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江
(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乌鲁木齐 83001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已作为各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主要支撑,其促进作用日益突出。为了促进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支持。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巨大,双方可以取长补短。[1]菲律宾马尼拉拥有众多人口,但工业基础脆弱,进口商品市场巨大,两国的商品结构能实现互补,[2]同时中国和菲律宾都位于经济增速较快的国家行列,未来两国的贸易合作潜力较大。
中国是菲律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目的地。近年来,中菲双方在“一带一路”高水平发展中收获丰硕,实现了政策措施协调、基础设施互联、资本融会贯通、商贸通畅以及人心相连互济互促的有序循环。特别是在疫情时期,双边务实协作为菲律宾经济复兴提供了强力支持,为本地人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共同权益。近六年来,中菲双边商贸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现已变成该国主要的外贸合作伙伴,并且在该国的出口商品领域中占据了第2 位,双边贸易额也较上一年翻了一番,达到了2021 年的820.5 亿美元。中国现已变成菲律宾食品的第3 大出口国,也是第2 大进口来源地。菲国马尼拉一直是中国较大的香蕉和菠萝进口国,出产的鲜活椰子、冷冻果蔬等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是亚洲第一个向中国出口牛油果的国度,这一切都让中菲关系更加紧密。在2016 年至2021 年期间,菲律宾人民币的清理量大幅增长,达到了近十倍,全年清算数量接近万亿港元,在东盟区域排行榜上跃升至第3 位。2019 年4 月26 日,该国主席杜特尔特访问我国,参加了第二次“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高峰研讨会,旨在强化马尼拉与北京市之间的经济合作。中国农业农村部与西班牙农业部发表《深化推进“一带一路”协作意愿申明》,一同加快制定农药产品质量标准,并与菲律宾等国相关政府部门签订了生产与建设合作重点项目清单,以加快彼此的经济发展和协作,加快双边关系的发展。
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发展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菲贸易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1992年至2001 年。中菲贸易规模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菲贸易总额、中国从菲律宾的进口额以及中国对菲律宾的出口额均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
2.2002年至2007 年。中菲双边贸易形势表现为中菲贸易总规模较大幅度增长,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元首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东盟基于平等与蓬勃发展的策略伙伴关系问题合作声明》,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洲之间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将为双方带来更多的经济、政治和安全机遇。
3.2008年金融危机到2010 年。中菲贸易呈现出v 型变化,先是下降,后来又回升。这主要原因是我国与东盟地区议定书的基本完善和我国与东盟地区的贸易往来所促进的。
4.2011年至今。此阶段表现为中菲双边贸易规模大幅度上升。中菲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为中菲经贸发展提供机遇。值得注意的是,2013 年之前,中国在中菲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地位,2013年之后,中国对菲律宾的出口额超过从菲律宾的进口额,实现贸易顺差。
由表1 可以看出,我国与菲律宾双边贸易自21世纪以来,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2013 年以前,我国与菲律宾的贸易以逆差为主;2013 年以后,中国对菲律宾的出口额超过从菲律宾的进口额,实现贸易顺差。菲律宾政府和中国之间良好的外交关系使双方能够进一步开展经济合作,通过这种互利互助的合作,中国和菲律宾的关系不断加深。
表1 中国与菲律宾双边贸易现状单位:亿美元
表2 中国和菲律宾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1.测算指标
通过计算两国贸易的结合度指数(TI),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两国之间的紧密程度。具体而言,ti 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比,其计算公式可以参考式(1):
在式(1)中,TIij指代i 国与j 国相互之间的对外贸易联系程度,Xij指代i 国对j 国的对外贸易量,Xi指代i 国出口商品总量,Mj代表j 国进口商品总量,Mw代表全球进口商品总量。如果说TIij>1 大于等于1,则证明i、j 两国之间的外贸联系特别亲密;反之,如果说TIij<1 小于等于1,则证明两国之间的外贸联系特别疏远,而如果说TIij=1,则证明两国之间的外贸联系处在一般。
2.测算结果分析
从计算结果来看,在1992 至2021 年间中国对菲律宾的贸易结合度均在0~0.4 之间,贸易结合度指数均小于1,而菲律宾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从21世纪起迅速增加,这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进出口菲律宾的商品技术含量较高,而菲律宾经济发展的速度没有中国快,导致两国的贸易进出口额存在巨大的差额。而在1992 年至2021 年间,菲律宾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不断提升,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这说明菲律宾对中国的出口正在逐年扩大,有利于形成对中国的出口竞争优势。
1.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IIT 是一种用来衡量国家间某产业的贸易水平的指标,它的计算方法是基于Grubel and Lloyd 和Grubel and Lloyd 于1975 年提出的公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并为政府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提供参考。式(2)为用于计算该问题的相关公式。
在式(2)中,XABK代表A 国对B 国K 商品的输出,MABK则代表A 国从B 国输入的K 商品,当IIT靠近零时,两国之间某些商品的交易更加具有企业间交易的特点,相似性也更强;而当iit 靠近一时,则更加具有产业内贸易的特点,竞争性也更强。
2.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
Finger 和Kreinin 于1979 年首先建立了出口相似度指数,它用来度量两个发达国家或国家经济联合体在全球市场或第三方交易市场的产出相似度。该指标以每种商品的出口份额作为依据,测算出最低出口份额,并将其转化为可计算的数据,具体计算公式参见式(3)。
Sm(ij,k)在式(3)中,代表两个国家出口到市场k 的商品一致性指标,其值介于0-100 左右,指标越接近100,说明两国之间的结构相似度越高,竞争也就越激烈。在k 市场上,国家出口的第种商品所占份额可以通过SITC0 到SITC9 类共十类商品来衡量,其平均值区域为0-100,该指标越大,表明国家相互之间在共同的市场k 中的相似度越高,从而反映出国家在k 市场上的竞争力。说明取值越小,互补性越强;反之,竞争性越强。
根据数据,中菲贸易产品中,SITC7 类出口相似度指数数值2003-2021 年稳定在45±3,SITC8 类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在10±3,此两类商品更多地倾向于行业内交易,竞争力较强,而互补性较弱;其余各类商品出口相似度数值均<10,则更多地倾向于行业间交易,竞争力较弱,互补性较强。我国对菲律宾马尼拉全部专业性或近乎专业性的出口商品较多,而菲律宾马尼拉对我国全部专业性或近乎专业性的出口商品则较少,因此,中菲贸易的优势互补高于竞争力。
通过分析中国与菲律宾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我们可以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性竞争优势指标(RCA)来衡量双方的竞争性。
1.贸易竞争力指数(TC 指数)分析
TC 指标是一种用于评价一个国家整体的竞争力的指标,也被称为“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它的计算方法如下:式(5)。
TCij在式(5)中,反映了一段时期内国家产品的出口量与进口量之比。这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两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优势。其中,国家产品的出口量表示国家产品对世界的出口量,进口量表示国家产品从世界的进口量。TCij∈[-1,1],若TCij>0,说明i 国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则表明国产品无比较优势。
通过对比数据分析(见表3),中国商品交易在SITC6 类(一般按原材料划分的制造品)、SITC7 类(机器及运输工具)和SITC8 类(杂项成品)(TCij>0)中表现出色,而菲律宾产品交易则在SSITC2 类(除油料以外的非食物粗原材料)、SITC4 类(动植物油脂及油脂)、SITC8 类(杂项成品)和SITC9 类(无法划分的其余产品)中表现出色。
表3 中国商品贸易竞争力指数表
2.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分析
Balassa(1965)提出的rca 指数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它表明该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量的比例,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通过使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i 国k 产品在W 市场上的竞争力或显著优势。
在式(6)中,RCAixk用出口来衡量i 国在k 类产品上的比较优势,Xik表示i 国k 商品的出口额,Xi表示i 国所有商品总出口额,Xwk表示世界k 商品的总出口额,Xw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总出口额。如果k 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大于2.5,则表明它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如果数值在1.25~2.50 之间,则表明它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果数值在0.80~1.25 之间,则表明它具有中等的市场竞争力;如果数值小于0.80,则表明它具有较弱的市场竞争力。
在商品中国显示性优势分析中,中国RCA 指数只有SITC8 类(杂项成品)出口竞争力指数大于2.5,SITC6 类(一般按原材料划分的制造品)数值在1.25~2.50 之间,SITC7 类(机器及运输工具)处于0.80~1.25 之间,其余各类产品计算数值均小于0.80;同时在菲律宾显示性优势分析中,也仅有SITC4 类(动植物油脂及油脂)出口竞争力指数大于2.5,SITC7 类(机器及运输工具)数值在1.25~2.50 之间,SITC8 类(杂项成品)处于0.80~1.25 之间,因此可以得出,在全球市场上中国与菲律宾在SITC7 类(机器及运输工具)、SITC8 类(杂项成品)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的很强的出口竞争性。
3.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
在衡量两国贸易关系的匹配程度时,常用贸易互补性指数(TCI)来分析。如果TCI 指数大于1,则说明两国之间的商贸交往异常频繁,关系十分密切,贸易互补性相当强。具体计算方法可以参考式子(4)。
式(4)中,TCIij表示i 国和j 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RCAxik是i 国k 商品的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k表示i 国k 商品的出口额,Xi表示i 国所有商品总出口额,Xwk表示世界k 商品的总出口额,Xw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总出口额;RCAmjk为j 国k 商品的进口显性比较劣势指数,Mjk为j 国k 商品进口额,Mj为国进口总额,Mwk表示世界k 商品的总进口额,Mw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总进口额。TCIij>1,表明i国和j 国的贸易互补性比较强;TCIij<1,表明i 国和j 国的贸易互补性较弱。
根据表4 数据,中国与菲律宾在商品贸易中,SITC7 类(机器及运输工具)和SITC8 类(杂项成品)的竞争性较强,而SITC0 类(食物及一般供使用的运动物)、SITC1 类(茶叶及烟类)、SITC2 类(燃油以外的非使用粗化工产品)、SITC3 类(矿石燃油、润滑油及相关化工产品)、SITC4 类(动植物油脂及油脂)、SITC5 类(未列名化学名及相关物品)、SITC6类(一般按主要原料划分的构成品)和SITC9 类(没有划分的其他物品)上的交易互补性则相对而言较弱。因此,中国与菲律宾贸易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
表4 中国与菲律宾贸易互补性分析表
第一,我国商品贸易在SITC6 类(主要按原材料划分的构成品)、SITC7 类(机器及运输工具)和SITC8 类(杂项成品)方面表现出色,而菲律宾商品贸易则在SSITC2 类(除燃油以外的非食物粗原材料)、SITC4 类(动植物油脂及油脂)、SITC8 类(杂项成品)和SITC9 类(不能划分的其余产品)方面表现出色。
第二,中国与菲律宾在出口商品国际贸易领域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特别是在SITC7 类(机器及运输工具)、SITC8 类(杂项成品),中菲双方的贸易竞争性在SITC0 类(食物及一般供使用的运动物)、SITC1 类(饮品及烟类)、SITC2 类(燃油以外的非使用粗化工产品)、SITC3 类(金属燃油、润滑油及相关化工产品)、SITC4 类(动植物油脂及油脂)、SITC5类(未列名化工名及相关物品)、SITC6 类(一般按原材料划分的制造品)和SITC9 类(没有划分的其余物品)上都较为明显。因此,中国与菲律宾贸易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
第三,根据产品相似度指数,中国和菲律宾SITC0-9 十大类商品出口相似度指数的值均小于50,说明中国和菲律宾的商品有较强的互补性,有利于两国贸易开展;从竞争力指数(TC)来看,菲律宾SITC0 类、SITC2 类、SITC9 类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其余门类不具有比较优势;而中国SITC6 类、SITC7 类、SITC8 类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其余门类不具有比较优势。
第四,从显性比较优势(RCA)来看,菲律宾SITC4 类具有强的出口竞争力,SITC7 类、SITC8 类商品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SITC0 类、SITC1 类、SITC2 类、SITC3 类、SITC5 类、SITC6 类SITC9 类商品有较弱的出口竞争力;而中国SITC6 类、SITC7类、SITC8 类商品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其他门类具有较弱的出口竞争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与菲律宾商品具有较弱的互补性而具有较强的竞争性,这需要两国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形成对他国的出口趋势。
第一,积极改变经济结构,整合产业链。根据出口指数的分析,中国与菲律宾存在较高的相似度,因此,我们应当主动调整,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实现生产资源优势的有效发挥和转移。为此,我们必须对菲律宾的政治、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开创新的贸易机会;改进旧的贸易结构,以焕发出崭新的贸易增长点。
第二,对存在互补性和竞争性的产品,采取差异化策略。为了提高贸易效率,中菲两个国家应当加强对相似性强、竞争力弱或国际贸易发展潜力大的商品生产的出口,并提倡产品差别化制造,以避免激烈的产业内贸易国际竞争。为此,中菲两国应当加强专业化程度,划分产品销售及交易市场,强化差别性,使在这些产品的种类、生产质量、型号上形成多元化格局。通过在同一个行业内提供相似性商品生产,进行良性竞争,以期达到双赢。
第三,加强中菲技术合作,助推菲律宾贸易结构升级。目前,菲律宾在贸易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贸易结构不合理,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和资源型产品比重过大,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而中国在风能和水能发电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较为成熟。因此,中菲可加大在能源电力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为中菲贸易的扩大和深化提供更为稳定的基础,促进中菲贸易的发展。
第四,加强中菲之间政治互信,增进了解及合作。在2016 年10 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访问中国,签订了十三项双边协作文书,涵盖了经济、外商投资、生产、农村、旅行、禁毒、金融服务、海警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表明了两国在经济协作方面的积极态度。在2016 年至2021 年期间,菲律宾人民币的清理量大幅增长了近十倍,全年清理规模接近万亿港元,在东盟区域排行榜上跃升至第3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