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友霞
[摘 要]加强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关键举措。由于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部分单位在实践过程中,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不全面、重視度不足,内部控制建设普遍滞后,不能防范和杜绝腐败行为、保证国有资产完整安全、抵御财务风险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对此,本文首先阐述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控制的意义,深层次剖析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策略和方法,以期有助于提升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志码:A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能够使各项活动开展规范化、有序化,保障国有资产完整、安全,杜绝职工违规操作,减少内部权利滥用,促使各职能部门按照相关规范和制度履行职能,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但是,一些事业单位在建立、实施内部控制时,由于人员认知水平较低,内控建设和实施中存在管理松弛、内控弱化等现象,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因此,事业单位要主动认识内控建设的意义,厘清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展示其监督、控制等效用。
1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当前,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严格杜绝事业单位内部权利滥用,真正将权利关进“笼子”,真正运用制度管理职工和权利,监督各部门合法合规行使权利。事业单位作为一类公益性组织,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活动,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控制的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效识别和防范财务风险。事业单位自身工作职能履行攸关着广大群众的利益,通过建设内部控制,能够自动化识别和排查各环节中隐藏的风险,短期内明确不同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可以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弊端,真正防患于未然,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及质量。第二,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部分事业单位在实务中,由于多个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内部腐败行为,有损广大群众的利益,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到位,未能发挥监督、控制等效用。因此,事业单位借助内部控制,能够监督广大职工合规、合法操作,确保职工自身权利和职责相匹配,从源头上杜绝权利滥用,进一步减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减少各类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更好地履行职能,做好廉政建设[1]。第三,保证资产完整、安全。资产是否完整、安全,关乎着事业单位各项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只有确保资产更为完整、安全,才可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我国出台的规范和文件构建内部控制,并将其落于实处,确保资产从初期采购、配置、使用到最终处置等环节的规范化、有序化,减少各类资产浪费或低效应用,提升其使用效益。
2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
2.1 固定资产内控问题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的核心组成,做好固定资产内控直接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高低,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将其真正落于实处,切实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质量。就现状分析来看,部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效果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固定资产采购内控制度不健全。部分事业单位在具体采购固定资产时,未能严格依照合规、标准化工作流程进行实施,易出现无预算采购或超标采购的现象,造成采购的盲目性、随意性,使得固定资产采购支出与实际购置预算存在较大的差异。第二,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效果不理想。事业单位在运营中,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不完善,内部形成大量的“僵尸”资产,并且固定资产盘点时,未能主动落实岗位责任制,产生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责任不明确等现象,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无序。第三,处置固定资产内控缺陷。现如今,国家出台了资产配置和使用的标准,但在实际过程中仍面临一些特殊的情况,不能依照相关标准实施,使得固定资产难以得到高效利用、闲置资产没有得到及时处理,造成单位内部账务资产虚高。
2.2 预算管理内控问题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构成,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预算管理必须符合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和预算规章制度。事业单位应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内控制度,防止财产、资金流失或浪费。就现状来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内控效果不理想,仍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第一,预算内控编制机制不健全。现如今,事业单位开展预算内控活动时,由财务人员编制年度预算报告,未能出台相吻合的预算内控编制机制,不能保证全员主动参与,使得预算编制缺乏精准性、有效性,导致预算编制与执行相脱节。第二,预算内控执行不到位。部分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内控时,未能主动落实内控监督、考核机制,不能有效展示制度的刚性,无法确保预算管理执行合规化、合法化,导致单位服务质量和水平较低。
2.3 会计核算内控问题
会计核算结果是否精准可靠,关乎着事业单位整体经营和决策的成败,目前会计核算内控制度不完善,实施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会计核算内控意识薄弱。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控意识薄弱,核心在于宣传和教育的载体、途径较为单一,使得会计核算人员忽视了内控的作用,尚未正确、全面地认识到内控实施的重要价值,显著增加了会计核算结果失真的风险,阻碍了事业单位履职。第二,会计核算内控制度不健全。由于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制定严格、完善的会计核算内控制度,也没有将其贯彻到位,无法约束会计核算人员的行为,不能保证会计核算规范化、标准化,严重阻碍事业单位良好发展。
2.4 资金内控问题
事业单位资金内控管理是实现财政资金合法合规化应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为了强化事业单位资金内控,必须要考虑自身现实状况,搭建一套完善的资金授权审批制度,强化资金审批管理。但事实上,部分事业单位忽视了资金内控管理,缺少完善的资金授权、审批制度,不能对每笔财政资金收支进行严格控制,在具体实务中易出现违规操作、贪污浪费等现象,使得财政资金浪费,不能真正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事业单位履行职能[2]。
2.5 内控信息化建设滞后
从现状来看,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系统间尚未集成和衔接,仍存在信息孤岛。不少事业单位内部涵盖多个信息系统,如资金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内控功能,但由于不同系统供应商存在差异,系统数据接口不统一,不同系统间呈现为独立状态,难以实现集成和融合,各类信息不能互联共享,无法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也无法满足外部监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实际需求。第二,内控关键环节尚未归集到信息系统内,仍存在漏洞。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涵盖方方面面,但现有的信息系统仅包含一部分重要经济活动,没有全方位覆盖各类风险点,不满足内控实际需求。第三,授权管理没有严格把控,系统防范不到位。一些事业单位从思想层面注重内控信息化,在实践中仍然由一个人管理多个账号,没有高效展示信息系统内控功能,没有主动对系统存在的故障、数据泄密等进行管控,不能确保内控信息系统的价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内控效果[3]。
3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策略
3.1 优化固定资产内控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优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措施,固定资产对任何单位都尤为重要,事业单位也不例外。通过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內部控制,可以对固定资产全过程进行管控,以便于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与保障单位职能履行。因此,要想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实施到位,就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购置固定资产内控措施。事业单位采购固定资产时,应严格依照预算计划进行实施,考虑当前和未来发展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有效安排投资进度、资金使用量,使固定资产采购合法化、合规化。第二,固定资产使用过程内控措施。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我国会计制度要求出台相应的固定资产使用制度,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卡片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有物必登、登记到人、一卡一物。第三,盘点和处置固定资产内控措施。事业单位要想保证固定资产高效使用,减少资源浪费,应主动掌握闲置资产数量和状态,选取多元化的方式进行盘活,提升固定资产使用率。
3.2 强化预算管理内控问题
预算管理实施到位,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内部资源、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预算管理内控主要是借助内部控制制度,确保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活动开展规范化、标准化,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帮助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事业单位要想主动调整和改进预算内控,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第一,健全预算内控编制机制。预算编制的精确性关乎着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事业单位要建立预算内控编制机制,保证全员参与,提升预算编制精准性、科学性,能够为后续预算执行提供指导。第二,高效落实预算内控制度。要想将预算内控执行到位,必须考虑自身现实情况,对预算内控执行全过程做好监督检查,并且设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对不同预算主体、职工业绩进行考核,全面落实奖惩机制,对于表现较好的人员进行奖励,反之,对表现不佳的人员进行惩处,高效执行预算内控,发挥预算管理的效用[4]。
3.3 注重会计核算内控
高质量的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实施每项活动的前提,为了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地开展,事业单位应注重提升会计核算结果的精准性、可靠性。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注重会计核算内控工作,充分展示内控约束、监督等效用,使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要主动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强化会计核算人员内控意识。会计核算人员是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实施者,要求人员持有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正确、全面地认识会计核算内控的重要性,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学习会计核算内控理念,将其融入实践行为中,以便于会计核算规范化、标准化,切实提升会计核算效率、质量。第二,健全会计核算内控制度。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结果更准确,事业单位必须充分结合自身现状,制定一套严格、切实可行的会计核算内控制度,为会计核算人员实际操作提供准则,保证每项职责贯彻到位,以免出现问题无法确定责任人的现象。
3.4 加强资金内控管理
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源于财政拨款,所以事业单位要用好每一笔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履行自身职能。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强化资金内控管理,确保资金活动开展规范化、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建立完善的资金授权、审批制度。事业单位应充分结合自身现实状况,制定严格的资金审批制度,高效开展资金活动,资金审批人员要严格把控审批关口,杜绝出现越权审批等现象,对于不合规的资金申请应及时拒绝。第二,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现金管理。事业单位要主动审查每笔收支是否具有批准手续和凭证,按照月、季度等周期完成盘点,将其与账单及时比对,保障账实相吻合,负责人员要联合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现金进行监督检查[5]。
3.5 加强内控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时代,事业单位应加强内控信息化建设,实现内部控制规范化、标准化,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及质量,实现稳定健康发展。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议主动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突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加深系统融合。将内控基本原理、技术等融入信息系统内,与固定资产、政府采购等系统联动,建立集多元化功能为一体的内控信息系统,以便于提升工作效率。第二,正确、全面地梳理单位内部涵盖的经济活动、业务事项和内控制度,确保将各项活动都融入内控程序,保障各风险点嵌入内控系统,各控制环节环环相连,加深业财融合。第三,开放系统端口,实现动态、实时监管。搭建与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衔接的通道,按照工作人员及负责人工作范围进行授权,开放相关信息查看权限,以便于借助外部监督强化单位内控的完善和执行。
4 结语
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控制,有助于防范内部腐败、控制财务风险、保证资产完整安全,更好地履行职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广大群众利益。因此,事业单位应做好自身定位,掌握内控建设和实施的重要作用,厘清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方法,以提升内控有效性,制约各类法规的操作,展示其监督、控制等效用,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杏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时代商家,2022(29):160-162.
[2]张丹华.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 财讯,2021(1):191.
[3]王佩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常见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 经济师,2023(1):88-89.
[4]魏静. 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内部控制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4):37-39.
[5]吴文臣,马思嘉.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策略探究[J]. 国际商务财会,2023(8):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