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裴洁,李慧玲
(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乌鲁木齐 830017)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与冲击,对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的需求日益迫切。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因自身资本形成能力不足等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需求极为强烈。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与其他国家一道通过技术交流与援助、贸易互补、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合作等方式,共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自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不断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深化交流与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沿线国家)合作指数得分从2016 年的43.55 分上升至2018 年的47.12 分(数据来源:《“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进入新阶段。2020年遭受新冠疫情冲击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始终为全球抗疫合作、削弱疫情冲击、帮助世界各国经济复苏不断努力。2021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流量1788.2 亿美元,存量总额为27900 亿美元,均位列全球前三。其中,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流量为241.5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存量总额为2138.4 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增长趋势显著。随着中国OFDI 在沿线国家的不断投入,中国OFDI 是否有利于沿线国家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转变,通过何种方式助力于沿线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转变,为回答以上问题,本文通过采用48个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究中国OFDI 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在实践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Eva,2004[1];Elia S et al,2009[2];王曼怡等,2021[3];吕雁勤等,2020[4]);外资可从缓解资金短缺、带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促进外贸、优化出口结构等方面推动东道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Richard et al,2007[5];蒋殿春等,2020[6];徐晓慧等,2021[7])。同时也有学者持不同的态度,认为效率寻求型FDI、资源寻求型FDI(贾妮莎等,2014[8];Yeaple et al,2003[9])、技术依赖及低劳动素质依赖型FDI(牛卫平,2012[10])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学者们观点不一的原因大致有:母国进行产业转移的目的不同;东道国是否有一个可参照的成功案例为自身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中国作为一个成功利用外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中国家,可为发展中国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中国经验。
有关中国OFDI 对东道国经济和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中国OFDI 通过生产率效应、要素供给、技术溢出等角度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贾妮莎等,2019[11]),通过提高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水平(黄亮雄等,2018[12];段杰等,2018[13])、优化出口结构(顾雪松等,2016[14])、承包对外工程(曾剑宇等,2017[15])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转型经济体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促进作用(田晖等,2021[16]),同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王晖等,2022[17])。在现有学者的研究中,一方面大多是采用非空间的计量模型测算中国OFDI 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但由于“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沿线国家在地理或经济上均具有空间关联性,若忽略空间效应,会使研究结论欠缺;另一方面对产业结构测算一般从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非农产值占比等产业结构升级角度出发,但对于产业结构升级要同时把握效率和质量才能保证产业结构升级是良性的、非“虚高”的。因此本文把沿线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分为强调产业结构质量和效率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强调产业间协调和关联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从空间计量的角度,研究中国OFDI 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溢出效应。
中国OFDI 影响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分为资本供给效应、生产率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产业转移效应。其中资本供给效应是中国通过OFDI 向沿线国家提供物质支持,一方面有利于缓解沿线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资本积累不足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矛盾(黄日福等,2007[18]);另一方面沿线国家基于发展的需要,将OFDI 用于国内(潜在)优势产业,提高国内资源配置效率、调整产业内资本存量,从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转变(尹亚红等,2013[19])。生产率效应包括示范竞争效应、劳动力流动效应、人力资源效应。进入沿线国家的中国企业拥有较之本土企业更先进的技术、更科学的管理经验、更高效的人才培训方式,即对本土企业起到示范性作用,逼迫本土企业发挥自身潜能与之竞争(杨栋旭等,2021[20]),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国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同时伴随劳动力的相互流动,中国高技术人才流入本土企业,从而提高生产率;中国企业通过培训,为当地培养更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同时有利于人才潜能的充分发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向沿线国家转移,必然伴随(比较)先进技术的转移,可弥补沿线国家相关优势产业的技术空白,从技术溢出效应的角度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关联效应分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无论是前向关联还是后向关联,中国OFDI 均可通过对本土上下游产业产品质量或技术水平提出更高标准的方式,促进本土企业生产率提高,对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正效应。产业转移效应是中国向沿线国家转移技术成熟的自身边际产业,同时该类产业是沿线国家的(潜在)优势产业,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伴随技术与资本的转移,提高沿线国家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假说1:中国OFDI 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彼此联络较为紧密,贸易壁垒逐步弱化,劳动力流动、技术交流日益频繁,国家间技术创新和产业竞争不断加强,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促进空间关联紧密的国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从整体来看,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FDI可以有效促进要素在国家间的流动,加强优势互补,促进技术和人才的互联互通,优化贸易出口结构,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内企业的交流与转型,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丁杰,2022[21])。从劳动力流动效应、技术效应及产业关联效应角度分析中国OFDI 的空间溢出效应(王晖,2022),首先从劳动力流动效应来看,中国企业进入东道国与本土企业合作,通过人才培训等方式提高东道国劳动力素质,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东道国优质劳动力资源在沿线国家间流动速率加快而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国家间生产率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从技术效应角度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向东道国转移的先进技术水平,也会通过东道国与其他国家跨国公司合作、贸易往来等方式传播先进技术,因此技术溢出具有空间传播效应,对于沿线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促进作用。最后从生产关联效应角度分析,中国企业通过中国OFDI 进入东道国,不仅影响本土上下游产业,同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使下影响与东道国具有空间关联的国家的上下游产业,逼迫其提高创新水平及产品供给质量,使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与竞争优势,生产关联效应通过加剧沿线国家内上下游产业的竞争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假说2:中国OFDI 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首先设定空间权重矩阵(W),作为空间计量分析中的核心部分,表现为区域之间紧密联系的程度。本文将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额的差额的倒数作为测量指标,计算2010 年-2019 年的空间权重矩阵,取均值。
其中y表示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当i=j时,W=0,消除区域之间的外生影响。
通过测算莫兰指数(I)进行样本的空间自相关检验,观察表1 可以发现,说明沿线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中国OFDI 的莫兰指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均为正,说明均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性。
表1 2010-2019 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水平和中国OFDI 莫兰指数
运用局部莫兰散点图进一步详细分析中国OFDI 空间关联性,图1 和图2 分别列出2010 年与2019 年中国OFDI 的莫兰散点图,可以发现在图中莫兰散点图分为四个象限,其中第一、三象限分别表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代表样本数据为空间正相关;第二四象限分别表示低—高集聚和高—低集聚,代表样本数据为空间负相关。图1 和图2 中样本国家均更多地集中于第一、三象限,即再次表明中国对48 个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空间相关性,则可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变量之间的影响。
图1 2010 年中国OFDI 莫兰散点图
图2 2019 年中国OFDI 莫兰散点图
本文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测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从三大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贡献大小出发,通过赋权重的方式计算产业结构高级化[22](式(1)),描述了产业结构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表明了产业结构质量和效率由低到高不断演进的过程,[23]其中Yi表示第i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数值越高说明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越强。
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对产业之间协调度和关联度的测量,脱离了合理化只研究高级化,会忽略或无法解释经济体中存在产业结构“虚高”的状态,引用修正的泰尔指数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24](式(2)),Yi、Li分别表示第i 产业的产值占比和劳动力占比,Y、L 表示国家的总产值和劳动力总量,数值越高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越高,要素投入与产出的耦合程度越高,越趋近于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均衡的状态。
表2 是48 个沿线国家2010 年-2019 年产业结构高级化A、产业结构合理化R 的均值排名,用来表示沿线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差异程度。通过数据不难发现,例如爱沙尼亚、巴林、菲律宾、克罗地亚、黎巴嫩、斯洛文尼亚、泰国、匈牙利等国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排名相差较大,即二者并不是随着经济同步发展的、具有差异性,若只采用其中一种指标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度量标准,不免产生误差,因此本文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实证分析具有必要性,同时由于二者之间的相关程度不高,可以暂时不过多考虑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表2 2010 年-2019 年沿线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均值排名
现有的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主要有空间误差模型(SEM)、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杜宾模型(SDM)。空间误差模型所表示的空间效应体现在误差项中,是指邻近地区被解释变量对本地区被解释变量的冲击;而空间滞后模型表现为一种扩散效应,也就是区域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被解释变量不仅受本地区解释变量的影响,也受邻近地区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空间杜宾模型表示模型中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
由于在实证分析中,空间杜宾模型不显著,采用LM 检验(拉格朗日乘数检验)对模型进一步选择。由表3 可知,产业高级化中的LM-lag、Robust LM-lagd的检验结果是显著的,使用空间滞后模型是可行的;LM-error 不显著,可以通过具体实证结构分析空间误差模型是否可行。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中LM-lag、Robust LM-lag、Robust LM-error 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LM-error 不显著,同理可通过下文的实证分析观察空间滞后模型是否可用。
表3 LM 检验
设定的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如下所示:
上式中(3)(4)为空间误差模型,(5)(6)为空间滞后模型。
被解释变量A、R 分别表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中国OFDI 的对数(lnofdi)为核心解释变量,W 为空间权重矩阵,为空间回归关系系数,为空间误差系数,为随机误差项。控制变量由lnspgdp、lnexport、lncpt、lninno、lnroad组成,其中lnspgdp是沿线国家实际人均GDP 对数,表示实际购买力水平;lnexport是沿线国家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衡量国家的出口能力;lncpt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比对数,表示国家的要素供给能力,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物质基础;lninno是沿线国家创新因素在全球中排名的对数,用来表示国家的创新和技术水平;lnroad是沿线国家道路建设质量得分对数,代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被解释变量计算中所用数据、沿线国家GDP 总额、出口总额占比、人均GDP 水平、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等数据取自世界银行数据库;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沿线国家创新因素排名、道路建设排名水平数据来源为全球竞争力报告,各变量的统计描述如表4 所示。
表4 变量的统计描述
在回归之前,为了加强实证结果的可信度,避免伪回归,首先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选用LLC 检验、Hadri 检验、ADF 检验及IPS 检验等单位根检验的方法,由表5 可知,各变量均通过检验,证明所选取变量具有平稳性。
表5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运用stata17 对模型(3)-(6)进行回归,为了消除OFDI 内生性的影响,本文选择最大似然估计法而不是最小二乘估计法对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滞后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表6 所示。
表6 中国OFDI 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
由表6 可知,空间误差模型中的λ 为正且显著,表明沿线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受周边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的误差冲击为正,并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冲击强度更高,具有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lnofdi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当中国OFDI 提高1%,使得沿线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0.0021%、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0.0231%,即中国OFDI 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高级化;空间滞后模型中的ρ为正且显著,表明沿线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水平不仅受本国环境的影响,还受邻近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溢出强度更大。当中国OFDI 提供1%,沿线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改善0.0021%、产业结构合理化改善0.0188%,中国OFDI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贡献显著高于产业结构高级化,这与王晖(2022)、乔敏健(2019)研究结果均一致。控制变量中,lnspgdp、lncpt、lninnovate、lnelec 的系数为正,表明实际人均GDP、固定资本总额、创新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等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lnexport 系数为负,说明出口不能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由出口贸易结构性差异所导致,与贾妮莎(2019)、乔敏健(2019)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通过空间滞后模型可进一步分析(表7)沿线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受国内中国OFDI 的影响(直接效应)、受周边国家的影响(间接效应)。其中通过直接效应中国OFDI 提高1%,可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提高0.0022%、产业结构合理化提高0.0234%。通过间接效应周边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提高1%,国内产业结构水平高级化提高0.0005%;周边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提高1%,国内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高0.0066%。实际人均GDP、固定资本总额、创新及基础设施水平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均为正,出口贸易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均为负,依然考虑为沿线国家出口的结构性差异问题。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角度看,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由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所致;从效应分解的角度看,不论是产业结构高级化还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直接效应均优于间接效应。
表7 中国OFDI 效应分解结果分析
为使本文的论证结果更具说服力,故使用替换解释变量、替换空间权重矩阵以及同时替换解释变量和空间权重矩阵的方式,再次对模型(3)-(6)做回归分析及稳健性检验。其中,选择滞后一期的核心解释变量替换原有解释变量;[25]将沿线国家人均GDP 差额作为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替换原有空间权重矩阵;最后同时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和空间权重矩阵,回归结果如表8 所示。在稳健性检验中,无论替换解释变量、空间权重矩阵还是全部替换,空间滞后模型中的空间回归关系系数、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空间误差模型中的空间误差系数均显著且为正,三种替换结果均与上文实证结果在正负号和是否显著保持一致,故上文实证分析具有稳健性。
表8 稳健性检验结果
由于所选样本的48 个国家跨度较大,通过区域划分的方式对模型(3)-(6)进行分样本回归:把样本国家分为欧洲区域、东盟和南亚区域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区域。由表9 可知,分样本中的值显著且为正,说明欧洲、东盟与南亚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均具有空间集聚效应,东盟与南亚国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空间误差系数为负,说明周边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误差冲击对该地区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为负且不显著,其他亚洲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的值均大于欧洲区域国家以及东盟与南亚国家,说明其他亚洲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受中国OFDI 冲击更大。分析原因可能有:东盟与南亚国家合理化程度具有结构性差异,从而使空间依赖作用为负;欧洲国家整体的发展水平较低,对中国OFDI 的依赖性与亚洲国家相比较弱;受东盟与南亚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中国OFDI的依赖与影响效应还在发展状态中,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表9 分样本回归结果
本文筛选“一带一路”倡议中48 个沿线国家,选取2010 年至2019 年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的实证分析方法,回答了中国OFDI 是否有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如何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得出结论:
第一,中国OFDI 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正效应,并且显著。在空间误差模型中,中国OFDI 提高1%,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分别增加0.0021%、0.0231%;在空间滞后模型中,中国OFDI提高1%,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分别增加0.0021%、0.0188%。在两个模型中,中国OFDI 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较大。
第二,在中国OFDI 的效应分解中,中国OFDI提高1%,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提高0.0022%、0.0005%,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提高0.0234%、0.0066%。一方面直接效应始终大于间接效应,另一方面中国OFDI 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效应中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更大。
第三,在分样本回归中发现,中国OFDI 对其他亚洲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冲击较大,欧洲、东盟与南亚国家次之。另外,东盟与南亚地区周边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误差冲击对该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为负且不显著。
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或产业转移提出政策建议:
第一,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欧亚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中国OFDI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保证中国OFDI 作用充分发挥,使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一方面为解决疫情背景下世界经济低迷的问题贡献中国力量,为沿线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有力消除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声音。
第二,完善“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强化中国OFDI 空间效应。中国加快帮扶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提供有力支撑;从中国与沿线国家资金往来、贸易交流角度看,应持续扩大规模、创新合作方式,有利于构建东道国国内良好投资环境、提高资本积累,为促进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提供物质保障。
第三,中国OFDI 与沿线国家、产业精准匹配,保障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对外投资过程中需要明确“一带一路”倡议中各个国家、各类产业的差异性,例如聚焦东盟与南亚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通过专业领域对接合作,使中国OFDI 空间效应充分发挥潜力,提高该区域内空间依赖性,深化产业结构发展层次;充分利用沿线国家自然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精准产业转移,助力于其(潜在)优势产业潜能充分发挥,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共同构建和平繁荣、开放发展、文明创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