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皓
学校教育的优质发展,需要一片清朗的法治天空。落实依法治校,有助于建立有效的学校制度和管理机制,促进学校有序运行;有助于理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诸方关系,形成教育合力;有助于学生、教师、学校实现共赢,形成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制度建设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工程。学校制度是学校内部有效运行的重要规范和重要依托,是学校管理效益和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制度管理通过建立做事的客观标准实现规范,通过建立对做事结果的客观评价实现引领。学校制度要以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有效性作为主要诉求,体现原则性和人本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的有机统一。制度要易为教师理解和执行。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配之以有效的责任机制和管理运行机制,既重规范又重引领,有惩戒,更有激励,实现制度和人本的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使制度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制度管理的效能。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依法治校的重要保障。既回应了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更是改善教风学风的有力手段和当代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的必要内容。学校利用各种主题会议、政治学习的机会,要求教师时刻以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我,使教师能在思想上、品质上、学风学识上以身作则,规范从教。同时,开展好每年的师德师风建设月行动,签订师德责任状和承诺书,完成《师德师风成长手册》等,以此来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通过制定、完善、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师德演讲比赛、榜样座谈会等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动师德建设向更高处发展,塑造教师群体的良好形象,使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当前,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家长为有效助力的法治联盟是依法治校的有力举措。教师、学生是平等的主体关系,学生是学校真正的主人。学校是教师、学生共同管理的小社会,而家长是参与学校管理、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力量,这是依法治校的一个重要前提。
学校的一切管理,都服务于教学这个中心,归根结底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终身发展需要。学校的法治建设理应有学生共同参与。例如,学校要建设一个法治文化园,就充分听取了学生的建议,并且通过层层选拔,让优胜选手担任法治文化园讲解员。让学生亲身参与,最终体现出学生所具有的文明素养、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提高家长的法治意识尤为重要。学校通过家长课堂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讲,提高家长“依法育子”的水平。学校每学期还至少组织两次家长现场(网络)会议,以提高家长的法治意识为主题,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咨询、家庭教育实践等活动。
强化法治宣传是依法治校的关键环节。学校通过橱窗展览、校刊、黑板报、校园广播与电视台、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法治教育系列课、法治教育图片展、手抄报等途径和形式,常态化做好禁毒、反邪教、交通、消防、知识产权等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学校德育处、团委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班集体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德育处还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与法安全行”等系列主题活动,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保护的能力。
依法治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先进理念的引领,需要一系列制度和机制的保障,更需要从校长到教师、家长、学生的持续有效的行动。依法治校渗透进学校管理、师生行为、家庭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并扎根到学校文化的土壤深处,推动学校和师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和民族的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