保证对课内资源的深化与有机结合的同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与兴趣,更加积极地引入社会中的劳动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可以更好地丰富自身劳动知识与技术,同时可以根据接触的领域、知识加深自身印象。这项工作的实施可以通过对外来人员的邀请、借助多媒体与网络,甚至是让学生开展某一主题的研学之旅,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教师使用相关资源对学生开展有效地教育。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关于“非遗”相关内容的研学之旅,通过对非遗展览馆的参观,完成“通关文牒”的制作;参观古建筑;了解榫卯结构等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在研学路上的疑惑进行解答,使其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

二、实践层面完善劳动教育的开展

实践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与归宿,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掌握的体现与对相关知识的价值显示的唯一途径。对于教师来讲这就需要在不断地完善相关理论教学的同时,将主要的资源与精力更好地集中在对学生劳动实践的组织与锻炼上,并且通过家校合作、社会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从多层次、多方面将课堂相关知识付诸实践,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劳动学习成果。

(一)整合校园内部的劳动锻炼平台

在每个小学中均会设立值日制度,这就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养成的一种方式,但是通过对实际的观察可以了解到,这项制度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仅存在几个项目中,并且依旧存在着大量的形式主义,对于劳动教育的效果较差。为了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管理人员与相关课程教师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学校要在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和活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值日过程和效果的检查力度,适当提高检查标准和次数;二是除了在卫生常态区值日外,学校要设立大扫除制度,发动学生按照每周一次的频率,对学校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劳动项目,如擦窗户、除草、清洗吊扇或空调等;三是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与学生一起参加劳动,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还能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劳动的积极性。学校可成立专门的值日检查小组,由值日教师带领学生干部对各班卫生区进行统一检查,对卫生状况、出勤情况、值日效率等进行检查,并对以上内容进行量化记录,值日教师每月底汇总本月各班值日量化成绩,排名公示在学校公示栏等处;每月的评比结果与评优等工作挂钩,以评出班级称号,加强师生对此项工作的关注。

(二)优化校外劳动实践

社会是一个广袤的舞台,也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绝佳场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除了在校内充分挖掘可供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资源外,小学还应在确保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环境中的劳动活动,以促进其全面发展。而以“快乐”为核心构建小学劳动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地锻炼和学习机会,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在得到社会认可后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劳动学习热情。以培养劳动技能为目标,构建多样化的实践场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时期。因为小学生年龄尚幼,且对各种职业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他们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正如前文中提到的,社会上既有理论知识和经验,又有广阔的实践平台,蕴藏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据此,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利用校内平台进行更有效地劳动实践锻炼,而且要在广泛组织、合理运用各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把工作的重点拓展到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这种模式既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学习机会,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在得到社会赞许的同时,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在组织这类活动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预案,在活动秩序、学生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要征得社会有关单位的同意和配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教师可利用“学雷锋纪念日”,组织学生到公园等地义务清扫路面垃圾、擦洗座椅等公共设施;也可以在“植树节”到来之际,带领同学们到郊外去,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植树活动;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社区劳动,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为小区良好环境可贡献一份力量。在木棉花盛开的季节,将学生的兴趣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制定了专属的“非遗”研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广府手作的基础上,完成属于自己的非遗作品,便其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体验劳动实践活动。

(三)在劳动教学中引入家校合作机制

所有教育工作的取得,都不是单方面的努力,都需要家长与老师之间心照不宣的配合与努力。基于这一点,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仅要做好劳动教育的各方面优化工作,而且要把家校合作机制有机地纳入到这一工作体系中,帮助家长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建议家长在家里不要“事必躬亲”,而应该有意识地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参加劳动的机会,把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教给学生。教师还应及时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劳动表现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双方的合作更加有效。如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在家里设立“值日制度”,让所有家属轮流负责早餐或晚餐,并适当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奖励;在学校组织一些劳动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用照片或视频的形式将学生们勤奋劳动的身影记录下来,并发送到家长群中,让家长们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实实在在地成长了”。如五一期间,教师可为学生的假期生活添加“仪式感”,让学生放假在家不仅更好地实现了劳动,也在劳动中获得了乐趣,更好地将校内劳动教育的成果在家庭进行实施、展示与分享,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三、价值层面完善劳动教育的开展

现在有不少小学生对劳动有着片面的理解,觉得劳动是“苦不堪言”的,甚至认为劳动是“劳其筋骨”。教师要积极利用室内劳动课或班会等机会,向学生讲解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当前人们获取的幸福生活都是劳动创造的,今后的美好前程也要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认知,这样才能有效扭转学生的这种错误思想。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从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劳动观念,让学生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周六等时间到当地敬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帮助那里的老人和孤儿打扫卫生、换洗衣服,陪他们聊天、做游戏,引导学生从老人和孤儿愉快的表情中品味“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并从他们感激、赞美的话语中体会到劳动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情感交流。教师对劳动教育在价值方式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兴趣实现劳动教育,在学生了解榫卯结构后,根据相关教师的指导,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品,让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学习”,使其更好地掌握劳动相关知识。并且在学校公众号、家长群里将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制作通关文牒、硬木雕刻等过程的照片进行分享,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将劳动教育在价值层面上更好地体现。

四、发挥教师良好示范作用

在大多数小学生的眼中,教师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且在较大程度上依旧可以左右着学生的素质成长的高度。对于这一基本情况的认知,小学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发挥出自身良好的示范作用,积极地营造出极为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为学生树立劳动发展模范标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在情感方面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可以更好地在教学环节上取得更为有效的保障。例如在进行硬木雕刻过程中,教师可以跟学生共同学习,并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雕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师生同乐的乐趣。

五、完善针对学生的劳动观念教育

在劳动教育中,除了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这是其核心所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在班会等场合,小学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实例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无论是个人生活的改善,还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必须依靠劳动来争取,从而使学生从思想意识层面远离“好逸恶劳”或企图“不劳而获”的错误认知。例如,教师可以在班会上组织学生观看“铁人”王进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劳动模范的光荣事迹的纪录影片。此外,教师还可以分享身边的真实劳动案例,邀请当地劳动模范人物进行实地或远程采访,分享自己的劳动心得,让学生感受到劳动者身上的大善大美。

六、结语

劳动是创造财富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与社会文明长久存在并不断发展的核心驱动,更是在实践中获取知识与技术的重要载体,对于学生来讲,这在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避免、不能取代的重要意义。因此小学教学需要在根本上认知到这一点,并且在真正的劳动教育的研究、开展与优化工作中,更加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不断地强化学生劳动技能并加强学生劳动的价值,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角度感受劳动的乐趣,为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劳动技能的培养提供基础,进而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劳动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