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崇一,戴希望,刘 杰,许霄九,厉姗姗,吴淋淋,王珊珊,张 安
(金华市人民医院·浙江 金华 321000)
慢性盆腔炎妇科高发病率的炎性疾病,以腰骶部酸痛、小腹坠胀、白带异常为常见表现,可诱发月经不调、异位妊娠、不孕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1]。西医治疗本病以抑菌抗炎、控制症状为主,由于盆腔特殊的解剖结构,通常难以根治,易迁延不愈、反复发作[2]。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多样,不仅能改善体质和缓解症状,而且在减少复发、改善预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3-4]。笔者以中成药康妇炎胶囊为对照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了自拟除湿活血化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CRP水平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该临床观察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择本院2019年2月—2022年2月妇科门诊收治的11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5 例。对照组年龄22~59 岁,平均(43.25±6.50)岁;病程6~52 个月,平均(26.28±4.13)月;生育史:无25 例、1 次16 例、2 次及以上14 例。观察组年龄23~57岁,平均(42.78±6.67)岁;病程7~51个月,平均(25.83±4.25)个月;生育史:无23 例、1 次17 例、2 次及以上15 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诊断标准 慢性盆腔炎诊断和中医辨证分别依照“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2019修订版)”[5]和“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
1.3 纳入标准 1)患者对该临床观察知情同意;2)患者年龄≥22 岁,已婚女性;3)符合上述慢性盆腔炎的西医诊断和湿热瘀结型中医辨证标准;4)近1 个月内未服用过影响内分泌激素或解热镇痛类药物。
1.4 排除标准 1)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等其他妇科疾病者及内分泌代谢疾病者;2)伴有心、脑、肝、肾等严重功能障碍,或存在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者;3)患有恶性肿瘤、结核病、精神疾病或神经系统病变者;4)妊娠期、哺乳期女性;5)对本临床观察用药及其有效成分过敏者;6)临床及随访资料不全者;7)依从性较差者。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禁食油腻辛辣食物、禁忌烟酒及性生活,给予高蛋白清淡饮食,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贴身衣物,避免盆浴,以防生殖道感染。对照组采取康妇炎胶囊治疗(山东步长神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5634,生产批号:J20190123,规格:0.4 g×24粒)口服,1日3次,1次2 粒。观察组给予自拟除湿活血化瘀方治疗。方剂组成:益母草30 g,茯苓、山药、白术、薏苡仁、蒲公英、紫花地丁、丹参各15 g,车前子、黄柏、赤芍、牡丹皮、延胡索各12 g,桃仁、莪术、三棱各9 g,随证加减,每日1 剂,先用清水浸泡中药30 min,武火煎开后,改文火煎30 min,将药液滤出,复加水再煎30 min,二煎混合,煎得药液约300 mL,分早晚温服。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经期停药,治疗后均随访3个月。
2.2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盆腔炎”的疗效标准。
2.3 观察指标 1)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下腹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按无计0 分、轻度计2 分、中度计4 分、重度计6 分。2)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检测仪进行检测;3)两组患者血清CRP(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空腹静脉采血,送实验室检测血清CRP水平,检测方法为免疫比浊法。4)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
3.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比较
3.5 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复发率比较 随访3个月,对照组复发率为18.8%(3/16),观察组复发率为7.4%(2/27);对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现阶段的研究认为,慢性盆腔炎的发生主要由急性盆腔炎未得到彻底治疗,迁延失治误治所致,在其进展的过程中,常可引起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外阴炎等[7]。故而,本病的治疗应以改善患者生殖系统的整体健康为主。中成药康妇炎胶囊由蒲公英、败酱草、赤芍、薏苡仁、苍术、当归、川芎、香附、泽泻、白花蛇舌草、延胡索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瘀行滞,对妇科炎症均有一定疗效,尤其用于慢性盆腔炎时,可有效除湿止带,抑制炎症反应[8],故对照组选用此药。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带下病” “妇人腹痛”“癓瘕”等范畴,《中医妇科学》把慢性盆腔炎分为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瘀阻,气虚血瘀4种证型[9],本文讨论的为临床常见证型湿热瘀结型。患者最初常因体质虚弱、外感湿热之邪,湿为阴邪,其性趋下,女子胞居于下焦,易受湿邪侵犯,又因治疗不当、反复感染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损伤脾阳,脾失健运,脾虚则生内湿,湿郁日久化热,湿热蕴积于下焦,影响冲任,损伤带脉,故而患者出现下腹痛,带下异常。湿性粘滞,易阻气机,易致三焦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血行瘀滞,瘀阻胞宫,不通而痛,湿瘀交阻,病程缠绵。基于此笔者清热解毒除湿、活血祛瘀行气为主要治法,自拟除湿活血祛瘀方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方中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健脾利水渗湿;车前子清热利水通淋;山药平补肺、脾、肾以助水液代谢正常;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紫花地丁为治“痈肿疔毒通用之药”(《本草正义》),其苦泄辛散,能凉血解毒、散痈消肿;蒲公英味苦甘、性寒,能清热解毒利尿、消痈散结;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赤芍味苦、性寒,有凉血活血之功效,善清血分实热,散瘀血留滞;牡丹皮清热化瘀;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可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桃仁活血化瘀;三棱性味辛苦平温、莪术性味辛苦温,二者均有破血逐瘀、消积止痛之功,相须而使;益母草利尿消肿、活血祛瘀调经、清热解毒,常用治月经不调、瘀血腹痛;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调经止痛。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蒲公英有抑菌抗炎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妇人腹痛、带下病等)[10];薏苡仁有抗炎、镇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11];赤芍含有的主要成分芍药总苷有抗炎、抗凝等作用[12];丹参有改善微循环、以及抑菌抗炎、提高免疫活性作用[13];三棱、莪术均具有改善血液流变血、抗血栓、抗炎等作用[14];山药中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等作用[15]。本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采用自拟除湿活血祛瘀方的观察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9.1%、94.5%,明显高于采用康妇炎胶囊治疗的对照组之29.1%和81.8%;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下腹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等湿热瘀结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观察组减低更为显著;
炎性反应标志物血清CRP的检测对诊断及了解慢性盆腔炎患者炎症消长有着重要临床意义[16]。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维持或恢复内环境的稳定,对慢性盆腔炎的转归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均有促进作用[17]。慢性盆腔炎的发病机制与血液循环障碍,特别是与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此类患者血液处于黏、浓、聚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值明显增高[18]。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组间比较观察组减低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自拟除湿活血化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具有较高痊愈率、总有效率,且短期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中成药治疗,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