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台:孔子陈蔡绝粮地

2023-11-08 19:34:25小河
协商论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弦歌淮阳书院

小河

弦歌臺是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被困于陈蔡(今淮阳)绝粮七日仍弦歌不止的地方。历代陈人在此建祠,教化后人不忘孔子的困苦与艰辛。如今,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的弦歌台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被誉为“陈州七台八景”之一。

弦歌台位于淮阳城西南隅龙湖中,四面环水。东汉时期,淮阳为陈国,《太平寰宇记》记载,此台为陈敬王弩台。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为纪念孔子在陈绝粮七日弦歌不止,移孔子庙于该台。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知州戴昕建庙设木主,名“厄台祠”。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知州倪诰重建,塑孔子像于其中,左右列四科之贤。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巡按御史谭缵增拓大殿七间,改称“绝粮祠”;建后堂,日“知德书院”,明万历初年(公元1573年)更名为“四科书院”。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巡按御史赵继本将其更名为“弦歌台”,庙正殿七间,门二座,皆高台危壁巍然可仰。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睢陈道徐即登复建讲堂数楹,榜日“仰止轩”,后堂更名为“崇正书院”,增其门日“美富之门”。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后堂更名为“思鲁书院”。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后堂易名为“弦歌书院”,沿用至今。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修葺墙垣,植以松柏。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重修,正门上方嵌“弦歌台”三字石匾额,是翰林院学院学士揆叙所书。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重修大成殿,绿色琉璃瓦覆顶,周围有回廊,廊下二十四根青石方柱,塑一圣十哲像。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建东西斋房二十四间。后来,弦歌台饱经风霜,建筑损毁惨重。

1995年起,弦歌台交由相关部门管理,对大门、二门、东西配殿、大殿进行修复。1998年,恢复东西厢房六间,2006年至2008年恢复弦歌书院十六间,建照壁、石牌坊等。

如今的弦歌台整体布局为三进式,南北依次为正门、戟门、大成殿、弦歌书院,两侧为东西厢房。

弦歌台正门共有三个门道,历来只开东侧门。据传说,因孔子是大成至圣先师,无论布衣百姓,还是帝王将相,对他都很尊崇。中间的正门是供皇帝进出的,西侧门是有罪臣民需要赎罪的通道,东侧门是文武官员黎民百姓的通道。

戟门,即立戟之门。因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而得名。唐朝时,庙社宫殿始有设戟之制。唐玄宗于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尊孔子为文宣王,为彰显孔庙地位的显赫,故孔庙皆设戟门。武官朝圣必须解甲卸剑于此门前,以示对孔子的尊崇。

大成殿是孔庙主殿独有的殿名,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此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式,内塑孔子圣像及十哲像。正门两侧石柱上有联日“堂上弦歌七日不能容大道,庭前俎豆千年犹自仰高山”,意思是赞扬孔子在陈绝粮七日仍弦歌讲经不止,其治国之道不能被统治者所接受,而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却把孔子的思想尊崇得像高山一样,并在庭前摆上祭品来纪念这位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认为,孔子陈蔡绝粮是“圣人齐日月之明,不能违日月之道”。

大殿内正位坐像是孔子的塑像。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的先祖是宋国贵族,原籍是今河南夏邑,其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统治集团的权力斗争中惨遭失败,导致其五世祖木金父逃到鲁国,家庭地位下降。到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这一代,只是个一般武士,因武功被封为陬邑大夫,但只有禄田,没有封地,更不能世袭。孔子三岁丧父,母子相依,无依无靠,为了生计,曾给富家放过牛羊,办过丧事,做过吹鼓手,还做过“乘田”(管放牧牲畜)和“委史”(管仓库的小吏)。孔子从小勤奋好学,他青年时期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十五岁前,在母亲的拼命支持下,上平民启蒙学校;十五岁后,因家贫转入自学。孔子自学成才,到三十岁已很有名气。五十一岁时,孔子被任命为鲁国中都宰,上任一年后,因政绩显著,晋升为司空,后又晋升为大司寇,执掌全国的治安、司法。

孔子五十五岁时,开始了他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流离生活。他先后两次到卫国,居留时间长达十年,却未能得到卫国重用。孔子三次赴陈,累计在陈四年。在陈的四年中,对他创立儒家学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就是在陈期间形成并明确提出的。六十八岁时,孔子结束了周游生涯返回鲁国,不再出仕,专心从事文献整理,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并继续聚徒授业。据史书载,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而大殿内东西两侧列坐的这十位哲人,就是七十二贤中的出类拔萃者。

弦歌书院主楼为藏经楼,楼前立有孔子的金身塑像。此楼一楼为藏经楼,二楼为讲学堂。这里不仅介绍了孔子生平和周游列国的情况,还展示了各种版本的儒家经典著作,以及弦歌台在各个时期的风貌。

在弦歌书院东侧的弦歌堂内,所展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及其以前的乐器。缶,源于陈国。陈国的建立者陈胡公是舜帝的后裔,和他的父亲一样精于制陶业,缶就是他在陈国时发明的。《诗经·陈风·宛丘》曾这样描述道:“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翻。”这是中国有关“缶”的最早文字记载。

琴瑟是中国最早的乐器。据文献记载,伏羲在宛丘(今淮阳)定都,发明琴瑟。琴与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初为五弦,后改为七弦;瑟二十五弦。古人发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顺畅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弦歌堂展示这些古乐器,是以纪念孔子在陈绝粮七日却弦歌诵经不止的乐观精神。墙上还展示了孔子在陈的相关故事图,共十五幅。

书院西侧设有诗书堂,这里的诗书泛指书籍。堂中展示的是从古至今淮阳历史上文化名人的著作,如东晋时期大臣、史学家王隐编修的《后汉书》,宋代名师陈学宪(培育出两代皇帝)、宋代诗人李简夫、“宛丘居士”张耒的作品,以及一些现代淮阳籍作家、学者的著作。这些名人著作不仅对青少年有励志作用,还体现出淮阳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孔子“陈蔡绝粮”故事被演绎了几千年,由此展示出的“大道难绝、弦歌不止”的乐观向上精神,感染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在他曾累计讲学四年的淮阳,国学的传承和发扬正焕发出勃勃生机。2019年10月7日,弦歌台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弦歌淮阳书院
弦歌不辍、继往开来:跨时代的川大考古
天府新论(2021年2期)2022-01-06 08:00:32
朵云书院黄岩店
现代装饰(2021年5期)2021-12-02 02:18:48
《花农》:弦歌未止,薪火相传
阿来研究(2020年2期)2020-02-01 07:12:50
激活人大代表工作的淮阳实践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2
《题〈大江弦歌〉①》
中华诗词(2019年9期)2019-05-21 03:04:58
淮阳:在“进”的态势中谱写开局新篇章
人大建设(2018年5期)2018-08-16 07:09:02
白鹿洞书院记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4
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探究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08
紫丝竹断弦歌落
凤翔与淮阳泥塑艺术风格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