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佳雯,李丹丹,梁伶俐
(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四病区·浙江 丽水 323000)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多数脑梗死患者会出现偏瘫等运动功能障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探究针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有效可行的治疗措施,减少其致残率,己经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后遗症恢复治疗效果已得到临床证实,其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1-2]。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有确切疗效[3-5]。本研究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在西医基础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祛痰通络汤,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6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均为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随机数乱数法分为2 组,观察组34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9.4±6.3)岁;病程1~2 个月9例,3~4 个月13 例,5~6 个月12 例;利手侧偏瘫者19 例,非利手侧偏瘫者15 例。对照组34 例患者,男性22 例,女性12 例;年龄47~74 岁,平均年龄(60.6±6.5)岁;病程1~2 个月11例,3~4 个月10例,5~6 个月13 例;利手侧偏瘫者20 例,非利手侧偏瘫者14 例。2 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6-7];2)首次发病伴偏瘫;3)2 周≤病程≤6个月;4)生命体征平稳;5)年龄45~75岁,男女不限;6)意识清楚,能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者;7)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8)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 1)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炎、脑干梗死者;2)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由癫痫、癔症、脑寄生虫病、脑部肿瘤、脑外伤等疾病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者;4)伴有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5)合并有血液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者;6)存在精神、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7)严重关节畸形影响功能恢复者;8)对本药物组成成分过敏及过敏体质者;9)依从性差者。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按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中的二级预防方案进行[8],康复训练方案以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如Bobath技术等)、运动再学习方法、作业疗法等为主,注意各项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视患者动作完成情况和耐受程度科学调整训练时间及强度,不能使患者感到过度疲劳,或增加患者全身痉挛程度[9]。观察组在接受上述治疗同期给予自拟祛痰通络汤,方药组成:法半夏10 g,茯苓20 g,白术15 g,胆南星8 g,天竺黄10 g,天麻10 g,丹参30 g,红花10 g,地龙10 g,鸡血藤15 g,全瓜蒌20 g,山楂15 g;服用方法:上方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各1次饭后口服,上方由本院中药房煎药室统一代煎,连续服用 4 周。
2.2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10],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疗效,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
2.3 观察指标 1)NIHSS评分: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0],总分42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2)肢体功能评分: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11]评分,总分为100分(包括上肢 66分,下肢34分),每部分按执行能力分为3 个等级进行评分,计为 0分、 1分、2分,分值越高,说明运动执行能力越强。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12]评估,对患者进餐、穿衣、行走、如厕等日常活动的独立性进行综合评定,该量表包括10个项目,依据需要帮助的程度分为0分、5分、10分、15 分4个等级,总分值为100分,≥60分为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20~40分为生活依赖明显,≤20分为生活完全依赖。4)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和用药的安全性。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3.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分)
3.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3.5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各项实验室指标未见异常改变。
脑卒中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大部分患者都遗留有各种功能障碍,其中包括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偏瘫属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是脑卒后治疗的关键。西医治疗主要是控制危险因素,给予二级预防,避免复发,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偏瘫的现代康复训练方法主要有神经生理学疗法和运动再学习法、Rood 技术、Bobath 技术、Brunnstrom 技术等。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康复疗法可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13]。中医对脑梗死恢复期的治疗有内服中药、针灸、按摩等方法,并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广泛应用[14-17]。脑卒中恢复期偏瘫属于中医“中风”“偏枯”范畴,多从痰瘀论治。脏腑功能失调,痰浊内生,壅滞脉络,上蒙清窍;血运迟滞,瘀血阻滞脑络;痰瘀互结,搏阻脑络经脉而致中风,肢体麻木不仁,偏枯失用,半身不遂,痰瘀互结是病机关键。应以痰瘀同治,祛痰化瘀通络为治疗原则。本研究采用的祛痰通络汤组方中,法半夏有燥湿化痰的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痰饮眩悸、风痰眩晕以及痰厥头痛等;全瓜蒌润肺化痰散结;胆南星燥湿化痰、祛风解痉,适于痰涎壅滞经络的偏瘫;天竺黄清热豁痰、凉心定惊;天麻祛风通络、息风止痉、平抑肝阳,治中风手足不遂;地龙清热息风、通行经络,常用于中风后经络不利,半身不遂;丹参、红花活血化瘀、通经活络;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筋活络;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健脾利水渗湿;山楂行血祛瘀。全方共奏祛痰逐瘀,通经活络之功效,痰清瘀祛,经通络活,肢体功能自然恢复。
本文结果显示:2 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肢体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降低或提高均显著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愈显率较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祛痰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技术更有利于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