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考题型 解题攻略

2023-11-10 15:33李宏
关键词:综合分析

李宏

经过一轮复习,相信很多同学的历史知识已经比较扎实,历史认知也得到深化。但是,很多同学还不熟悉解题技巧,做题正确率依然难以提高。为此,笔者将历史常考题型解题技巧简要介绍如下,希望同学们能够学有所用、下笔有方。

一、单项选择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1.解题步骤:“三看、一确定”

(1)一看设问:明确出题老师问的是什么。

(2)二看材料:时空定位+主旨抓牢。

①时空定位:特别要关注时间,做到时空定位准确。

②主旨抓牢:要抓牢材料关键主旨信息,就需判断材料层次和句式,并列句型要兼顾;因果句型重结果;转折句型重后者;条件句型重前者。

(3)三看选项:抓住每个选项的关键词,结合材料关键主旨信息,综合分析,确定答案。

2.排除法:始终围绕“四原则”进行

(1)是不是——史实的正确性(时空不能错位)

(2)准不准——逻辑的科学性(遣词造句要准确)

(3)全不全——主题的一致性(范围深浅度要一致)

(4)对不对——观点的延伸性(理解材料要正确)

3.常见的干扰选项类型:选项以偏概全;选项的说法绝对化(完全、彻底、消除、根除、消亡、巨大、普遍、共识等);选项的说法带有明显错误词语(开始、开端、终结、崩溃等);选项的关键词与材料的关键词不一致;选项的说法与题目的设问不相关;选项的说法明显与课本所学知识相矛盾;选项的内容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节点;选项的说法在材料中不体现;选项的说法是片面的说法;选项的说法被其他选项的说法所包含;选项的说法属于幼稚型即非常表面化的说法; 选项只是对材料的直接复制或者摘抄材料语句。

4.图表数据型选择题

(1)题型特点:以图表(表格、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作为载体,对图表信息的有效提取,分析概括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2)解题技巧

①“三看”:看表头及出处:时空定位,考查主题,确定方法;看表中的项目:时间、空间、比例、数量的变化;看表中的数据:观纵横变化,直推出结论。

②“四注意”:注意围绕数据的描述性语言;注意时间与数据的关系;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注意结合时代分析原因。

二、材料分析类主观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1.内容类设问

内容类设问考查的是某一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事物的内容,如某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某一国家在重要时期的改革措施、某一历史事物的发展情况等。注意题目中的设问不一定出现“内容”“措施”这类明显的提示性词语,也可能出现“观念”“情况”“表现”“内涵”等词语,它们都属于内容类设问,解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内容类设问在答题时可根据设问要求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如果题干仅要求根据材料回答,那么直接根据材料内容归纳即可。

(2)如果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要先根据材料归纳,然后結合所学知识进行补充。

2.特点类设问

通常是指某一历史事物的特殊之处,既反映了历史事物的具体性,又反映了其具有的特殊性。解答特点类设问的思路主要有以下两种:

(1)根据要素概括,主要是依据材料。

(2)在以材料为依据的同时,根据阶段特征概括,需要结合所学知识。

3.比较类设问

首先要明确设问是求同型、求异型还是求异同型。还要明确比较对象,找准比较角度。

(1)题目已经设立了比较角度的,按照要求比较即可。

(2)没有明确比较角度的题目,要根据材料的叙述角度、设问的指向性等确定答题角度。

(3)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行文表述。组织共同点(或相似点)的答案时,要有明确比较点的提示语,如“特点”“方式”等,在具体叙述时要加上“都”来表示回答的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对于不同点的回答也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如“前者……后者……”在行文中要加上“不同”等辅助性词语来强化答题的旨意。

4.原因、背景类设问

(1)解答原因、背景类设问时,要坚持“三结合”的原则,结合设问主体、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一般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2)不同的设问主体涉及的因素并不完全一致。除了上述三个方面,有时还要结合设问主体从社会生活层面、宏观历史背景、自然因素、传统因素等方面考虑。

(3)原因、背景类材料题的解题方法

①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领会题意。

②审题:审准与课本知识的关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问答题的内容大多数依托课本知识,因此课本上相关的“蛛丝马迹”往往会是解题的重要依据。考生应尽可能把题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定位知识,审题这一步方告结束。

③答题:要求语言准确、逻辑严谨,以体现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

5.影响、意义类设问

影响类设问可根据题干要求,从以下角度有选择地进行归纳。意义类设问的答题思路与影响类设问大体相同,但意义类设问侧重的是正面的、积极的内容,大体等同于积极影响。意义类设问常见的答题句式有“有利于……”“促进了……”“推动了……”“增强了……”等。

(1)分项分析: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

(2)整体分析:主要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局限性)两方面分析。在答题时要权衡两方面影响中哪一方面占据主要地位,如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应以积极影响为主,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应以消极影响为主。

(3)国际化分析:主要从对世界的影响、对本国的影响、相互影响等角度分析。

(4)时空变换分析:主要从现实影响、深远影响两方面分析。现实影响指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深远影响指对以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5)转化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将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将工业革命对印度的影响转变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影响等;二是将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将二战对被侵略国的影响转化为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6.评价、评述类设问

评价就是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影响等,偏重于结论。评述则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侧重于叙述。评述类设问含有的标志性词语有评述、评析等。

(1)评价类设问,解题通常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评价对象,通常结合具体设问即可得出。

第二步,进行评价。历史评价=材料体现的特点(“体现了……”“适应了……的需要”等)+背景、影响、意义或局限性等。

(2)评述类设问,通常需要兼顾叙述和评价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分两个步骤解答:第一步,确定评述对象;第二步,进行评述(可参考评价类设问的解题思路),解题时需有叙述性语言。

7.认识、启示类设问

认识、启示类设问的题目一般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方向,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验、教训两个方面思考,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等角度回答,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将材料与社会现实进行联系。此类试题一般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角度多样、全面是得分的关键。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两点。

(1)从设问类型看解题思维

①认识类:一般从事件本身思考,“就事论事”,侧重于从是什么(判断表态)、为什么(阐述道理)、怎么样(明确做法)的角度回答。答案可从两方面组织:一是共性特征(从材料或所学知识入手,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二是“探因寻果”,即对认识对象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分析。

②啟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两个方面思考,联系现实,侧重于从要怎么样、不能怎么样两方面回答。答案一般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以材料为依据;二是现实指向(要密切联系当前时事,对现实有指导意义);三是反面的东西正面说,即对历史教训如何规避或如何改进。

(2)从设问方向(提示角度)确认答题角度

三、论述类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1.题型特点

论述类开放性试题重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依托,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试题命制灵活,在覆盖面上属于小切口,深内涵,重视对背景、结果及影响的探究。

2.解题技巧

(1)观点、评论型解题技巧

①观点评析类开放探究题三步作答

②把握应试的重要环节

(2)论题、论证、史论结合型解题技巧

猜你喜欢
综合分析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综合分析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综合分析
安徽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论企业财务能力的重要性
浅谈疑似命案现场勘查的体会
机械产品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中外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研究
关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效益综合分析
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析
低电压在线监测与综合分析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