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期货发展现状、机遇及挑战

2023-11-08 07:28:14王梦圆陶红军
中国猪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套期期货生猪

王梦圆 陶红军

(1 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200;2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重庆 400031)

1 生猪期货的发展现状

2001 年,我国启动了对生猪期货的研究,其中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和考证,直至2021 年1 月8 日我国生猪期货才正式挂牌上市,生猪也成为国内首个活体交割的期货品种[1,2]。我国生猪期货上市以来,生猪养殖相关企业给予了高度关注并积极响应[3]。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数据,2022 年我国生猪期货合约总成交量达827.93 万手,日均持仓量9.64 万手,交割667 手(16 吨/手)。2023 年1 月我国生猪期货交易量为52.3 万手,同比增长3.05%;成交金额为1 311.27 亿元,同比增长12.7%;成交均价为25.07 万元/手,相比2022 年同期增长2.14 万元/手(表1)。

表1 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成交情况统计表

大连商品交易所选取的生猪期货交易标的是瘦肉型商品猪,如表2 所示,生猪期货采用实物交割,交割单位为16 吨/手。交割质量标准主要依据《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交割质量标准(F/DCELH001-2021)》,如果均重、单体体重或者外观不符合交割质量标准,都实行贴水扣价。生猪期货合约的交割月份为1、3、5、7、9、11 月,这些期货合约价格可以为市场提供6 个月左右的连续价格参考。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 000 余家生猪产业客户参与了生猪期货交易,覆盖11 个省份。中粮家佳康食品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产业链上市企业、龙头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大型养殖户参与期货交易的态势已基本形成,中小养殖户也通过“保险+期货”项目积极参与生猪期货市场[4]。

表2 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交易信息

2 生猪期货发展的SWOT 分析

2.1 我国生猪期货发展优势分析

2.1.1 生猪期货有利于完善生猪价格形成机制

在我国生猪现货市场,生猪价格非常容易受到“猪周期”的影响而产生剧烈波动,价格长期不稳定。我国生猪价格的波动,一方面是由生猪市场生产的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大量散养户无序进入和退出生猪生养殖行业导致的。首先,生猪具有生产周期长和产业链长的特点,养猪生产决策与销售的时间点存在较大差异,使得调节产能需要一定时期[5]。生猪生产与销售之间的滞后性,容易造成猪价剧烈波动;其次,生猪养殖规模较小会导致市场价格信息传递慢,我国生猪散养户对生猪市场供求状况和生猪价格走势的预判缺乏前瞻性,导致生猪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生猪期货的1、3、5、7、9、11 月份到期合约价格,可以为生猪企业决策提供过去的生猪价格信息、当前的生猪价格信息和未来的生猪价格预期[6]。这些期货价格是基于真实的生猪市场交易形成的,其价格反应具有前瞻性和合理性,可以为现货价格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由图1 可知,当期货市场价格上涨和下跌时,现货市场价格也会随之变动,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走势会逐渐趋于一致,特别是在交割月份[7]。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利于提高生猪市场价格透明度,可以更好地完善我国生猪价格形成机制[8]。此外,生猪期货的发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熨平“猪周期”的价格波动,使其变动更加平缓,对助力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9]。

图1 2023 年3 月11 日至6 月3 日我国生猪期货和现货价格波动走势分析

2.1.2 生猪期货可以规避生猪市场交易风险

长期以来,“猪周期”给我国生猪养殖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而生猪期货的上市为生猪相关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提供了契机,可以帮助其规避在现货市场上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10]。生猪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可以在生猪期货市场上适时购买或售出生猪期货合约,并在预期的水平上提前锁定购买价格或销售价格。具体来说,对于生猪养殖企业和农户来说,在生猪市场的“熊市”,选择在豆粕、玉米期货上进行买入套期保值、在生猪期货市场进行卖出套期保值,可以提前锁定饲料购买成本和生猪销售利润,规避生猪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同时,对于生猪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则是可以直接在期货市场上购买生猪期货合约,以便于将生猪采购成本提前锁定在预期水平上,规避生猪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2021 年初,广东省江门市1 家生猪养殖企业为了提前锁定生猪销售价格和利润,根据2021 年9 月和2022 年1 月预计的生猪出栏情况,在生猪期货市场设置卖出套期保值头寸,以29 000 元/吨的价格分别卖出生猪期货2109 和2201 两个合约。随后生猪期现货价格下跌,该公司以25 000 元/吨的价格平仓。如果该企业未对生猪现货进行套期保值,生猪现货出栏时的价格将从26 000 元/吨下跌至25 000 元/吨,企业销售生猪亏损1 000 元/吨,而期货套期保值有效抵消了生猪现货价格下跌导致的损失。因此,生猪上下游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套期保值工具,很好地规避在现货市场上的经营风险。

2.1.3 生猪期货可以稳定生猪产业发展

生猪存在繁殖周期,生猪养殖主体的成本投入与收益回报之间存在10 个月左右的时间差,养殖主体往往根据当期利润产生的利润预期决定下一期生猪的产量。同时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经营者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较弱,养殖户严重依赖上年度的生猪价格来决定本年度的养殖规模,导致生猪价格变动引发的生猪产量变动远远大于需求端的变动。生猪期货的上市,使生猪养殖者经营决策时有充分的信息参考,即通过生猪期货市场的交易信息充分了解生猪市场行情。由于期货的标的都是远期合约,种猪培育、生猪养殖、猪肉加工及贸易各环节均能够根据期货价格指导的生猪市场行情调整经营决策,在完整的生猪价格信息基础上,合理控制生猪饲养成本、饲养规模和饲养周期,减少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盲目性。此外,2022 年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合约价格被政府部门多次引用,作为制定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的参考。依据生猪完整的价格信息准确了解生猪市场供求趋势,使得政府部门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可以更有针对性,更科学引导生猪行业调整规模和方向,实现生猪市场稳定发展、保障供给的调控目标[1]。

2.2 我国生猪期货发展劣势分析

2.2.1 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

我国生猪养殖以散养户为主,分散化程度较高[2],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1 年我国散养户在全部生猪养殖场总数中的占比仍然保持在90%以上。而生猪期货对于直接参与生猪期货交割的生猪养殖企业赋予了一定条件,其中“自繁自养”的养殖企业年出栏量不低于5×104头,“养殖企业+农户”所有出栏量不低于50×104头,这些将很多达不到标准的中小型养殖户“拒之门外”,散养户和农民短期内很难触及到生猪期货,导致许多小型生猪养殖者在期货市场中的参与度不高。

2.2.2 各地生猪市场标准不统一

我国各地都有生猪养殖场,生猪品种多达100 余种,很多地方猪品种的瘦肉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且生猪品种难以完全统一;此外,各地生猪养殖的方式不同、生猪出栏标准不统一,也会导致生猪的质量不同,制约了质量标准的统一。这些差异最终会造成期货合约设计中交割等级难以确定、质检难度增加,到真正交割时还可能出现品质分歧,制约了生猪期货功能的发挥。

2.3 我国生猪期货发展机遇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与环保政策助推下,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猪场比重从2007 年的21.8%提高到了2020 年的57%。尤其是在经历了2018年的非洲猪瘟疫情后,小规模散户由于防疫措施不标准、资金投入有限、生产效率低下被迫退出市场,规模化养猪场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强带动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进程发展,如牧原股份、新希望等集团化养殖场的快速扩张。2022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稳定我国生猪生产基础产能,防止猪肉生产大起大落。此条件下,生猪期货可以很好地助推我国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促进原有的小规模、分散生猪养殖企业向“企业+农户”“合作社”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化养殖水平[12]。

2.4 我国生猪期货发展面临的挑战

2.4.1 交割标的难以标准化

目前我国生猪期货采取的是活体实物交割的方式,对生猪交割地点、交割质量都规定了标准,但实物交割还存在一些问题[10]。第一,交易标的质量难统一;期货交割的商品一般需要标准化,而生猪期货作为一种活体实物交割的期货产品,在生猪品质、重量、膘厚等方面很难完全标准化。第二,交易标的成本高;生猪期货采取活体实物交割的方式,交割成本较高。需要将标的物运送到指定的地点进行交割,包含着运输和仓储费用。长距离的运输会导致活猪的死亡率难以估计,生猪的不耐储存性也导致其成本增加,还要防范生猪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增加相应检疫、防疫成本。第三,交易标的难以储存;生猪期货这种活畜产品期货,与传统的小麦、大豆等农产品期货有所不同,后者在储存较长时间后还可以用于期货市场交割,而活猪在达到近期期货合约规定的可交割体重标准时,无法因为交易价格条件没有达到预期而进一步储存。

2.4.2 期货市场风险较大

由于我国农户生猪散养模式依然比较突出,缺乏专业的期货交易人才,且大部分农户对生猪期货的利用还不成熟,如果盲目进入期货市场反而会提高养殖经营的风险性;与其他金融工具相比,期货在资金量和专业操作方面参与门槛较高,这虽然阻止了散户因资金少而影响期货盘面,但也增加了生猪期货交易市场因生猪流动数量不足带来的风险。生猪期货交易还存在被操纵的风险,如一些投机者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操纵市场来获取利益,这种行为会对正常市场交易造成影响。

3 对策及建议

3.1 提升生猪规模化程度

生猪期货的发展必须依赖完善的现货市场,其中提升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尤为重要[11]。规模化生猪养殖在生产效率、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抵御风险能力也更强。政府需要继续加大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力度,落实基建、财政、金融、用地、环保等长效性扶持政策,支持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完善动物防疫、无害化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提升生猪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水平。借鉴发达国家生猪养殖的经验,帮助规模养猪场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提高其竞争能力。

3.2 完善期货合约设计和质量标准方案

活猪交割环节的质量标准包括生猪出栏重量和外观指标,因此,要合理规划生猪质检规范,对标的猪的各种特征需细化标准,明确期货合约交割的品质等级[12]。同时,在期货合约交割时也需要考虑各地的生猪供需情况、生猪屠宰企业收购标准等实际因素,根据现实生产情况选择合适的标准,从而保障期货合约设计的合理性。生猪期货在交割过程中,需要遵循《动物防疫法》《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交割过程相关规定要求。学习美国等成熟生猪期货市场交割方式的经验,在生猪市场发展到一定水平时,逐步推进生猪期货采取现金交割的方式。

3.3 引导企业利用生猪期货套期保值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还是以散户和小规模养殖为主,需要地方政府向基层农户和养殖主体宣传简单的知识,普及生猪期货套期保值工具和基础金融知识。借鉴美国、韩国等国家生猪期货的成功经验,派遣人员进行国际生猪期货相关操作的交流学习。以此对期货市场参与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期货知识培训,提升生猪期货交易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增强理性投资能力。

4 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生猪期货在经历了2 年多的发展,已具雏形,这也标志着我国养猪产业进入了市场化的高级阶段。生猪期货的发展有利于完善生猪价格形成机制、规避生猪市场交易风险、稳定我国生猪产业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各地生猪市场标准不统一、交割标的难以标准化、期货市场投机风险较大等问题。需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政策,通过完善期货合约设计和质量标准方案、引导企业利用生猪期货套期保值,使生猪期货助推我国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猜你喜欢
套期期货生猪
对企业套期保值与投机的思考
山西财税(2023年8期)2023-12-28 08:06:00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
解码套期保值会计
中国外汇(2019年7期)2019-07-13 05:44:56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农家之友(2018年12期)2018-03-12 00:50:34
生猪期货离我们还有多远?
基于套期有效性视角的新旧套期会计准则对比研究
山西农经(2017年5期)2017-06-07 08:22:44
中粮期货 忠良品格
农经(2017年1期)2017-01-17 07:23:24
期货立法正在起草中
法人(2014年2期)2014-02-27 10: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