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的高抬火轿

2023-11-08 19:34杨帆
协商论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轿夫花轿南村

杨帆

“高抬火轿”是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南村独有的民间艺术,融合了踩高跷和抬花轿两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表演难度大,惊险刺激。因其表演时轿顶能喷射焰火,被命名为“高抬火轿”。

万善曾是豫西北地区一个著名的古镇,它扼守“太行八陉”之一的太行陉(又称“羊肠坂”),“南可通洛、陕,北能达晋、燕”,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并被官府辟作驿馆兵站。万善古镇分为北社、中社、南社等五大社。万善南社(今万南村)是远近闻名的高跷村,村里人从娃娃开始就会踩高跷,“高抬火轿”就诞生、传承、发展于万南村。

据说,万南村“高抬火轿”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生活在丹水河沿岸的人们就有抬花轿闹新春的习俗。因为抬花轿本身就是一件喜庆的事,所以人们很喜欢这种艺术表演形式,也很乐意参与这种活动,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传承至明代中叶时,“布衣王子”朱载堉对其进行了全面改造,使其得到了脱胎换骨式的变革和发展。

当时,明郑藩王子朱载堉七疏辞爵后隐居在丹水河畔的九峰山下著书立说,万善古镇自然是他经常游历的地方。朱载靖十分同情被称为“下九流”的抬轿夫和唢呐手等民间艺人,便竭力想为他们争取地位,大胆地把踩高跷和抬花轿两种民间表演艺术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出了踩着高跷抬花轿的表演形式。他的初衷就是要让人以仰视的角度高看轿夫,用艺术的表现手段来提高轿夫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和地位。随后,朱载堉又不断对其改进,将白天表演改为夜间,将花轿改为火轿,把原来的布轿改为纱轿,轿的周围插上蜡烛,轿顶镶嵌上能喷射出彩色火焰的龙头,寓意火旺、财旺,生活红红火火。

经过朱载堉改进的“高抬火轿”是一种独特的民间集体舞蹈艺术,整个表演团队要100多人,由八名轿夫脚踩一米多高的高跷抬着花轿进行表演,几十名少男少女踩着40厘米高的低跷舞动秧歌进行配舞,场面热烈,规模宏大,表演起来人潮涌动,形如流水,因此又被民间称为“行水”。每年从大年初一到元宵佳节,南到洛阳、巩义,北至山西泽州,方圆百里的群众常骡驮马载,结伴前来观看该表演,盛况空前。

“高抬火轿”轿体为全木质结构,宽2.5尺,进深3尺许,高3.6尺。有平顶、四面坡顶、券顶等不同顶式。轿体四面置花窗,内张细纱。前后轿长各五尺左右,抬杠长六尺许。轿子和高跷都必须选用上等木料,一般油漆成朱红色或橘红色。表演中,由冬戴红毡帽、夏系红头巾,身着卒装,腰系板带,腿穿红裤,脚踩木制高跷的小伙子把一顶光彩夺目的花轿高高抬起。轿顶上装饰可以喷火的龙头,轿檐轿体流光溢彩。轿内端坐一粉妆少女。每逢乡村庙会或重大节日,高抬火轿或沿街串巷,或选择场地,以操“8”字,兜圈子,作上坡下坡、跳沟过桥,左旋右转,颠簸倾斜等舞姿表演。坐在轿内的少女,口中哼着戏曲,有时从轿中向外撒放“火礼花”,叫“天女散花”;有时从轿中向天空矢放“起火”,叫“仙女探月”;有时向轿外点燃抛掷鞭炮,叫“连中三元”“五子登科”等。伴随火轿前后表演、左右相辅的还有低跷队、金鼓队、唢呐队,后来又增加有腰鼓队。整体表演队伍少则三五十人,多则百余人,阵容庞大,多姿多彩,熱闹非凡,备受群众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是“高抬火轿”发展的最好时期,1976年曾创下了万人争相观看的纪录。

改革开放后,受电影、电视等新娱乐形式的冲击,许多传统艺术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高抬火轿”也难逃厄运,并在20世纪90年代被迫中断,许多精彩的节目及绝技几近失传。

2006年,国务院开始对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保护。得知这一消息后,万南村的老艺人们找到村干部进行商议,希望重振“高抬火轿”艺术。他们的想法得到了沁阳市文化部门的支持。

春风扑面人精神,80岁高龄的“高抬火轿”的传承人宋景武等几名老艺人整理表演套路,培养新的高跷手,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便将濒临失传的“高抬火轿”基本恢复原貌。

2006年8月7日,重新排练的“高抬火轿”在该村的汤帝庙进行第一场表演,轰动了四邻八村的群众,前来观看的人把汤帝庙挤得水泄不通。

一炮打响,鼓舞着万南村的高跷艺人们。2007年4月,他们代表焦作市参加了由中国民俗协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举办的第二届中原民间艺术节,在燕赵大地展示了绚丽的风采。2007年8月,他们参加了河南焦作太极拳“两赛一节”开幕式文艺演出。2009年1月,他们参加了在郑州举办的“欢乐中原”民间艺术汇演。《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媒体对“高抬火轿”进行过多次报道。

2007年3月,“高抬火轿”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猜你喜欢
轿夫花轿南村
南村谈艺录(视频)
抬“花轿”,一下下
绿水青山间捧出“金饭碗”——探访芦南村的乡村振兴故事
大红花轿承吉祥
超越
差点死一回
詹火林
莲花县南村水山洪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分析
《南村辍耕录》借词分析
请勿上错花轿嫁错郎——表原因的“以”字用法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