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栗木抗战往事

2023-11-09 15:15黄云光
文史春秋 2023年7期
关键词:恭城岩洞自卫队

黄云光

据《恭城县志》记载:民国33年(1944年)10月31日,日军第三十七师团从湖南省进入恭城龙虎关,连续数日取道过境恭城。民国34年(1945年)5月至6月,日军败退期间,曾驻扎恭城。

在短暂沦陷期间,恭城百姓英勇奋起反击,为将侵略者赶出桂北瑶乡,他们机智勇敢地与侵华日军周旋,与侵略者多次交战。在恭城北部的栗木乡(今栗木镇),侵华日军的魔掌更是伸向村村寨寨,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日机轰炸矿区和学校

早在1941年,日军尚未进入恭城时,便派出飞机对栗木锡矿附近进行轰炸破坏,投下罪恶的炸弹。

1941年8月的一天,万里无云,骄阳似火,尽管酷热难当,但矿工们为生计所迫,仍顶着烈日在劳作。中午时分,突然从北边远处传来“嗡嗡”的响声,一会儿,只见天空中飞来10多架飞机在矿区上空盘旋。矿工们惊恐万分,急忙躲避。飞机朝着来不急躲避的人群扔下炸弹,顿时,地面上火光冲天,烟雾弥漫,日机狂轰滥炸一番后才离开。

当时只有13岁,正在矿区做工、现年80多岁的邓舜祥,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屠杀无辜的罪恶行径,对轰炸的场景看得一清二楚。他跟着大人躲在后山,待飞机离开后,才与几个小伙伴小心翼翼地走出来,看到人们哭喊一片,地上还有血肉模糊的尸體,楼房被炸倒塌,砖头和瓦片散落一地,人们赶紧抢救被压在砖瓦下的幸存者。日机这天当场炸死9人,炸伤40多人。

侵华日军的飞机不但炸矿山,还常到栗木一带骚扰轰炸。据现已88岁高龄的侯美英老人回忆说,那时她正在栗木小学就读,因为要经常躲避侵华日军飞机的突然轰炸,人心很慌乱,无法安心上学,一旦警报响了,就得赶紧跑出学校,到附近的山上和岩洞里躲避,待飞机走后,警报解除了,人们才敢出来。

有一次,正在上课,学校的钟声突然“当当当当”紧急地敲起来,一听到这种钟声,同学们便知道,日本人的飞机要来了。邓舜祥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飞快地跑出教室,沿着田埂小路向附近的山林跑去。在慌乱的奔跑途中,有的同学摔倒,赶紧爬起来又跑;有的女同学力气小,还没跑到一半就哭起来,老师和年纪大些的同学赶紧拉着她们继续跑。在师生们跑进树林时,日本人的飞机飞来了,老师大喊一声“趴下!”同学们就地趴倒在树林里。飞机飞得很低,巨大的“嗡嗡”声就在耳边响,连地面都能感觉到震动,很是吓人。所幸的是,飞机没有发现躲在树林里的人群,飞到沙田矮山石山那边,只听得“突突突突”的一阵射击声,就见从飞机上喷出一串串火光,日本人以为有人躲在石山上,便向着石山狂乱扫射,子弹打在石头上“啪啪”作响,升起浓浓的烟雾和火光。同学们趴在地上,一动不敢动,吓得直打战。飞机狂乱扫射了一阵,又在上空盘旋了几圈,没发现什么目标,便朝南面飞去了。

直到飞机飞得很远,同学们才跟着老师从树林里出来,一个个吓得脸色苍白,双脚发软。老师当即安慰大家,宣布停课一天,让同学们尽快回家。

劫难逃生“躲日本”

在栗木一带,凡年纪上七八十岁的老人,对“躲日本人”一事至今都记忆犹新。1944年冬,日军大部队入侵恭城,是由灌阳过来的。日军曾驻扎在灌阳的观音阁,观音阁与栗木的苔塘紧邻,日军常到栗木一带骚扰。1945年5月底,日军败退,其第三十四连自荔浦由平乐经莲花北上,6月4日到栗木。这次侵华日军在栗木逗留的时间虽短,却犯下滔天罪行。

笔者曾采访上枧不结村的百岁老人韦文轩,他回忆起当年村里人“躲日本人”的可怕情景。韦文轩生于1913年,躲避日军侵略时是30来岁,因此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韦文轩说,那天一大早,村里人得知日本人又要来村里抢掠,赶紧向村后的大山奔逃躲避。这时他正在村外的田里干活,来不及也不敢回家,赶紧跟着村里人往村后的大山里跑,远远看见日军追赶着村里的人,还不时朝天空鸣枪,村里人一个个像被吓掉魂似地朝后面大山跑。家人全都跑散了,韦文轩与几个村民躲在半山腰昏暗的山洞里,他母亲被日军杀害,弟弟被日军抓住,被迫当了几天挑夫。所幸的是,弟弟后来逃了出来,但受到惊吓患上重病,不久离开了人世。回忆母亲当年惨死的情景,韦文轩老人至今仍义愤填膺,说到侵华日军惨无人道的滔天罪行,老人的手攥起了拳头。

栗木马路桥86岁老人田慈凤回忆说,她原是石头村人,当时已有10多岁,听说日本人要来了,大人因要干活,便先安排老人、小孩先到山里藏起来,有的跑到后山的岩洞里躲避,有的跑到观音山、大瑶山去躲。她背着2岁的小弟弟,带着4岁多的大弟弟,跟着村里人跑到村后的大山,爬到半山腰上的一个岩洞里,一直躲了20多天才敢回家。当他们回到村里时听大人说,村里逃跑不及的孩童都被日本人抓住杀害了。

1945年6月,有多股日军由南向北逃窜至栗木一带,大都在栗木街驻扎一天,次日又向北逃窜。这些驻扎栗木的日军,都要到西边的小营、大营等村骚扰,抢掠粮食财物。侵华日军穷凶极恶,淳朴憨厚的栗木人面对侵略者凶残的刺刀枪炮,绝不甘心做砧板上的肉,任其随意宰割,他们靠聪明智慧,靠机灵勇敢,与日军斗争。

抗日烽火熊熊燃烧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抗争。栗木人勇敢地与侵华日军进行顽强的斗争,抗日烽火在栗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熊熊燃烧,在学校、在田间,在矿区、在街上,到处回荡起慷慨激昂、威武雄壮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抗战歌声。

侯美英老人在读书期间,虽只有十二三岁,但积极投身到抗日宣传的斗争中。她参加集会、游行、劳军,多次参加学校的合唱队登台演出;精心制作三角形小彩旗,书写抗日宣传标语。上街参加集会和游行时,他们手持彩旗,列着队,跟随游行队伍浩浩荡荡走在大街上,游行时不时高呼口号:“打倒日本侵略者!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抗战必胜!”“还我河山!”游行队伍还唱起激昂悲壮的抗日歌曲,队伍一般行至北面街头后,返回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处举行集会,由游行主持人讲话,介绍近期的抗日形势并安排具体抗日工作。

在十字街街头关帝庙对面两株硕大的古樟树旁有一座古戏台,经常有抗日演出,演出的节目有大合唱、小合唱、话剧小品。现年85岁的夏德支还记得当年演出的情景:每逢有抗日宣传演出,街上的居民与人和附近乡里的人,便早早围站在戏台下。演出开始前,乡里的要员讲话,首先简单介绍抗日形势,号召全体民众团结起来跟日军进行顽强坚决的斗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讲完话便开始演出:先是身着灰色学生装的少男少女站成两排,高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抗战歌曲,慷慨激昂的歌声在古老的栗木大地上回荡,格外鼓舞人心;然后是抗战话剧小品,表演村民们不畏危险,与抢夺财物的日军斗智斗勇、奋勇杀敌的精彩故事。演出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

栗木进步学生宣传抗日热情高涨。栗木籍人陈宪章曾撰文回忆栗木外出求学学生回乡组建抗日宣传队的情况:1944年9月,日军大举入侵广西后,在外读书的栗木学生纷纷疏散回乡。这些爱国青年在家期间,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极大地鼓舞了栗木人的抗战热情。返乡青年学生中的张仁瑞、刘冰、欧阳彦、周昌义、叶玉光、李贤才、吴炳豪等还发起组织成立学生回乡抗日宣传队。当时陈宪章刚从江苏无锡国专毕业到贺县中学任教,也从贺县疏散回栗木,他被推选为抗日宣传队队长。

抗日宣传队除组织集会游行、张贴标语进行宣传工作,还编了一份油印刊物《栗木周报情报》,将日军在恭城县内的活动情况,及时编写张贴到大街上。《栗木周报情报》每期印300至500份,出了30多期,内容主要是公布收集到的敌军活动情况,以便群众及时了解,做好疏散和自卫的准备。队员们将该报及时发放到栗木、常家乡和龙虎、粗石江一带,及时传播抗战消息,對鼓舞民心士气起了重要的作用。该报有时一两天公布一次,有时一天公布多次,其作用不可低估。特别是1945年5月,日军在恭城县内由南向北回窜时,《栗木周报情报》及时准确地公布情况,使群众知道敌军到了哪里,提前做好应变的准备。如敌军回窜至嘉会时,群众看到报上告知敌军已渡过秧家河、在小山脚扎营的消息时,便立即疏散,不到半个小时,栗木街疏散一空。敌人到达栗木时,这里早已坚壁清野,只剩一条空空荡荡的街道,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宣传抗日的同时,抗日宣传队还积极开展劳军活动。1945年6月初,国民党第二十军第一六九师师部进驻栗木,栗木民众带上鸡蛋、果品、茶水前去慰问,受到全师官兵欢迎并受到师长曹玉衍的亲自接待,极大地密切了军民关系,鼓舞了士气。不久该师奉命追击溃退的敌人,部队由栗木出发,经黄泥江、潮田,进展神速,很快进入了桂林城。

镰刀湾里鏖战急

栗木人抗战,绝不仅仅停留于口号上,而是真正付诸行动,栗木成立了抗日组织,大队长为张明德,大队部设在栗木湖南会馆。

1944年八九月间,驻扎在灌阳的日军经常到栗木的苔塘、上枧一带骚扰,杀人放火、掠夺财物,闹得栗木一带鸡犬不宁,百姓惊恐万分。为保护百姓生命财产,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县抗日自卫大队的两个分队于9月1日进驻栗木矿山宝成公司,与矿警们一道抗击日军。

9月5日,群众向自卫队报信说,有一支30多人的日伪军队伍正越过定岗坳,向苔塘、上枧一路掠夺抢劫过来。自卫队员听闻情况后,一个个义愤填膺,满腔的怒火燃烧起来。分队长莫志辉、彭祖明判明敌情后,决定由两个队分两路包抄,在镰刀湾处设伏击。镰刀湾西边为广富山,地势险要,山上怪石林立,杂木荆棘从生,易于隐蔽;东边是开阔地,并有一条河流,若敌人往栗木方向过来,很适合打伏击。自卫队员很快在山腰处隐蔽起来,一个个摩拳擦掌,等着敌人的出现。

不一会儿,日伪军朝栗木方向走来。自卫队员在莫队长和彭队长的指挥下等待敌人进入伏击圈。随着莫队长一声枪响,队员们瞄准敌人射击,一个个炸药包纷纷投向日伪军。敌人被突如其来的枪声爆炸声吓懵,很快反应过来,立即组织反击,但敌人只听枪声密集,根本摸不清方位,边打边逃窜,最终抬着几个伤兵朝灌阳方向逃跑。这次伏击战,击伤日军多名,俘获伪军4名。

9月中旬,驻扎在观音阁的日军200多人,到栗木矿区对自卫队展开报复。这天,日军由观音阁下定岗坳,过苔塘,摸进了矿区,将宝成公司包围。晚上8时许,自卫队与日军开始枪战,因地形复杂,敌我双方僵持一夜。战斗直至第二天早上,自卫队和矿警以及在场的群众,向日军发起猛烈的反击,中午时分,枪声才渐渐停息。自卫队终因寡不敌众、武器装备落后,伤亡损失惨重。此次遭日军包围袭击,自卫队队员阵亡16人,矿警及在场群众阵亡26人。宝成公司的主要建筑在激烈的炮火中,几乎化为一片焦土。

在自卫队和矿警的顽强反击下,日军也遭到严重创伤,之后向栗木街方向撤退。

“三个光荣的白圈圈”

当时恭城的《恭城抗战简报》有这样一篇报道文章,题为《三个光荣的白圈圈》。说的是日军路经栗木大河村后,欲进一岩洞搜粮,遭到岩内的自卫队、矿警和老百姓的迎头痛击。日军被打得晕头转向,伤亡累累,狼狈而逃。在逃窜之前,日军就在岩下的路边,用石灰涂了3个大大的特别醒目的白圈圈,警示后面的部队,意即上面这个洞危险,望后来者切勿轻举妄动。《恭城抗战简报》的编者专门为这篇文章加了编者按,指出:“敌人的害怕就是我们的胜利!希望我们恭城的村村屯屯,山山洞洞都出现这样越来越多的白圈圈,让敌人陷在这些恐怖的白圈圈的包围中,裹足不前,寸步难行,我们要坚壁清野,狠狠打击,饿死,困死,这些侵略进家门的强盗们!”

“三个光荣的白圈圈”的事件原委究竟是如何的呢?

1944年初冬时节的一天,一支数十人的日军队伍由北面灌阳的观音阁南来,意图抢掠财物。栗木的老百姓得知消息后,迅速坚壁清野,朝周边的山林里疏散躲避,有的跑进观音大瑶山,有的跑到栗木大河村的山边。大河村附近有一座当地人称之为“毛头石山”的山峰,山腰处有一个大岩洞,叫黑岩。洞内又宽又深,可以容纳数百人,不少人躲进这个岩洞。人们先用铁篱笆之类的刺藤杂草在洞口遮蔽作掩护,再用石头将洞口垒上。日军发现不少百姓躲入黑岩,估计洞内藏有粮食,便不停的在山中搜索洞口的位置。

洞内有多名自卫队员、富源公司的矿警以及群众,武器有长龙(旧式武器抬枪的别名)、松树炮(土炮)、鸟枪和步枪,自卫队员和矿警及青壮年操着武器把守在洞口处,老人、妇女和小孩则藏在岩洞最里面。黑岩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敌人一番搜索发现洞口,自卫队和矿警立即猛烈开火,当即撂倒两个日军。敌人万万没想到洞内会有伏击,赶紧组织进攻,他们用机枪扫射,用小钢炮朝着洞口轰炸,因洞口小,且掩护做得好,日军的子弹和炮弹打在石壁上,洞里的人毫发无伤。自卫队员和矿警待日军一靠近,便猛烈射击,将敌人的进攻一次次打下去。

双方一直僵持到下午,日军不仅没有攻下岩洞,连洞口都没办法靠近,还被矿警和自卫队击伤多人。眼看天色转暗,敌人估计难以攻下这个岩洞,又担心天黑后不熟悉地形,便赶紧收拢队伍,抬着伤员回到长木源,在长木源集结队伍后,往龙虎关方向撤退。

当时,栗木街居民周品财带着弟弟周品荣,跟随大人躲进黑岩洞里,那年他9岁多,其弟6岁。自卫队和矿警在岩洞里抗击日军的情景,兄弟俩迄今还历历在目。日军撤走后,他们从岩洞里出来,见到洞口周围的石头和草地上沾了许多血斑,到处是子弹壳和炮弹壳,树干、树枝上还留有炮弹燃烧后的痕迹,草丛里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

后来听说,这次战斗,日军被打死、打伤多人,其中有一个相当于排长的小军官也被打伤。这次大河黑岩包围战在县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便是后来刊载在报纸上的“三个光荣的白圈圈”的故事。

1945年秋,抗战胜利,栗木人欢欣鼓舞,庆贺胜利,缅怀那些被侵华日军杀死的亲人和在抗击日军斗争中阵亡的勇士。文

猜你喜欢
恭城岩洞自卫队
日本海上自卫队最上级熊野号护卫舰
广西恭城:野生杨梅受青睐
安倍暗示为自卫队修宪
旅途探险记之岩洞惊魂
《从农田到餐桌——走进恭城》
游金水岩洞
浅谈恭城语言与油茶文化的关系
第八届桂林·恭城月柿节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