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许继同龄人的回忆

2023-11-08 19:34:25王金山
协商论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厂长继电器改革

53年前,来自东北的一批国企员工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来到许昌,落地生根,“催生”了许昌继电器厂这家企业,许多人的命运也由此改变。

我在许昌继电器厂(现许继)建厂同年入党、进厂,为许继集团的“同龄人”。回忆建厂初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几代许继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动人画卷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1970年,是许继人最难忘的一年。

新年伊始,第一机械工业部军管会接连发出两道指令:阿城继电器厂紧急分迁,行业归口的继电器研究室全部搬迁。同年6月,一支“建设三线”的创业大军浩浩荡荡从东北边陲小镇黑龙江省阿城来到中原许昌。他们一下火车,把家眷和行囊在路边的“干店”稍作安置,就投入紧张的搬迁和建设之中。他们手拉肩扛、搬运设备的号子,建设工地上的哨音,同临时厂房里发出的机器声和弦.奏响了许继艰苦创业的交响序曲。

“边搬迁、边建设、边生产,当年不吃基建饭”,这是许继当年创业的目标。经过37天的日夜会战,许继成功研制出军工急需的小电机,创造了搬迁建厂的第一个奇迹!

当创业者们还沉浸在“小电机报捷,向国庆献礼”的欢乐气氛中时,1970年10月15日上午,许继第一批新学员-200名青年怀着“建设三线”的激情和梦想来到了许昌,我就是其中的一员。火车站的站台上,锣鼓喧天,厂领导陈兆仁亲自到站台迎接。当我们列队走进厂区时,全厂职工夹道欢迎!那热烈的场面,令人感动不已,那亲切的气氛,如同回家一般。

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工厂和了解工厂的建设发展规划。走近工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原木和铁丝制作的简易厂大门,门上挂一块白茬木板,上面写着13个不太规范的黑字“第一机械工业部许昌继电器厂”。厂内大道上是一片片的泥水。除了原来印刷厂和被服厂的简单厂房,到处是繁忙的建设工地,厂区四周是绿油油的麦田。

我们参观了7个连队(当时车间称“连”,车间主任称“连长”,支部书记称“指导员”),看到师傅们都在紧张地工作。当天下午,在临时厂房里召开“欢迎新战士入厂大会”,厂主要领导和老工人代表讲话,对我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并當场宣布成立“许继新兵连”,指导员刘献春、连长付志英,我被任命为副连长兼副指导员。

我代表新兵连在大会上表态:“绝不辜负厂领导和老师傅的期望,一定要用双手把自己的工厂建设起来!”

当时吃住的条件都非常艰苦。记得我们一部分住在王庄农民家里,大部分同志住在霸陵桥的破庙里,厂里用木板和麦草搭建的双层通铺,一间屋双层四排竟挤下24个人。大家每天上下班都是列队步行,一路唱着革命歌曲,早出晚归,两头不见太阳。吃饭是在厂区一个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上面是油毡纸,周围是高粱秆,每人的饭盒、饭碗用网兜挂在墙壁上,冬天寒冷,夏天炎热。但是,当时大家并不感觉苦,因为心里有一团火,浑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

当时有一位负责后勤的女干部叫林郁芬,我们都尊称她“林劳保”。在那种艰苦的日子里,她像慈母一样,无微不至地负责着几百名新员工的吃饭、住宿和就医等,用大爱温暖着这些刚刚离家远行孩子们的心。

新兵连的主要建设任务是搬砖运瓦、修路栽树、抢挖地沟等。有一次,厂里动员抢挖暖气沟,要赶在寒冬到来之前通上暖气,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新兵连拉上去三个排,一字排开,下面铁锹飞舞,上面土筐穿梭,姑娘们和小伙子一样,抬着一大筐土石飞跑,1米宽、1.5米深、115米长的地沟,两个小时完成任务。当时,整个工地、厂区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使新老员工快速融合。记得当年老书记李官存用几个简单的数字鞭策大家:“国家投资我厂163万元,现在已经花完了,全厂职工每月开工资就要3万多元。我们要尽早全面投产,为祖国三线建设作出贡献!”老厂长杨显明给大家生动地讲述许继的厂史以及继电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继电器是国家电力工业的眼睛和哨兵。”老主任郑九洲给新员工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把大家领到“英雄”——大摇臂钻旁边,深情地告诉大家,这台设备虽然破旧,可它是牺牲好几名解放军战士从敌人的炮火中抢出来的啊!为了磨炼年轻人的意志,组织新兵连徒步行军往返76华里,到桂村水道杨村参观学习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的光辉事迹。

厂领导要求我们刻苦学习技术,掌握建设三线的本领。记得厂领导陈兆仁语重心长地说:“当前生产急需用人,你们要尽快独立操作,现在工厂是拿着材料让你们学习技术啊!”当时,我为常殿文师傅精湛的技术和敬业精神所折服,自己买了《机械加工手册》,下班刻苦学习理论,上班向师傅学习操作技能。厂内“青年技术学习班”“青年技术革新小组”“基本功比赛”等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国家规定三年学徒期,大多数同志不到一年就能独立操作,成为各车间的生产突击队员,不少同志在各级技术选拔赛中崭露头角,成为技术能手或标兵。

1972年年初,许昌继电器厂打响了“三配套一过关”攻关会战。当年,研究所的灯光彻夜通明,那是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产品图纸;车间里分不清谁是白班谁是夜班,大家都在挑灯夜战。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厂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攻关小组捷报频传,终于甩掉苏式继电器“傻、大、黑、粗”的帽子,开创了自行研制中国第一代继电器的先河。杨显明厂长高兴地说:“正看蓝哇哇,横看齐刷刷!”

建厂初期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激励一代许继人,使“许继”从无到有,和“阿继”“上继”形成鼎足之势,为进入中国电力装备制造行业打下了基础。

如果说农村的改革是从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土地承包制开始,那么,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则是从1984年试行厂长负责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拉开序幕的。

1983年,许昌继电器厂成为河南省的“扩权”试点单位。我和欧阳俊刚从大学进修回来,就被任命为厂长助理,参与策划和起草有关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实行厂长负责制方面的方案和报告。刚刚获得“松绑”的厂长刘春政十分感慨:“哎呀,原来厂长可以有那么多的权力!”

1985年1月,廠领导班子调整,以王纪年为代表的知识化、年轻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企业改革的浪潮中脱颖而出。新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政府把经营权下放给企业,也给厂长松了绑,但是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转换内部的经营机制,在改革中发展壮大,就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沉没。后来的事实证明,许多原来实力很强的国有企业由于没有迈过企业内部改革这道坎,工厂停产倒闭,工人下岗待业,国家划拨的土地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盘中餐。

企业不改革不行,但改革就会有阻力和风险。据说,当年朱镕基总理观看电影《谭嗣同》时,泪洒剧场,感叹道:历史上的改革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可是改革者的结局却如此悲壮I许继的领导者们没有彷徨,没有退却,而是坚持“自我否定、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理念,义无反顾地走向国有企业内部改革之路,决心发扬建厂初期艰苦创业的精神,以改革开放为契机,以在中国电气行业做强、做大为发展目标,带领全厂干部员工,开启了许继的“第二次创业”!

首先进行“放权改革”,即下放车间、分厂的经营自主权。针对当时一位年轻车间主任“给我每人5元的奖金分配权,我就能把车间搞得轰轰烈烈”的呼吁,王纪年厂长毅然决定:把厂长的人事调配权、奖金分配权等十项经营自主权下放给车间、分厂,模拟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放权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单位的经营活力。

接着进行“三项制度改革”。为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新机制,以改革领导干部终身制为突破口,在一个典型的国有企业中,1983年的许昌继电器厂大门率先展开了干部、用工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这是一场非常艰辛的改革,因为它将触及国有企业多年积淀的深层次矛盾,面对的是曾经的领导和同甘共苦过的战友。许继的领导集体,运用“三条死亡线”的预警和“二分之一哲学”法,坚定改革,有情操作,许继的改革没有出现偏激。令人感动的是,许多落聘的领导干部和部分淘汰、转岗分流的员工,经受了改革的刺激与阵痛,为了“许继能活下来、好起来”,他们最终选择了理解,选择了接受。这,就是许继人的觉悟与情怀!他们以另外一种形式为许继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奉献!

1989年开始,新一代领导集体又精心组织了上高新技术产品,上静态加工工艺,上现代化管理,提高员工素质的“三上一提高”攻关会战,产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硕果累累。和当年的“小电机会战”“三配套一过关”“四统一五十万”一样,这些成果凝聚了许继人的创业精神,树立了行业领先的许继品牌!

改革开放,给许继带来了勃勃生机:员工你追我赶比贡献,子公司百舸争流竞发展!1991年许继产值过亿元。接着,1993年变压器300天建成投产;1996年12月许继集团成立,1997年“许继电气”股票100天成功上市;经济技术指标创造了多项第一;许继电梯、智能电表、珠海许继……许多看来不可能的事情,一个个在许继变成现实。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许继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与巨大挑战。以李富生为代表的第三代公司领导集体继往开来,面对严峻的形势,化危机为机遇,创新求发展。李富生明确指出:“许继的发展是靠改革开放,是靠思想解放。我们绝不能因循守旧,要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地快速发展。”

在此思想指导下,新领导班子制定了《许继集团2008-2012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5年成为国内一流电力装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10年成为国际一流电力装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的战略目标。针对许继自身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从规模到效益”“从多元化经营到聚焦核心业务”等“八大转变”。同时推出了股权结构、产品结构等“六大变革”,明确了以“电力系统、轨道交通、绿色环保能源发电、工业配用电”为许继的四大产品领域。

经过两年的调整和顽强拼搏,2009年,许继集团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利润总额突破8亿元,各项经营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中原电气谷风电产业园、许继电气城智能开关厂、厦门许继高压开关厂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如火如荼,工程进展顺利,实现了许继人又一个新的发展梦想!

2006年前后,国家银根紧缩,市场原材料价格飞涨,许多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纷纷倒下。许继集团也资金严重短缺,发展陷入了困境!新一届领导集体力挽狂澜,在千方百计化解财务风险的同时,毅然决定引进战略投资者。经过多轮谈判和磋商,2008年年底,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平安成功入驻许继,并为许继提供高达几十亿元的资金支持,这是许继发展史上获得的最大一笔发展资金,为许继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资金基础!

2009年7月,国家电网正式入主许继,许继获得了国网公司的市场支持和技术支持,为许继开展“第三次创业”铺平了道路。

(作者王金山,曾任许继厂长助理、副总经济师兼综合计划处处长、许继模具公司总经理、集团采购管理中心主任、资产管理部书记等职。)

猜你喜欢
厂长继电器改革
便携式继电器测试台的研制和应用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继电器的应用
电子测试(2018年22期)2018-12-19 05:12:42
改革备忘
厂长的卫生间
连环画报(2016年7期)2017-01-20 21:58:26
改革创新(二)
继电器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的作用
电子制作(2016年23期)2016-05-17 03:53:43
“留守厂长”的等待
环球人物(2014年23期)2014-09-10 07:22:44
瞧,那些改革推手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
泓格科技继电器输出模块-87061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