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夏英
随堂测验
一 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右图为清代绘画《卖白薯图》,描绘了时人在街头买卖白薯的情形。由此可知,当时()
A. 粮食安全问题解决
B. 饮食结构渐趋合理
C. 长途贩运贸易活跃
D. 外来物种得到推广
2. 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以下关于番茄传播的史实正确的是()
A. 十六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在欧洲推广
B. 最早由葡萄牙人从南美洲带回到欧洲
C. 十八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传回美洲
D. 明朝万历年间作为食用蔬菜在中国广泛种植
3. 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食物,由于《圣经》中没有提到这种食物,教会禁止人们食用,但是饥饿的穷人们打破禁忌,此后这种食物迅速普及。以下选项中最有可能是该种食物的是()
A. 马铃薯 B.小麦
C. 水稻 D. 牛肉
4. 18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开国者们重视引入“旧大陆”的植物品种,以便重塑北美大陆的植物分布,最终达到改善美国农业经营模式,实现自给自足的目的。下列项中,属于其引入的植物有()
A. 橄榄、大麦 B. 葡萄、南瓜
C. 水稻、玉米 D. 甘蔗、辣椒
5. 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某一作物的传播史富有全球史的意义。其最初可能是从印度、波斯传入埃及地区,中世纪时穆斯林将其引入到地中海地区和伊比利亚半岛。十六世纪起,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在中南美洲利用非洲奴隶大量种植,再将产品运回欧洲。这一作物应该是()
A. 玉米 B.甘蔗 C.小麥 D.棉花
6.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传入我国,许多地区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当地人“不产米,仰食四方”,民间海外贸易昌盛,白银大量流入。这说明()
A. 全球化已影响中国
B. 长途贩运开始发达
C. 经济出现区域分工
D. 抑商观念已被放弃
7. 对下表所示世界人口变化状况(单位:百万)分析的选项正确的是()
A. 各大洲的人口数量处于持续增长状态
B. 美洲作物传播是促进人口增长原因之一
C. 宗教改革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人口增长
D. 世界上族群混合的现象成为时代的主流
8. 水稻本是英国移民者不熟悉的作物,16世纪开始,正是非洲人种植水稻的技艺使北美南卡罗来纳变成充满生机的“水稻王国”,并把水稻种植“提高到令欧洲人钦佩的水平”。这反映了当时北美地区()
A. 生产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
B. 非洲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 食物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D. 水稻种植超越欧洲地区
进阶训练
9. 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18世纪初,原产自非洲的咖啡传入美洲。据此可知()
A. 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
B. 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重大进展
C. 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D. 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10. 有研究表明,17世纪出现了全球气候变冷的“小冰期”和全球范围内一系列革命狂潮、国家崩溃的“总危机”,而美洲作物的传播以及引起的“农业革命”则是超越危机的重要因素。这主要说明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A.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B. 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C. 推动农业发展的集约化
D. 提高了人类的抗饥荒能力
11. 明清时期,引进美洲作物近30种;美洲人民也开始接触到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欧洲人逐渐发展出了茶、咖啡、可可的饮料文化。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
A. 物种实现了世界性的自由流动
B. 欧洲加强了对亚洲美洲的掠夺
C. 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得到丰富
D. 欧洲殖民活动加强全球联系
12. 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据此可以推论出()
A. 该书不能成为土豆传入的证据
B. 土豆传入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C. 中外贸易扩大推动了土豆传入
D. 当时国人物质生活深受西方影响
二 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滇南本草》是目前所见有关玉米最早记载的汉文典籍。书中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宽肠下气。……新鲜焙干为末,不拘多少,引点酒服,其功神速。1417年,明人兰茂着手编著《滇南本草》,他遍访父老,搜集单方,采集标本,绘制图形,辨析考证,探求本源,历时二十年完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药物学专著。该书问世后,因其济世救命之功和兰氏口碑德誉而迅即手抄流传,至清中叶始有刻本,并成为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地方性本草。
材料二 辣椒原生在美洲,却似乎是主要为中国创造的。自先秦元典开始的历史文献记录表明,中华民族几乎从原始农业开始就是一个嗜辣的民族集群。在辣椒进入中国以前的数千年漫长的时间里,人们依赖的辣味食料是花椒、姜、酒等诸多品种。辣椒传入中国后,很快传播扩衍开来,对中国传统的食生产、食生活发挥了革命性的催化作用,并最终形成了一切可植之地皆有椒,甚至几乎无人不食椒的中国人的辣椒情结。
——以上材料均据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材料一《滇南本草》中有关“玉米须”的记载是否真实?请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的辣椒情结”的理解。
(参考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