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芳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安院区 厦门市第三医院儿科,福建省厦门市 361100
过敏性咳嗽是一种主要与过敏性体质及环境因素有关的咳嗽,为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其中以过敏性咳嗽变异性哮喘多见[1]。小儿因支气管黏膜嫩弱、抵抗力低下较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与免疫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咳嗽并逐渐发展为此病[2]。除了应该及时寻找过敏原并摆脱,规范的治疗也是很重要。为了改善患儿预后,进一步提高疗效,本文采用西替利嗪联合沙丁胺醇的治疗方案,选取了78例患儿展开对照分析,旨在为提高小儿过敏性咳嗽的治疗效果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20年3月—2022年7月收治的78过敏性咳嗽患儿,以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53±1.62)岁,病程2~8个月,平均病程(4.69±1.67)个月;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29±1.88)岁,病程2~7个月,平均病程(4.58±1.77)个月。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纳入标准:(1)患儿符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的诊断标准,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日间咳嗽、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2)患儿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3)临床资料完整。(4)经影像学检查非因气管异物或器质性病变等因素引起的咳嗽。(5)近8个月无感染史。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重要脏器损伤。(2)近期采用其他药物治疗及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者。(3)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者。(4)合并营养不良者。(5)伴有恶性肿瘤病变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7025)口服,0.1mg/kg,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替利嗪(意大利AESICA PHARMACEUTICALS S.r.l.,国药准字HJ20160179)口服,>6岁: 0.5ml/次(约10滴),2次/d;2~6岁:0.25ml/次(约5滴),2次/d。两组均治疗15d。
1.3 观察指标 (1)T淋巴细胞亚群:于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离心(3 000r/min转速、7cm半径)10min,取血清。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CD3+、CD4+、 CD4+/CD8+、CD8+。(2)免疫球蛋白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采样方式同上,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IgG、IgA、IgM、IgE、TNF-α、CRP、IL-6、IL-12。(3)气道重塑指标:采样方式同上,采用酶联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采用支气管纤维镜检测两组支气管黏膜网状基底膜厚度(TRBM)。(4)咳嗽情况:于治疗前后评估,日间症状采用0~5分评分法,0分为无症状,5分为无法正常上学与生活;清晨咳嗽与夜间症状采用0~4分评分法,0分为无症状,4分为导致无法入眠(醒后难以入眠)。(5)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嗜睡乏力、口咽发干的发生情况。
2.1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 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 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
2.2 两组免疫球蛋白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A、IgM高于对照组,IgE、TNF-α、CRP、IL-6、IL-12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免疫球蛋白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对比
2.3 两组气道重塑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气道重塑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气道重塑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气道重塑指标对比
2.4 两组咳嗽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咳嗽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咳嗽情况对比分)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20%,略高于对照组的17.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6,P=0.282>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沙丁胺醇是一种短效β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可减轻与过敏原相关的气管症状,效果较好[4]。但因其有较强的受体亚型选择性,长期、单一使用有细胞膜β2受体下调的风险,临床主要表现为耐药;此外,单一规律用药并待其药效消失易引起暂时性气道高反应性,掩盖病情恶化。因此应在考虑用药效果及安全性的基础上优化药物方案。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用药有利于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过敏性咳嗽是由体外环境因素导致的免疫失衡从而出现免疫过敏反应,一般情况下,机体免疫(防御、自稳、监视)等功能异常时需考虑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当机体免疫力下降,使免疫功能受抑制。西替利嗪为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其发挥抗外周组胺H1受体效应,抑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阻断调节T细胞活性蛋白,增强T淋巴细胞激活,平衡Th1/Th2细胞及维持Th17活性等作用,协同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或通透性增高表现,对降低组胺水平有效,最终改善免疫功能[5]。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IgG、IgA、IgM高于对照组,IgE、TNF-α、CRP、IL-6、IL-12低于对照组(P<0.05)。西替利嗪能够竞争性结合组胺H 受体并抑制其生物学效益,促进IL-12调控,抑制免疫球蛋白IgE,改善过敏现象[6]。此外,长期反复咳嗽易发生气道上皮基底膜逐渐增厚、腺体增生性肥大等现象。本文中治疗后观察组气道重塑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用药能够减轻气道内高炎性反应,改善气道重塑。过敏性咳嗽患儿气道内炎性反应发生多与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在气道并发生浸润相关,西替利嗪能够抑制IgE诱导功能与肥大细胞脱颗粒,阻碍炎性细胞聚集,使黏膜组织水肿减轻,气管血管通透性降低,从而使平滑肌松弛,解除痉挛,控制气道重塑的发生和发展[7]。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咳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用药缓解咳嗽效果更佳。患儿发作时呼吸道平滑肌痉挛,气管狭窄,从而引起咳嗽。且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刺激,夜间或凌晨时症状明显加重。西替利嗪可阻断组胺释放,抗过敏的效果,与β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发挥协同作用,共同减轻气道黏膜水肿、痉挛等症状,提高疗效。此外,用药安全性是治疗方案是否合理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本文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用药安全性尚可。但为了用药安全,治疗期间仍需严密监测患儿症状变化。
综上所述,两药联合能通过双重靶点作用于病灶,改善过敏性咳嗽患儿气道重塑指标,缓解咳嗽症状,对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一定影响,安全性尚可,建议临床使用。但同时本研究也有一定不足,包括样本量少、观察疗效较短等、未开展多中心研究等,须在未来进行深入研究并进一步规避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