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莎莎,林娟娟
浙江省台州医院 (浙江台州 317100)
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及时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可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胸腔按压是心肺复苏的核心环节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复苏效果。研究表明,心脏骤停患者从事发地运送至急诊科的时间越短、心肺复苏的质量越高,患者生存率越高[1]。救护车加速、减速、转弯、行驶于不平坦道路时产生的震动、颠簸和急刹车等均可导致胸腔按压力度和频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复苏效果[2]。另一项研究表明,在事发现场—救护车—急诊科过渡期间进行的心肺复苏术的按压频率和深度存在较大差异[3]。以往研究较少关注救护车速度对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有急救中心提倡在运送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时救护车尽量匀速行驶以确保高质量的胸廓按压效果[4]。但有研究表明,救护车匀速行驶时采取的速度不同亦可直接影响患者运输过程中心肺复苏的质量[5]。手工胸腔按压需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技能和体力,而机械胸腔按压则可提供更稳定、一致的按压质量。故在救护车运行环境下,与手工按压比较,机械胸腔按压可能提供更优质的心肺复苏质量。为验证上述假设,本研究探讨救护车速度对手工和机械胸腔按压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2023 年5 月,招募我院15 名医师和15 名护士作为人工胸腔按压模拟施救人员。其中男11 名,女19 名;年龄(32.54±6.32)岁;体质量指数(24.35±6.57)kg/cm2;急诊科11 名,重症监护室9 名。纳入标准:注册医师或护士;接受过正规的心肺复苏培训,有5 年以上急救或重症监护室工作经验。
MCC-E5 胸腔按压机(美国SunLife 医疗器材公司),包括主机、电池、电源适配器及电源线、绷带、按压头保护套、按压智能终端、主机数据线和充电器等。奔驰Sprinter(凌特)315 型救护车,配备1 名具有10 年急救车驾驶经验的司机,车辆匀速行驶时车速控制在±5 km/h 范围内。试验路段为一段新修但尚未通车的省级公路,经路政部门批准并在交警部门报备后开展试验。
人工胸腔按压:将心肺复苏人体模型固定于脊柱板上,将脊柱板固定于救护车担架上。参与者分别在救护车怠速(救护车发动机、警笛、警灯开启但车不开动)及以30、60、90 km/h 匀速行驶时,根据《2020 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6]对心肺复苏人体模型进行1 min 的连续胸腔按压:按压速率为100~120 次/min,按压深度为5~6 cm,按压期间身体不依靠任何设施,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机械胸腔按压:采用与人工胸腔按压相同的车速,使用胸腔按压机的连续按压模式对人体模型进行心脏按压,每轮持续时间1 min。一轮按压结束后,停机休息至少30 s,再进行下一轮按压,共进行20 轮。
在试验结束时,通过蓝牙设备将数据从人体模型系统传输至个人电脑,并使用配套软件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从心肺复苏人体模型系统导出操作报告,采集人工及机械胸腔按压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按压速率、按压深度相关指标(平均按压深度、按压深度准确率、按压深度不足率、按压深度超标率)、按压后胸廓恢复完整率、按压位置准确率。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Bonferroni或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车速的加快,人工胸腔按压的按压速率逐渐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车速下机械胸腔按压的按压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车速为60、90 km/h 时,人工胸腔按压的按压频率与怠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机械胸腔按压同车速的按压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按压速率比较(次/min,±s)
表1 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按压速率比较(次/min,±s)
注:与人工胸腔按压怠速时比较,aP<0.05
心肺复苏方式 怠速 30 km/h 60 km/h 90 km/h F P人工胸腔按压 112.63±16.72 117.85±14.47 127.69±14.66a 128.28±15.66a 5.364 0.021机械胸腔按压 116.37±17.56 116.05±16.85 116.57±12.54 115.98±15.86 0.084 0.951 t 0.845 0.443 3.157 3.023 P 0.402 0.659 0.003 0.004
随着车速的加快,人工胸腔按压的按压深度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车速为60、90 km/h 时,人工胸腔按压的按压深度准确率低于怠速时,按压深度不足率及超标率均高于怠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车速下机械胸腔按压的按压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按压深度不足率及超标率均为0;不同车速下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平均按压深度、按压深度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按压深度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按压深度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人工胸腔按压怠速时比较,aP<0.05
心肺复苏方式 平均按压深度(mm)怠速 30 km/h 60 km/h 90 km/h F P人工胸腔按压 51.42±7.24 50.67±8.14 47.14±8.44 a 46.53±9.53 a 4.863 0.037机械胸腔按压 55.61±1.81 55.04±1.54 55.57±1.78 55.10±2.78 0.058 0.936 t 3.075 2.889 5.352 4.728 P 0.003 0.005 <0.001 <0.001心肺复苏方式 按压深度准确率(%)怠速 30 km/h 60 km/h 90 km/h F P人工胸腔按压 87.42±13.41 85.84±18.85 77.24±12.57 a 65.54±10.57a 9.563 0.008机械胸腔按压 100.00±0.00 100.00±0.00 100.00±0.00 100.00±0.00 — —t 5.138 4.114 9.917 17.857 P<0.001 <0.001 <0.001 <0.001心肺复苏方式 按压深度不足率(%)怠速 30 km/h 60 km/h 90 km/h F P人工胸腔按压 9.93±2.28 9.24±2.26 13.37±4.22a 20.35±9.85a 15.623 <0.001机械胸腔按压 0 0 0 0 t——P——心肺复苏方式 按压深度超标率(%)怠速 30 km/h 60 km/h 90 km/h F P人工胸腔按压 3.71±0.81 4.95±1.19 9.94±1.09a 24.67±7.48a 35.686 <0.001机械胸腔按压 0 0 0 0 t——P——
不同车速下,人工胸腔按压与机械胸腔按压后胸廓恢复完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在同一车速下按压后胸廓恢复完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车速的加快,人工胸腔按压的按压位置准确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车速为当车速为60、90 km/h 时,人工胸腔按压的按压位置准确率与怠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机械胸腔按压同车速的按压位置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按压后胸廓恢复完整率、按压位置准确率比较(%,±s)
表3 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按压后胸廓恢复完整率、按压位置准确率比较(%,±s)
注:与人工胸腔按压怠速时比较,aP<0.05
心肺复苏方式 按压后胸廓恢复完整率怠速 30 km/h 60 km/h 90 km/h F P人工胸腔按压 97.33±13.63 98.18±15.54 97.15±12.82 98.54±13.82 0.155 0.853机械胸腔按压 99.83±1.41 99.15±2.77 99.24±2.73 99.54±2.63 0.087 0.915 t 0.137 0.337 0.873 0.389 P 0.891 0.738 0.386 0.689心肺复苏方式 按压位置准确率怠速 30 km/h 60 km/h 90 km/h F P人工胸腔按压 94.93±13.43 93.86±15.25 90.13±13.44a 86.35±15.62a 6.687 0.026机械胸腔按压 99.37±0.34 99.43±0.38 99.34±1.17 99.14±2.17 0.045 0.897 t 1.810 1.992 3.739 4.442 P 0.075 0.051 <0.001 <0.001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车速的加快,人工胸腔按压的按压速率逐渐加快,机械胸腔按压的按压速率变化不大;当车速为60、90 km/h 时,人工胸腔按压的按压频率与怠速时、机械胸腔按压同车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人工胸腔按压的按压速率受救护车速度影响较大,而机械按压几乎不受车速的影响。人工胸腔按压的按压速率随车速加快而加快,可能与施救者心理状态变化有关。当车辆高速行驶时,车辆的颠簸和震动可能加重施救者的紧张感和紧迫感,刺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使施救者心率、呼吸速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不自觉地加快按压速率,以期尽快恢复患者的心脏功能[7]。而机械设备则不受心理和应激时内分泌机制的干扰,可持续稳定地按压。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随着车速的加快,人工胸腔按压的按压深度、按压深度准确率及按压位置准确率均降低;当车速为60、90 km/h 时,人工胸腔按压的按压深度、按压深度准确率、按压位置准确率与怠速时,与同车速机械胸腔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车速下,机械胸腔按压的按压深度、按压位置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按压深度准确率均为100.00%。以上结果表明,人工胸腔按压的按压深度和位置准确率受救护车速度影响较大,而机械按压几乎不受车速影响。救护车高速行驶时产生的颠簸和震动使施救者在进行按压时难以保持稳定姿势,额外的惯性力量也会使施救者无法准确地控制按压深度[8]。高速行驶产生的噪声会对施救者产生干扰,导致其无法准确地感知按压深度[9]。此外,救护车内的紧急情况和紧迫感可能增加施救者的压力和紧张感,进一步影响按压准确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机械胸腔按压设备可提供更加准确、一致的按压速率、按压深度和按压位置,相比人工按压更加可靠。这是因为机械按压设备可通过预设程序实施按压,不易受外界及人为因素干扰,而人工胸腔按压则易受施救者疲劳、力量不均等因素的影响[10-11]。此外,机械按压设备可适应不同的救护车速度和其他复杂情况,并根据救护车运动状态进行调整,保持按压的准确性。当救护车加速或减速时,机械按压设备可自动调整按压频率和力度,以保持按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12]。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目的是考察救护车行驶速度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故试验中为了尽量避免其他因素(如刹车、加速、上/下坡、路面不平导致的颠簸)对结果的干扰,特意选择了特殊路段开展试验,故本研究结果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实际转运过程中的相关情况。
综上所述,救护车速度可对人工胸腔按压的按压速率、深度和位置准确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机械按压几乎不受车速影响。因此,建议救护车配备机械心肺复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