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已发生深刻转变。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预算管理不仅需要考虑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还要兼顾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宏观调控的要求。国有企业的独特性质和背景使其预算管理面临的挑战尤为突出。为应对这些挑战,国有企业需要注重战略导向,确保每一个预算决策都与企业及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相一致。论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背景下预算管理的策略和实践,为国有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预算管理;国有企业;战略导向
【中图分类号】F275;F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9-0115-03
1 引言
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其涉及资源的分配、成本的控制、投资的决策,以及企业各个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协同合作。因此,如何确保预算管理真正服务于企业的长期战略,成为每个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然而,在众多企业中,国有企业因其独特的性质和背景,其预算管理的特点和挑战也与众不同。国有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满足社会责任和宏观调控的要求。这使得国有企業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需要更加注重战略导向,确保预算决策与国家和企业的长远利益相一致。
2 国有企业战略的特点
国有企业在其战略构建中体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国有企业往往在国家的整体经济和社会布局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战略目标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国家的发展规划、宏观调控以及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意味着国有企业的战略既要满足商业需求,又要与国家的长远规划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相协调。其次,国有企业通常拥有较为庞大的组织结构和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使得其战略制定和实施需要更多的协同和沟通,以确保各个部门和层级都能够对齐于同一个战略目标。最后,受国家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影响,国有企业的战略空间和自主性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同时也享有政府给予的某些权利和优势。总体来说,国有企业的战略不仅要反映其作为一个商业实体的目标和愿景,还要考虑到其在国家经济社会体系中的地位和责任,确保战略的全面性和长远性。
3 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
3.1 全面预算的定义
全面预算是一种综合性的预算方法,其囊括了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并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投资和融资等进行全盘计划和预测。与传统的预算方法相比,全面预算更注重整体性、协同性和长远性,旨在确保企业的各个部门、项目和业务线都与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全面预算不仅是一个数字和财务工具,更是一个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的工具,其反映了企业的经营哲学、文化和价值观。
3.2 全面预算的种类
全面预算可以根据其内容、时间范围和功能进行分类。从内容上看,可以将预算分为运营预算、资本预算和现金流预算等。其中,运营预算主要关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如销售、生产和行政管理等;资本预算主要关注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如购买固定资产或进行研发活动;现金流预算主要关注企业的现金收入和支出流动。从时间范围上看,预算可分为年度预算、季度预算和月度预算等。从功能上看,预算可以分为控制预算、规划预算和灵活预算等。其中,控制预算主要用于监控和比较实际业绩与预算目标的差异;规划预算注重未来的计划和目标设定;灵活预算则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3.3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主要集中在通过系统性的财务规划和控制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财务表现,其旨在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的短期和长期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全面预算,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其运营需求和财务状况,从而制定出符合其战略目标的决策。此外,全面预算管理强调对预算执行的持续监控和评估,以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优化其业务流程和财务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反馈机制,帮助企业不断学习和改进,以实现其长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在战略导向的国有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力图将组织的战略目标与日常运营决策相结合,确保企业在实现社会和经济目标方面的努力是协调一致的。
3.4 全面预算管理的步骤
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开始于预算的编制阶段,这个阶段要确定预算的目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及编制预算草案。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对其财务和运营目标进行明确,确保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对预算目标有清晰的理解。之后是预算的执行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按照预算计划进行操作,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以应对实际情况的变化。预算执行阶段要求企业密切监控预算实施的效果,并确保所有的活动与预算目标保持一致。最后一个阶段是预算的评估阶段,企业需要比较实际的运营结果和预算计划,分析差异,并从中调整和改进。预算评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理解预算管理的效果,还可以为下一个预算周期的规划提供宝贵的反馈和经验。通过这3个阶段的循环和反馈,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不断优化其财务和运营决策,实现其长期和短期的业务目标。
4 战略导向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融合路径
4.1 确保预算反映战略目标
确保预算反映战略目标,对所有企业至关重要,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这一点尤为关键。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除了追求经济效益之外,还肩负着满足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和履行社会责任等多重使命。因此,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往往更为复杂和多元。在这一背景下,预算不仅要反映企业的经济目标,还要涵盖其社会和政治目标。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预算不只是一个“数字游戏”或一个简单的财务规划工具,其是企业战略愿景的具体表达,是各个部门和员工行动的指南。在制定预算时,国有企业需要深入分析其所处的宏观环境,明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目标,并确保这些目标在预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此外,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编制预算时需考虑如何支持国家的长远战略,如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此外,由于国有企业的决策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预算制定的过程需要更为谨慎和细致。国有企业需确保预算中的每一项支出和投资都与其战略目标一致,并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带来实际的效益。
4.2 增强预算的灵活性以适应战略调整
在国有企业中,提高预算的灵活性以适应战略调整尤为关键。国有企业往往在宏观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承担着多种社会和经济职能,这就要求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能够迅速调整战略方向和业务重心。其中,灵活性并不仅仅意味着预算数字的调整,更多的是在战略层面的灵活应变,以确保企业能够及时把握市场机遇,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殊性质和使命,其战略调整往往产生更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预算不仅能够迅速适应战略的调整,还需要在调整过程中保持对国家与社会目标、经济效益的均衡考虑。在实际操作中,国有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强预算的灵活性。例如,通过实施滚动预算,企业可以定期更新预算目标和资源分配,以反映市场和经济环境的最新变化。同时,设置预算储备机制是一种有效策略,其可以为企业在面临突发事件或战略转变时提供额外的财务支持。此外,加强对预算制定和执行过程的灵活管理是提高预算灵活性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预算决策的响应速度和执行效率。同时,培养员工的战略思维和预算管理意识,有助于提高预算的执行效果,确保预算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战略目标的变化。
4.3 强化预算执行的战略监控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强化预算执行的战略监控尤为重要。国有企业不仅承载着追求经济效益的任务,而且要充分契合国家宏观调控和社会责任的目标。因此,预算执行不只是为了达成短期的经济指标,而是为了实现长远的战略愿景和使命。
国有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仅要看到数字和成本,更要看到背后的战略意图。这就要求企业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重大的决策和资源分配,都要与长期的战略目标进行匹配和对照。这种匹配性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战略监控机制,确保预算执行的每一步都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为此,国有企业首先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战略监控小组,由高层管理人员和专家组成,专门负责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定期的审查和评估。这个小组不仅要关注财务数据,更要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变化、技术进步和其他外部环境因素,确保预算执行始终与这些因素保持一致。其次,国有企业应考虑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以此帮助企业更为精准地实施战略监控。通过这些技术,企业可以实时监测市场变化,及时发现与战略目标的偏离情况,并迅速作出调整。最后,国有企业要重视员工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充分理解企业的战略意图,并在日常工作中为战略目标服务。只有当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对战略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并为之努力,预算执行的战略监控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推动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
4.4 培养以战略为中心的预算文化
为了确保预算管理真正服务于企业的长期战略,单纯依靠制度和流程是不够的,培养以战略为中心的预算文化更为关键。这种文化鼓励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员工深入理解公司的战略方向,并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地与之对齐。预算文化促进了跨部门的协作和沟通,确保每一项决策、每一笔开支都与企业的总体目标和策略相协调。这种文化不仅提高了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效率,更能够帮助员工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价值,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培养这种文化需要企业高层的领导和示范,同时,需要对员工进行持续的培训和教育,强调预算管理与战略执行之间的紧密联系。只有当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坚实的、以战略为中心的预算文化,预算管理才能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推动企业实现其长远的发展目标。
5 基于战略导向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策略
5.1 强化战略思维在预算制定中的地位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预算管理的责任和影响力都十分重大。因此,确保预算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尤为关键。在预算制定阶段,国有企业应强化战略思维的地位,确保所有预算决策均基于对企业长远发展和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深入理解。这意味着预算不应仅仅是一串数字或一份财务报表,而应该是企业战略的具体体现。每一项预算都应反映企业的战略方向,从而确保预算的实施能够推动企业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前进。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认识到,战略思维在预算制定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培训、沟通和示范,引导全体员工将战略目标融入日常的预算管理工作中,从而确保国有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5.2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在不断演变。传统的、刚性的预算制定方式可能会导致企业在应对突发事件或市场变化时反应迟缓。因此,为了保持竞争力并有效地利用资源,国有企业必须确保其预算制定具有足够的灵活性,能够迅速调整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这需要企业在预算制定时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为可能的市场变化或战略调整预留一定的空间。此外,企业应建立一套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预算与实际经营情况有较大偏差,可以迅速进行调整,确保资源得到最佳配置。通过这种方式,国有企业不仅可以确保其长远战略的稳定实施,还可以在短期內对市场变化作出迅速反应,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5.3 提高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水平和参与度
员工是预算制定与执行的关键参与者,他们对于战略导向预算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直接影响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首先,为了确保员工充分理解预算的战略导向,企业应当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明确预算不仅仅是财务数据,更是公司战略的反映和落地。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定期组织战略和预算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战等方式,使员工真正感受到预算与战略之间的紧密关系。此外,高层管理者应经常与员工进行交流,分享公司的战略愿景和方向,使员工明白自己在预算制定和执行中的角色和价值。
其次,提高员工的参与度是关键。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这不仅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的智慧资源,还能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提高其对预算制定的热情和执行的积极性。企业可以考虑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在预算制定中提出有价值建议的员工,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不仅是预算制定,预算执行和反馈过程中员工的参与同样重要。当员工看到自己的建议被采纳并产生实际效果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参与预算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而确保预算真正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
6 结语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的核心环节,已逐渐从简单的数字和财务规划转化为战略执行的重要手段。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其预算管理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和严峻,因为企业不仅要确保经济效益,还需要履行对国家和社会的多重责任。因此,将战略思维融入预算制定和执行的每一个细节,确保预算真正反映并支持企业的长远目标,成为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然而,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其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和流程,强化员工的培训和参与,培养一种以战略为中心的预算文化。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确保自身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茹君霞.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基于战略导向基础[J].中国市场,2022(28):154-156.
【2】张德龙.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上海商业,2022(10):135-137.
【3】陈涛涛.论战略导向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完善[J].中国中小企业,2022(12):90-92.
【4】孙鹏.基于战略视角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5):90-92.
【5】王晶晶.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现代商业,2023(12):87-90.
【作者简介】杨绍莉(1990-),女,福建厦门人,会計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