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极针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3-11-08 02:58郜丽晓王春回陈凤翔左海红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寒凝针法血瘀

叶 双,郜丽晓,王春回,陈凤翔,左海红

(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浙江 永康 321300)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无生殖器器质性病变的痛经,是女性常见病,表现为月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全球约80%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痛经,青春期女性原发性痛经的发病率在69%~84%[1]。发病原因复杂,工作和生活压力过大、贪食冷饮、睡眠不足等是导致痛经的重要因素[2]。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与经期子宫内膜释放大量前列腺素,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子宫内血管挛缩,使子宫平滑肌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最终引起痛经的一系列症状[3]。目前西医治疗主要给予非麻醉性镇痛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等[4],虽然减轻疼痛效果明显,但痛经易复发,且因药物的副作用,患者接受度不高。中医治疗辨证施治、标本兼治,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方法简便,毒副作用小的优势,其中立极针法为气化针法,相较于传统针法具有取穴少、无痛、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的特点[5]。寒凝血瘀是原发性痛经患者最常见证候[6]。笔者选取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立极针法联合中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90 例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 例,年龄14~30岁,平均年龄(23.51±4.49)岁;病程最短4 个月,最长2 年,平均(15.27±3.82)月;痛经程度(VAS)评分4~8 分,平均(6.88±1.75)分。观察组45 例,年龄15~28岁,平均年龄(22.83±4.52)岁;病程最短5 个月,最长2.5 年,平均(14.68±3.75)月;痛经程度(VAS)评分4~8 分,平均(6.82±1.72)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原发性痛经西医诊断标准[7]和中医“痛经”寒凝血瘀型辨证标准[8];2)年龄14~30 岁,月经周期规律,痛经病程3 个月以上;3)患者本人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继发性痛经患者;2)就诊前服用过止痛药、镇静药或前1个月经周期接受过针刺、艾灸等中医治疗者;3)合并实质脏器和造血、免疫、内分泌系统严重疾病者;4)哺乳期妇女;5)精神疾病患者;6)惧怕针刺和对使用药物过敏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立极针法治疗[9]。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常规消毒后,选用规格为汉医牌0.20 mm×25 mm一次性针灸针,依右火连、左火串、左火连、右火串顺序进行针刺,火连穴进针15~25 mm,火串穴进针10~15 mm,有酸麻胀痛感即可,留针30 min,先出双火串,后出双火连;出火连时,边捻转边令患者缓慢深长的呼吸5 次,最后出针;于每次月经来潮前5 天接受治疗,每天1次,连续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患者在立极针法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口服治疗,药方组成:吴茱萸15 g、小茴香15 g、紫石英10 g、肉桂5 g、当归15 g、川芎15 g、白芍12 g、延胡索15 g、益母草12 g、香附10 g、丹参10 g、甘草6 g;失眠者加酸枣仁、茯神、大枣;烦躁易怒者加柴胡、乌药;腰酸者加狗脊、桑寄生;月经量少加熟地黄、鸡血藤;经行不畅有血块加红花、泽兰;便溏者加白术、莲子;日1 剂,水煎取汁适量分2 份,早晚2 次口服,于经行前5 天开始用药,用药7 d;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

2.2 疗效标准 按“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之“痛经”疗效标准判定。

2.3 观察指标及测定

2.3.1 痛经评分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10]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程度,0分示无痛,10 分示剧痛。2)采用COX 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11]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8 个痛经常见伴随症状(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程度(无、轻、中、重、非常严重)和持续时间(0、<3 h、3~7 h、7~24 h、>24 h)按5 个等级分别计0~4 分。

2.3.2 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采用全自动血液黏度动态分析仪(South90JS3,济南博坤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和血浆黏度。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痛经程度及痛经伴随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痛经程度和伴随症状评分比较分)

3.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4 讨论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有调查研究显示,在我国有33.19%女性有痛经经历,其中75 %为原发性痛经[12]。初潮时发生率低,之后逐渐升高。16~18 岁达顶峰,30~35岁时开始下降[13]。其发病有增高趋势,严重影响年轻女性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西药对症治疗因副作用明显使用受限,中医药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14]。原发性痛经中医称之为“经行腹痛”,病位在子宫、冲任,中医辨证以实证居多,湿滞、寒凝、血瘀为常见证素[15];寒凝血瘀最为常见,占痛经中医辨证的36.8%,无论发作时间还是病程长短其发生率均居首位,疼痛评分明显偏高,北方高于南方[16]。寒凝血瘀型患者多因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经期贪凉饮冷,导致寒客冲任,与血相博, 致冲任、胞宫气血失畅,逢经期气血下注,子宫气血愈加壅滞,不通则痛,而发痛经。治当温经化瘀、散寒止痛。 立极针法,取穴少,操作简便,通三焦阳气,补命门之相火,破除阴寒,调动气机,起到平衡阴阳、除寒化湿的作用,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不但有良好的止痛作用,而且可改善阳虚体质,温暖子宫[17]。中药方中吴茱萸温暖脾肾、散寒止痛;小茴香温肾暖肝、散寒止痛;紫石英温肾助阳、暖胞宫、调冲任;肉桂辛散温通,行气血、运经脉,散寒止痛,作用温和持久,治命门火衰所致宫冷;当归活血补血、调经止痛,善治血虚血瘀寒凝之腹痛;川芎为妇科之要药,活血行气止痛,下调经水,中开郁结;白芍缓急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味辛性温,配小茴香、吴茱萸治疗寒凝血瘀之痛经;益母草活血调经、祛瘀通经,治血滞经闭、痛经;香附调经止痛;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众药相合,共奏温经散寒、活血祛瘀、调经止痛之效用。本文观察结果可知:立极针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可明显缓解痛经的小腹疼痛,改善痛经伴随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原发性痛经患者因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子宫多呈缺血缺氧状态,有研究证实痛经患者血液呈浓、黏、凝、聚状态;尤其是寒凝证,申松希等[18]通过实验证实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本文观察哈结果可见立极针法联合中药口服可明显降低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低、中、高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

综上所述,立极针法联合中药口服可有效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缓解疼痛,通过调节血液流变状态改善子宫肌缺血缺氧是其作用途径之一;其他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寒凝针法血瘀
杜小利教授辨治痛经临床经验撷英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研究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