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只见刻石的人沉稳地坐在那里,雕刻时手腕快速转动,一个个字体就这么永久留痕在了石头上。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其中一位匠人熟练的手法和手中的艺术品:他低着头,左手食指和大拇指握住两侧,剩下的手指从下托住石头, 将它牢牢握住,右手握刀的力度强而灵活,留下的一笔笔刀印深浅一致,一笔一画流畅且棱角分明,更没有多余的坑坑洼洼,最终完成的一个个字样有张力又有质感,蕴含着一股内在的力量。“你,真牛。”我无意间从口中说了出来,他抬起头,笑了笑,又继续低下了头。
简评
这段文字对刻字匠人的动作和神态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与描写,将其篆刻时的不紧不慢以及手法的娴熟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将他面对他人的由衷赞美时,那种腼腆与谦虚体现了出来。用“一笔一画流畅且棱角分明”“一个个字样有张力又有质感”这样的细致描写,表现了篆刻者技艺之高超,“我”的反应从侧面烘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全方位地展现了一位手工艺传承者的形象。
[二]
原来他姓章,是这个社区沪剧班的老师,他没有做过多的介绍,只是神秘地一笑,打开手机,给我们播放了一段音频。
“啊~”身边的同学都笑起来,越笑越欢。而我却像被吸了魂似的,定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那段唱词,尽管我听不懂上海话,但那种流露在高低起伏声音中的情感,却让我“听”得真真切切,忽而悲凉婉转,忽而激情亢奋,忽而欢快活潑,忽而严肃庄重,一句一句的唱词此刻仿佛已经有了一幅画面,从不懂的语言,转变成共通的情感,此刻,沪剧的全部魅力展现在我的面前,吸引着我去热爱它。
简评
这段文字将“我”与同学第一次听沪剧时的表现进行了对比,同学们欢笑不已,而“我”则沉醉其中,更加突出了沪剧对“我”的吸引力之大。同时,又通过对沪剧曲调的直接描绘,阐明了沪剧的魅力在于何处。寥寥几笔,却引人入胜。
[三]
不同于以往宁静的小区,在上海这个繁华热闹的大都市中,这种接地气的生活小调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哎,奶奶!下雨了!快收衣服了!”
“阿姨,多谢啊!帮忙收了快递!”
“那个小何啊,帮忙代买两个柠檬,待会把钱转给你,谢谢啊!”
生活好像在那一个特殊的时刻,就从此变得与众不同了。不一样的邻里之间,不一样的风气,不一样的生活,一切都变化了不少。
简评
这段文字通过人们的语言描写,体现了上海这个大都市在解封后小区的整体风貌的改变。疫情的到来,让原本忙于生活的人们,开始关注身边的人与物,人与人之间互相的问候与关心让生活也变得温暖。
[四]
要说姥姥的外貌,倒是没有什么可以从那张满是皱纹的脸上,再找出些许不同来。可她的手上,却是布满了老茧。小时的我,并不在意这些,只是觉得姥姥的手摸在脸上,糙糙的,却也十分温暖。而衣服则是千篇一律的小白褂,配上一条黑色直筒裤,一双百穿不烂的花布鞋,最后在脖子上系上一条丝巾,时髦,却又甩不掉身上的乡下气息。
简评
这段文字先通过姥姥的手布满老茧这一特点,暗示了姥姥的勤劳与能干,以及用“只是觉得姥姥的手摸在脸上,糙糙的,却也十分温暖”这样的话语,体现了姥姥的手为“我”的生活带来了温暖这一深层含义。再对姥姥的肖像进行了描写,通过她的穿着,勾勒出了她的简单与质朴。虽说仅有几句,但却让人对于姥姥这一人物有了具体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