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韧性治理回应高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医疗挤兑风险*

2023-11-09 20:12柳小玉宁宁王璐张鑫苏映雪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风险韧性层面

柳小玉 ,宁宁,王璐,张鑫,苏映雪

(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当今社会,各种风险泛化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社会成为一个以风险为主题和特征的全球风险社会形态[1]。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逐步呈现出一种多发、频发的态势。在高风险社会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面前,医疗挤兑危机已经严重掣肘着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医疗挤兑”是指患者短时间内大量集中前往医疗体系进行诊治而导致医疗资源紧张的现象[2]。面对医疗挤兑困境,传统的治理模式难以对此进行有效回应,用韧性治理的手段能够提升医疗挤兑风险的抵抗、适应以及恢复能力。本文通过分析高风险社会视域下我国可能面临的医疗挤兑风险及背后深层次成因,并以韧性治理手段来破解医疗挤兑风险,旨在为国家防范和化解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各种未知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1 高风险社会视域下医疗挤兑风险的表现

医疗挤兑主要表现为医疗资源的挤兑。在高风险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下,重点体现在医护人员、紧急医疗救治资源、防治药品以及重点人群医疗需求的挤兑。

1.1 医护人员的挤兑

人力资源作为应急管理中最重要而又能动的因素[3],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至关重要。公立医院中从事重症和急救等专业的临床医师占比不足3%[4],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拥有专业技能的医生不足以支撑数量激增的患者,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医疗救治压力激增[5]。医护人员岗位具有特殊性,医院人流量大、空间密闭,极易出现医护人员感染和院内感染情况。医护人员的涉疫减员滞后于患者的医疗需求,影响医疗卫生体系的正常运转和群众的正常就医。

1.2 紧急医疗救治资源的挤兑

医疗机构的紧急医疗救治资源,是社会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重症病床短缺是我国医疗资源的一大短板[6], 2020年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中国每10万人ICU床位数仅为4.5张,远低于同期发达国家水平[7],ICU病床数落后于患者激增的医疗需求;急救诊断设备也无法应对数量激增的患者[8];在美国213个城市中,大部分医院的急救治疗设备出现短缺现象[9];120急救电话的呼入量激增,派车量增加近50%[10],导致急危重症患者因120呼入通道堵塞而耽误治疗[11],患者的生命安全面临极大威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紧急医疗救治资源不足与浪费的矛盾日益深化。

1.3 防治药品的挤兑

突发公共事件的爆发往往会出现某种药品供不应求的现象。自然灾害会通过影响药品生产商所需的原材料而导致药品供需矛盾突出[12]。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引发多国疯狂抢购防辐射药物[13];2022年12月初,某地感冒、退烧、抗病毒等防疫药品的日消费需求量增长到40万盒,相较于同年11月,日均需求量增长400%[14];欧盟的经济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药品短缺的结构性问题[15]。高风险社会所带来的各种难以预测的因素导致公众大量囤积防治药品,使药品供应面临中断风险,公众的囤积行为挤兑真正需要药品治疗患者的用药资源。

1.4 重点人群医疗需求的挤兑

老人、儿童、基础病患者是医疗服务的重点人群[16]。预计2035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30%[17]。有研究显示,急诊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占总比例的38.5%,是急诊科收治的主要人群[18]。老年人自身基础病较多,患病之后重症发病率较高 ,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更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卫生资源,医疗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有学者对某地基于灾难的儿科患者的医疗风险和需求进行量化,结果两者处于绝对失衡状态[19],重大风险来临时,能为儿科患者提供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数量较少,儿童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重点人群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往往更加具有脆弱性,医疗资源难免遭受挤兑。

2 高风险社会视域下医疗挤兑风险的成因

2.1 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

医疗挤兑的本质是医疗资源相对有限[20]。政府和市场作为医疗资源配置的两大手段[21]。政府应急准备不到位,短时间内无法调用充分的医疗资源满足患者需求,财政支持力度相对欠缺,医疗资源的冗余配置不足。同时,市场存在的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行为也会影响医疗资源的供应[22]。突发公共事件的爆发使公众感知到了生命和健康的威胁,容易发生恐慌性购买行为,囤积医疗资源,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的上升导致医疗挤兑的爆发。

2.2 医院协同性不足

协同治理理论强调多元主体之间协同配合,目的是实现各方共赢[23]。三级医院作为划分层级最高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都处于较高水平,成为患者就医的首选。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难以预测性和复杂性,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实战性不强,再加上基础弱、水平低、设备少、无法与大医院实现双向转诊机制,各层级医疗机构未能形成紧密联系的协同治理机制。

2.3 信息过载加重公众恐慌心理

“信息过载”是指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难以应对庞大的信息处理需求时所处的一种状态[24]。突发公共事件爆发时,社交媒体作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进入门槛低,信息鱼龙混杂,难以辨别。当市场供应不足和资源抢购的舆论蜂拥而至时,庞大的信息量超越公众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公众往往会失去理性判断,即使自身没有医疗救治的需求,也会超量购买和囤积医疗资源,来缓解由于难以预测的未知风险带来的恐慌和焦虑心理。

2.4 从众效应加剧医疗挤兑

在危机中,从众心理是社会环境对稀缺性的恐惧和对周围环境失控的结果,导致将囤积和准备活动作为一种应对机制[25]。当突发公共事件来临时,公众安全感缺失、内心焦虑、恐慌的状态油然而来。个体容易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而主动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部分舆论传播不明真相,群众缺乏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囤积、抢购不需要的药品和生活用品,挤兑真正需要治疗的患者的医疗资源。

3 以韧性治理回应高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医疗挤兑风险

医疗挤兑是多种风险冲突及不稳定因素耦合、叠加的结果,传统的风险治理模式主体相对单一化,而多主体参与合作的综合性、前瞻性的韧性治理模式能够有效应对医疗挤兑风险。

“韧性治理”理论主张积极适应和治理风险,而不是被动防范,从而建立更加全面的风险治理体系[26]。因此,在医疗挤兑风险治理的过程中引入韧性治理理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lanchet提出的卫生系统韧性治理的新概念框架,包括收集、整合和分析能力、预测和应对风险能力、协调和联系能力以及发展能力[27],本文以此作为理论支撑,从政府、医疗机构、媒体和公众三个层面的韧性治理策略来回应高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医疗挤兑风险,为未来更好地应对社会重大风险,夯实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打下基础。

3.1 提升医疗资源的冗余性建设

提前对医疗资源的储备量进行有效分析和整合有助于在重大风险突然爆发的情况下,灵活地规划和应对不确定事件带来的风险。突发公共事件爆发之后,医疗资源容易遭到首波冲击,事先充分了解各方医疗资源的储备情况才能避免将来可能发生的医疗挤兑风险。政府层面,政府应该了解现有资源和卫生系统存在的弱点,夯实医疗保障的基础,进一步扩大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的供给,优化应急资源的冗余配置。医疗机构层面,医院设备配置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现有药品资源的缺口,强化120急救资源统筹,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和老年人的急救转运,保护医院救治力量,关心爱护医护人员。媒体和公众层面,宣传可靠信息,缓解公众的恐慌心理,防止抢购和囤积等从众行为的发生,挤兑重症患者的医疗资源。

3.2 建立医疗挤兑风险的预防与规避机制

当今社会,复杂和难以确定性是风险的基本特征[28],建立持续和规范的风险预警与规避机制,是防止医疗挤兑风险发生的关键策略。政府层面,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增强药品、紧急医疗救治设备以及医疗救援力量等资源的灵活性,建立集风险预警与评估为一体的专职政府机构,依靠先进技术打造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医院层面,促进风险的发现与识别,对医务人员定期培训,提高对不安全事件的认知并及时上报,建设风险预警监测平台,对异常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规避医疗挤兑风险的发生。媒体和公众层面,发挥媒体信息共享的作用,对不利于公众生活的社会舆论要及时发现,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地消除对公众造成的不良影响、缓解公众的恐慌情绪。

3.3 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

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不仅仅是某个主体的单方治理,而是政府、医疗机构、公众多元主体之间的有效参与和协同治理。政府层面,政府作为最基本的治理主体,规范市场存在的哄抬物价等不合法行为,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缩小与高水平医院的差距,促进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协同治理。在医院层面,建立分级诊疗机制,提升基层医生的诊治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有效筛分,及时转诊。同时,促进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互助机制的建设,对基层医院的医生提供线上指导。在媒体和公众层面,在危机情境下,社交媒体赋能政府治理,政府通过对社交媒体发布的官方信息能够提高公众在危机时期的遵从性,防止信息过载而造成焦虑恐慌现象,稳定社会秩序。

3.4 利用互联网医疗助推韧性治理

互联网医疗在应对社会重大风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有效提升韧性治理能力。政府层面,政府应加大投入,促进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普及,及时制定和完善互联网医疗的配套措施,注重培养兼顾医学和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互联网医疗的高质量发展。医疗机构层面,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建设,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为患者开展专业的治疗指导、在线问诊、在线开药、心理咨询等业务,缓解医院的挤兑现象。媒体和公众层面,媒体应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对信息的内容和质量严格把控,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防止发生大范围的社会恐慌。

4 结语

进入高风险社会,防止医疗挤兑风险的发生应该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以韧性治理的手段回应未来可能面临的医疗挤兑风险是一次大考。本文探讨了高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医疗挤兑风险及背后成因,并提出了韧性治理策略,为建设更加具有韧性的卫生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高风险韧性层面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上海市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
睿岐喘咳灵治疗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证经验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高风险英语考试作文评分员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