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
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 每小题3分, 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经考古研究,良渚古城的年代为距今5100年到4300年,良渚文明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下图是良渚出土文物上刻画符号与甲骨文数字的比较。据图可知()
A.旧石器时代中华大地已出现了早期文字
B.良渚刻符继承了甲骨文成熟的造字模式
C.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与一体性
D.良渚文明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最典型文明
2.有学者在考察“百家争鸣”时引用了如下文献:
该学者意在说明诸子百家学说()
A.有共同的文化根源
B.以儒家思想为根基
C.逐渐走向融合统一
D.各持主张互相争鸣
3.唐朝,尚书省既参与机要决策,又掌管国家政务,但尚书令多阙而不设。对此,《新唐书·职官志》解释:因为唐太宗担任过尚书令,所以臣下都不再担任这一职务。但《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李世民还曾担任过中书令。由此可知,对于尚书令多阙而不设的合理解释是()
A.皇帝不在意中书令职位
B.借此削弱尚书省的权力
C.唐朝基本遵循避讳制度
D.三省体制由此开始瓦解
4.唐人小说以描写达官贵族和名士贤媛为主,而在宋代,无论话本还是文言小说,普通民众中的小市民、工匠、商贾、农民、医巫、僧道、店员、伙计、村姑、姆女,都能荣膺小说主角。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程朱理学兴起导致民众价值观念的改变
B.社会阶层流动增强加劇门第观念的淡化
C.印刷术的兴盛促进了书籍出版业的发展
D.商品经济发展带来文学受众群体的变化
5.清朝入主中原后,推行“剃发易服”政策,禁止汉族人保留前朝衣冠;由明朝藩国变成清朝藩国的朝鲜,向清政府请求继续穿明朝官服,皇帝认为“化外之民”可不用深究“东夷之邦也,风殊俗异”,默许了请求。这说明此时的清政府()
A.倾慕汉族地区的风俗和文化
B.对藩属国的控制力不如明朝
C.十分重视中朝间的礼仪规制
D.对内政外交问题有明确区分
6.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到江浙地区,苏州的洞庭帮商人“群趋沪江”,成为买办商人。他们开设的商号,从沿海到内地,遍及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由此可知()
A.经济转型助推商帮创新经营方式
B.太平天国政权鼓励商业发展
C.苏州成为江南地区对外贸易中心
D.政局变动影响区域经济格局
7.近代开埠之前,上海周边农村最著名的农家手工业当棉纺织。但20世纪以后,无以为生的农民逐渐放弃手工棉纺织,改行从事收益更高的以毛巾、织袜、花边、轧花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农家手工业。这一变化表明()
A.农村经济获得新生长点
B.个体经济促进城市化进程
C.农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手工业被动卷入世界市场
8.1928年,《中美关税条约》签订。随后,意大利、英国、法国也与中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但这些条约都规定“对于一切关税问题及事项,此缔约国在彼缔约国领土内享受之待遇,不得次于任何他国享受之待遇”。据此可知()
A.国民政府外交新形象由此确立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中国实现关税自主仍存在障碍
D.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瓦解
9.1937年9月,中共北方局在太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配合八路军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并号召“每个优秀的共产党员都脱下长衫到游击队中去”。该会议()
A.实践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打破了日军的“囚笼”封锁
C.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D.推动了敌后抗战的开展
10.196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号召全党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此后,中央领导同志带头深入基层,并要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把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作为首要任务。这一时期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是()
A.中苏关系面临全面破裂
B.“左”倾错误亟需纠正
C.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展
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11.下表为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约500—565)的代表作。
普罗科匹厄斯被誉为是继古希腊修昔底德、波里比阿之后“垂训史观”的代表人物,这是因为他的著作()
A.符合统治者加强专制的要求
B.勇于揭露拜占庭的黑暗统治
C.继承了古希腊人文主义史观
D.重视历史的训育和启迪作用
12.自由和平等是资产阶级的重要价值追求。北美殖民地在独立的过程中更注重对自由的维护,而法国革命则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这一现象源于()
A.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
B.革命领导阶级的不同
C.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别
D.启蒙思想理解的差距
13.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部分非洲国家某种作物占总出口的比例(%)统计表。表格所示经济现象的形成根源于()
A.非洲种植结构单一
B.非洲地理环境独特
C.世界市场发展需要
D.宗主国的殖民方式
14.十月革命后初期,列宁将苏俄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确立为世界革命即在国际范围内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到了1921年,他却极力主张应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这一转变主要是基于苏俄当时()
A.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B.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C.获得西方国家承认
D.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15.法西斯主义吸引了众多知识分子的支持。法国小说家拉罗舍尔(1893—1945年)对民族与文化的称赞,认为法西斯主义是“灵魂的革命”;意大利哲学家秦梯利(1875—1944年)夸耀法西斯主义残暴是“恢复民族的健康”;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1889—1976年)认为“德国人民肩负着命运赋予的实现文化重兴的特殊使命”。据此可知,法西斯主义()
A.导致了思想领域的混乱
B.欺骗了众多的精英阶层
C.与欧洲传统文化相结合
D.异化了近代的民族主义
16.20世纪初以来,美国前1%超级富豪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之比不断攀升,1928年一度高达22.3%。二战后这一比例有所下降,到1970年1%超级富豪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的比例降至10.7%。二战后该比例下降主要基于美国()
A.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
B.贫富分化程度有所缓解
C.政府对社会经济干预增强
D.通货膨胀得到一定控制
二、非选择题
17.(18分)官员选拔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前提,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官员选拔和管理方式各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由考试院执掌选拔任用官员的一系列考试制度。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在这十年中国的时局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政府有较多的精力来推进公务员制度。由于科举制的废除导致官吏选拔制度的缺失,广大的知识分子对重新建立官吏制度有强烈的要求。英国是最早建立公务员制度的国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正是建立在借鉴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经验的基础上。……然而,虽然国民政府的公务员理论体系较为完善,但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诸多的缺陷。
——摘编自王宇眉《浅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材料三 在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曾创造了许多世界选举史上闻所未闻的投票选举办法……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选任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1982年,党中央首次提出“干部考试录用”的要求;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发布,则标志着党政机关干部“凡进必考”录用制度的初步建立。当前,完善中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面临着一些全新条件。社会公共政治生活与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多方面举措辩证结合,构成了推动中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发展的强大动力。
——萧曙《发展中的中国特色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变化的社会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思想和制度基础,并指出其制度存在的“诸多缺陷”。(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的选举方法及其影响。运用唯物史观,阐述改革开放后完善中国干部选任制度的意义。(6分)
1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尼斯位于西欧与拜占庭帝国之间,是一个可以实际性地和象征性地受益的位置。8、9世纪,威尼斯摆脱了拜占庭帝国控制,在这个主要由水手、工匠和商人组成的城市共和国里,威尼斯人依靠丰富的海盐资源,从事渔业和制盐业。他们虽然信仰天主教,但不受教皇控制。威尼斯的宗教事务不与市政管理联系在一起,这为它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空间。威尼斯有总督、大议会、元老院和十人委员会等机构,各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维护了政局的和谐与稳定。在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过程中,威尼斯以商立国,成为地中海地区一支强大的商业力量。
——摘编自刘丽娟《论威尼斯共和国商业长期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 时值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八国联军入侵,强烈的民族气节和战时北方军民粮食短缺的现状,使得荣氏兄弟嗅到了面粉的商机。况且此时清政府卖国求荣,与外国签订的通商条约中规定面粉进口不征关税。于是两兄弟从面粉行业开始迈上了他们实业救国的第一步。在面粉厂生意风生水起的过程中,他们敏锐地观察到了新的商机:包装面粉需要布袋,制作布袋需用布匹,布匹则依赖纱厂供应,与其受制于人,不如自给自足。于是两兄弟于1905年在无锡建成振新纱厂。一战期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急速扩张,尽管内部也潜伏者危机,但总的来说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这既得益于“天时和地利”——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更有赖于人和——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二人的团结奋斗。
——摘编自魏鼎《荣氏兄弟创业史及其经营思想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尼斯共和国商业长期繁荣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荣氏家族企业在20世纪初期获得发展的原因,并说明荣氏兄弟创业所体现的精神品质。(6分)
1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瑞典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显著特征并简析其成因。(6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口迁移对文化产生的共同影响。(2分)
20.(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特别是18—19世纪以来,西方一些学者先后提出和发展了西方中心论。他们认为,东方文化没有历史,真正的历史是从希腊开始的。西方文明从希腊开始、经历基督教统治、后来到启蒙主义直至近代国家,达到其顶峰并辐射全球,所以西方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摘编自朱继东《认识西方文明中心论的误区》等
材料反映了一些学者对人类文明中心的相关认知,结合材料和所學知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见本期)
聚焦核心素养,学习资源荟萃,模拟集锦呈现,“高中历史教学考”——帮你科学备考、快速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