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写意国画教学设计

2023-11-08 01:13:58李美华
教育界·A 2023年27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研究

李美华

【摘要】写意国画有着“画神写意”“概括凝练”等特性,具有深厚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利用写意国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丰盈学生的情感世界。为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需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写意国画的理念、形制、意境、内涵出发,带领学生走近写意国画,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写意国画;美术课堂;教学研究

国画是中国绘画的泛称,国画的基本特点是注重形象的内在神韵,用线条的粗细、着墨的虚实变化来表达意境。国画主要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这几大类,风格多种多样。国画的技法分为“笔法”和“墨法”,讲究笔法的是工笔画,讲究墨法的是写意画[1]。写意国画“以画载道”,作为画家内心情感的视觉化呈现,写意国画蕴含丰富的内容,是极其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走近写意国画,让学生学会绘画技巧,提升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但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讲好写意国画,教师要结合写意国画的理念、形制、意境、内涵等尝试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确保学生能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和分析感受写意国画的美感,通过作业或者实践切实掌握绘画技巧,不断丰富审美与表达的层次。

一、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创作意愿

写意国画不仅侧重视觉呈现的直接性,也侧重情感表达的间接性,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写意国画“以画载道”的风范。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写意国画,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2],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融入情境,在获得审美愉悦感、艺术熏陶的同时,产生创作意愿,发展美术核心素养。

在介绍山水画时,教师可以打造一个立体化的课堂学习情境,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写意国画的技法、用色、构图等方面的特点。在教学开始之前,笔者用多媒体设备具体地展示了课本提及的沈周的《吴中山水画》、齐白石《柳桥独步》等多幅写意国画。然后,笔者组织了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小小鉴赏家”,通过比较此前学过的漫画,分析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在课堂上,有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漫画呈现的内容更加轻松、欢快,具有极强的娱乐性;而沈周、齐白石的写意国画,画的大多是山、石、树、流水,略显单调。”对于学生的看法,笔者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画作中山、石、树、流水的寓意,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这些看似单调的意象蕴含着画家个人的情感表达以及画家对艺术、对人生的感悟。在学生观赏齐白石的《柳桥独步》后,笔者鼓励学生讨论画作中高山、柳树、长桥等意象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意识到,这幅画作中的高山代表伟岸的胸怀,柳树是春天美好景色的象征,长桥则是作者悠闲隐居生活的象征[3]。

为了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近景、中景、远景三种景别的细微差别,笔者设计了让学生担任“小小侦探”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析画家在绘制这三种景别时的用墨浓淡、画物大小、用锋差异等,据此感受写意国画中的虚实变化、情感表达。

在学生掌握山水画的上述特点后,笔者还组织了担任“小小画家”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侧锋、中锋等笔法和留白的表现手法完成写意国画。

可见,为了让学生了解写意国画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从多个方面理解写意国画的深刻内涵,感受写意国画的构图特点和情感表达特点,从而提升学生对写意国画的鉴赏能力。

二、组织融合教学活动,加深艺术理解

在开展写意国画教学时,教师不能止步于让学生观赏与临摹写意国画,还要逐步深入,让学生深切地理解写意国画的美学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写意国画常以题诗来画龙点睛的特色,将其与语文教学内容联系起来,组织融合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解读写意国画和古诗词[4]。

在介绍花鸟画时,教师就可以尝试组织融合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鉴赏古诗与欣赏写意国画,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艺术的意蕴。为了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专注度,笔者在班级内部举办了一场“诗词大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语文课本中发现的与梅、兰、竹、菊有关的诗句及插图。像这样将古诗词作为引导学生理解写意国画深层内涵的辅助性工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由画入诗”,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随后,笔者向学生详细介绍了绘制这样的写意国画的技巧,比如用笔尖蘸淡墨、用笔勾勒花瓣、用浓墨勾点花蕊等,还鼓励学生尝试利用上述绘画技巧临摹课本上的插画。在学生“過了一把瘾”后,笔者又展示了许朝旭在2012年创作的写意画作《菊花小品》,并询问学生:“看到这幅画的时候,大家想到了哪首诗呢?”学生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很好,”笔者称赞了学生并继续引导道,“写意国画往往是‘以形写神‘以神写意‘骨法用笔,所以能和诗句的意境如此接近。姚最有一句诗‘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就是形容的写意国画的意境。”此后,笔者又举办了“闻诗作画”活动,把与花鸟画有关的诗词写在纸条上,让学生从纸堆中随机抽取三张纸条,再以此为主题绘制花鸟画。有学生抽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这三句诗,于是绘制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写意画。让学生由诗句出发进行联想作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表达内容的理解。

可见,在融合古诗词与写意国画的跨学科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发现二者的共同点,体悟中国古典艺术的美感,不断提升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确定活动中心任务,创新表达路径

适合学生的美术课堂,应该让学生的美术学习“立体化”。为了让学生在系统的实践中不断感受和积累经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美术知识,合理地处理庞杂的美术信息,真正做到有感而发,教师可以在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制订科学、明确的中心任务,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表达路径,进行丰富的表达实践,逐步提升表达能力[5]。

在带领学生分析齐白石画作的特点时,笔者用多媒体设备清晰地展示了齐白石的《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写意画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齐白石画作的独特之处,笔者设计了“创作一幅花鸟画”这一中心任务,让学生临摹齐白石画作中的虾或者小蝌蚪,品味齐白石的写意表达。在设计本次活动时,笔者考虑到齐白石画作具有“形神合一”的特征,将“引导学生把握形与神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课堂上,笔者先组织了一场“模仿秀”,让学生模仿齐白石画作中出现的动物。为方便学生模仿,笔者还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了相关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视频中的动物,由此学生会意识到,齐白石在绘画时抓住了事物的动态特征。随后,笔者布置了中心任务—“创作一幅花鸟画”,然后提示学生,他们可以先搜集相关的优秀画作或者花鸟的照片,据此确定自己的创作思路,然后再进行创作。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写意国画常用的绘画技巧,让学生学会通过粗犷或精细笔触完成写意画。在学生创作完成之后,笔者又组织了“大自然里有什么”游戏活动,让学生以“开小火车”的接龙方式介绍自己的画作,说明自己画的花鸟会出现在哪里。

可见,科学、明确的中心任务,会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教学内容上,还可以确保学生的艺术表达有清晰的思路。此时,学生对美术知识及相关文化知识的理解不再是一个点或一个面,而是围绕一个中心延伸的全面而立体的架构[6]。

四、提供丰富教学素材,深化鉴赏感悟

除了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鉴赏感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于写意国画的看法。为使学生有更多的表达意愿,教师可以介绍写意国画背后的故事,让学生看到这些画作的文化含义,产生更加丰富的鉴赏感悟[7]。

比如在介绍花鸟画时,笔者除了展示课本提及的画作,还向学生介绍了梅、兰、竹、菊象征的高尚品德,然后展示了徐渭的《墨葡萄图》。作为一副优秀的花鸟画,《墨葡萄图》体现了“写画不必写到,笔笔写到便是俗”的理念,这幅写意国画的浓墨重彩背后是徐渭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个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墨葡萄图》的内涵,笔者鼓励学生朗读这幅画上的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此后,笔者介绍了徐渭的生平—徐渭有很高的文才却仕途失意、一生坎坷,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想到这首诗和这幅画的关联了吗?诗中的‘明珠指的是什么呢?”在讨论后,有学生迟疑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诗中的‘明珠是指画中的墨葡萄吗?”笔者在肯定其回答后,提出新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徐渭画葡萄的方式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吗?你们感受到徐渭的生活态度了吗?”有学生回答:“这些葡萄看起来就像是简单地用墨画出来的色块一样,这幅画看起来没有其他工笔画那样细致。”这时候,笔者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作画工具,一起学习徐渭画墨葡萄的方法,让学生借此想象徐渭绘画时的心境。在学生临摹的过程中,笔者提示学生:“大家可以先在脑海里构思葡萄叶子和果实分布的位置,随后用不太浓的墨,依着自己的想法画。即使自己的画作与预期构想的不一致,也不要过于在意,大家大可以继续作画,体验通过水墨‘倾吐自己思绪的感受。”由此,学生意识到了徐渭在绘制这幅画时展现出来的面对生活坎坷的态度。最后,笔者总结道:“徐渭凭借‘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大面积涂墨、泼墨、点墨,将壮志难酬的愤恨尽情抒泻出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了解画家的生平和模仿画家的创作方式,产生了深入的情感体悟,同时提升了鉴赏能力和绘画能力。

可见,在开展写意国画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适当介绍文化故事,让学生进行深度的鉴赏和分析,获得丰富的艺术体悟,切实体会到写意国画“缘物寄情,追求意境”的特色,同时不断提升审美鉴赏的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在欣賞、构思、创作、展评写意国画的教学环节体会写意国画自由而徜徉的笔墨。当然,教师还应确保学生获得丰富的自主体验、自信表现、主动创造的机会,由此不断提升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之本质特征[J].艺术百家,2009,25(5):48-51.

[2]刘丽云.初中美术写意国画的教学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2022(26):36-37,46.

[3]钱锋.小写意花鸟画在国画教学中的优势探索[J].小学生(中旬刊),2017(12):74.

[4]赵跃庆.超越图像与形式:论国画写意艺术表现性的审美价值[J].美育学刊,2017,8(5):111-116.

[5]戴萍.多媒体介入写意与写实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研究[J].艺术教育,2019(10):152-153.

[6]罗星娇.小学高段开展写意国画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0(28):79-80.

[7]伏娜.关于农村初中美术课堂国画中写意花鸟教学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22):118-119.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1:53:43
引生活之水,育审美之眼
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5:09:10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4:25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