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钧 胡秋蓉 朱 政 吴璐璐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1 变态反应科 2 呼吸内科,广东省广州市 510120
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生风险,临床对呼吸科医生数量及工作技能均有较高的要求,故呼吸科需展开相关教学工作,以帮助临床培养更多人才[1-2]。传统讲授式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带领学生被动学习相关知识,该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习生理论知识成绩,是临床目前呼吸科常用教学方法[3-4]。然而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实习生学习兴趣,导致实习生难以熟练应用相关知识,故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方面仍存有局限性[5]。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对此喘息样发作疾病案例教学基于临床工作需求,将支气管哮喘及其鉴别诊断的典型案例引入教学中,再指导实习生模拟真实情境,引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旨在为呼吸科教学提供思路。鉴于此,本文通过对74名呼吸科实习生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分析喘息样发作疾病案例教学的应用价值。信息示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我院呼吸科实习生74名。纳入标准:(1)均为呼吸科专业实习医生;(2)实习生签署知情同意书;(3)实习生依从性较佳。排除标准:(1)多次旷课者;(2)中途退出培训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7名。对照组中男23名,女14名;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23.18±0.54)岁;文化水平:大专5名,本科26名,硕士及以上6名。观察组中男21名,女16名;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3.09±0.57)岁;文化水平:大专7名,本科22名,硕士及以上8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由教师将本节课所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按照课件讲解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并以支气管哮喘为例,讲解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等,实习生记录笔记,课后复习;由教师带领实习生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带领实习生总结病例特点,并制定相关治疗措施,再由教师指出问题,留置课后作业。观察组采取喘息样发作疾病案例教学法:(1)案例选取:由教师带领实习生收集、筛选喘息样发作疾病经典病例,并针对所选病例,教师采用文字描述、观看录像等方式进行教学,并以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创设出与实际相接近的场景。(2)具体实施:①课前预习:课前向实习生提供支气管哮喘及鉴别诊断的经典案例,由实习生自我学习,借助书本、互联网等方式学习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相关治疗措施等,并整理汇总学习中遇到的难点。②以支气管哮喘为例展开理论知识学习:课中教师首先以支气管哮喘为例,引导实习生依据自我内容概述喘息相关疾病的理论知识,之后教学采用PPT、图文结合等方式强化宣教内容,强化理论知识。③以支气管哮喘为例进行情景模拟:围绕病例提出问题(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等),由实习生代入问题模拟真实情况,由实习生自行选择扮演患者、医生、护士、家属等角色,以患者角色为主线,医生询问患者病史、体征,并进行体格检查等,向上级医师汇报情况,制定诊疗措施;患者辅助病史询问中的汇报和配合相关检查,家属做辅助补充说明;护士感受医嘱是否清晰明了,待确认医嘱后执行;实习生进行角色互换,体验各个角色,在情景模拟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④总结:最后选实习生代表2~3名实习生反馈学习内容,分享本节课所获得的知识,再由教师观察录像,详细记录每名实习生表现,对表现较好给予鼓励,分析并总结实习生薄弱环节和易出现错误知识点,以此为据布置课后作业。两组均实习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学习效果、思维能力及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1)学习效果:于实习前、实习3个月后由教师统一对所有实习生展开考核,考核内容、时间完全一致。考核共包括理论成绩(30分,含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临床实践技能成绩(70分,含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制定诊治方案等)两个部分,分数越高则实习生学习效果越佳。(2)思维能力:于实习前、实习3个月后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量表(CCTDI)[6]评估,共7个维度,包括寻找真相、求知欲、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认知成熟度,每个维度10条目,每个条目评分最低1分、最高6分,每个维度均为10~60分,总分范围70~420分,负性评判性思维(<210分)、中等(210~279分)、正性(280~349分)、正性较强(≥350分)。(3)实习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实习3个月后分发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47,重测效度为0.859,包括实习生能否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能否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质量等,共100分,不满意:≤60分;基本满意:61~89分;非常满意:≥9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1 学习效果 实习前,两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实践技能成绩及总成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实践技能成绩及总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习效果对比分)
2.2 临床思维能力 实习前,两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观察组中寻找真相、求知欲、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等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思维能力对比分)
2.3 实习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实习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2,P=0.022<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习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对比[n(%)]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较高,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临床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故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优秀呼吸科医学人才至关重要[7-8]。然而传统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枯燥,教师多以口头讲解的方式传授知识,难以满足信息时代实习生的多维度学习需求,且知识结构碎片化,致使临床实习生难以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架构,影响学习效果[9-10]。同时,传统教学难以激发实习生学习兴趣,限制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诊治疾病中仍存有局限性[11]。
而案例教学法以实习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典型病例为先导,将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知识和相关实践操作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实习生,以此提高教学效果[12-13]。本文结果显示,实习后,观察组学习效果、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实习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喘息样发作疾病案例教学用于呼吸科实习生教学中在提高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意义重大,且实习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原因在于喘息样发作疾病案例教学以支气管哮喘及其鉴别诊断的经典病例为先导,实习生课前进行相关预习,了解所学知识,并记录难点,方便课堂中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和内容,为实习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奠定良好基础。喘息样发作疾病案例教学强调课堂中借助PPT、图文结合等方式强化教学内容,提高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14]。同时,喘息样发作疾病案例教学为呼吸科实习生提供相关经典病例,并围绕经典病例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再由实习生代入问题选择角色模拟真实情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融入课堂,调动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能够提高实习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实习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至关重要。实习生进入案例中的角色,由教师引导实习生完成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诊治等操作,可有效提高实习生实践操作能力,且实习生体验不同角色,能够引导其身临其境从多角度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拓展、丰富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进而有效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养。另外,实施喘息样发作疾病案例教学,在实习生完成情景模拟后,教师点评实习生诊治方案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总结实习生薄弱环节和易出现错误知识点,能够促使实习生不断完善自己,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未来培养出新时代合格呼吸科医学人才奠定良好基础[15]。喘息样发作疾病案例教学中案例形象较为鲜明,且来源于现实的病例材料,通过情景模拟,能够充分调动实习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挖掘实习生潜能,故实习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喘息样发作疾病案例教学用于呼吸科实习生教学中效果良好,能够提高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理论知识,增强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且实习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