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碧君
[摘 要] 涉农专业英语教学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在涉农专业英语教学领域存在教师专业素养较低、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专业性不强、教学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主要从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多个维度出发,探究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关 鍵 词]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8-0121-04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英语综合素养较低的现象。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化已经成为农业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涉农专业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及英语素养需要得到全面提高,因此需要重视涉农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意义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农业领域的优化转型。各大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涉农专业,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保障。涉农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有利于有效解决传统英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了解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前景,运用新时代的眼光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以便在农业领域中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此外,涉农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还能进一步推动理论教学与职业实践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基础农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实践技能。因此,涉农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各大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向,未来涉农专业英语教学将会朝着智慧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二、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
虽然涉农专业英语课程建设已经成为各大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工作,但是一些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英语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主要在于这些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一些教师对涉农知识掌握不充分。现阶段一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基本为教育领域的硕士生、博士生等,虽然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知识,但是对涉农专业知识存在认知偏差。一些教师虽然能够将英语知识与农业种植技巧、农畜产品销售等联系在一起,但依然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仅仅在词汇量、语法拓展方面涉及一些农业知识。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关于商品营销的语法知识时,仅仅引导学生将语句的主体变成特定的农产品,并没有向学生讲解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在商品营销环节中需要采用哪些特定的表达手法。在专业的英语表达以及翻译环节,这些教师往往因为专业性不强而影响教学质量。(2)一些教师没有充分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指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帮助学生在未来就业创业时始终坚守职业道德,形成民族自豪感。然而,现阶段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仅仅注重学科知识的教授而忽略课程思政的落实,并没有将课程思政融入涉农专业英语教学中,这导致一些学生的文化素养较低,难以从宏观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究我国农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
相比于其他专业,涉农专业是冷门专业,报考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这些考生的英语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不足,涉农英语教学工作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教学质量。例如,一些高职院校刚开设涉农专业课程,招收的新生英语表达能力十分薄弱,学生只会利用英语知识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只要涉及农学英语知识,他们便不能正确利用英语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学生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各不相同,部分学生虽然基础知识薄弱,但对英语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这些学生的涉农专业英语水平。也有一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即便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也难以起到预期成效,最终阻碍涉农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三)教学专业性不强
教学专业性不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教学基础设施落后。(2)教材很少涉及农业专业。教学基础设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各大高职院校通常会利用互联网平台、多媒体设备等开展教学工作,少数高职院校则会利用VR实训室开展教学实践,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在涉农专业英语教学活动中,没有合理地利用基础设施开展教学,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他们只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知识,无法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涉农英语学科的内涵,难以建立起农学与英语专业之间的内在关联。
教材难以涉及农业专业,主要体现在部分高职院校所选用的教材主要以公共英语为主,然而公共英语教材并没有凸显涉农专业英语教学的独特性。即便部分院校能够订购专门的涉农英语教材,但没有及时做好教材内容的更新,导致现阶段教学内容无法匹配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最终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无法提升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教学评价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涉农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以及课堂测验成绩,也就是终结性评价。虽然终结性评价能够反映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但是难以从多个维度了解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并且每位学生在教学初期的英语素养各不相同,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的英语素养会发生变化,不能从一个维度来评判他们的学习表现。如果教师仅仅以考核成绩作为评价指标,会影响部分学习能力较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难以提高学优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三、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
1.设计复合型教学目标
涉农专业由于本质上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要想充分发挥涉农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需要教师设计复合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与行业英语教学之间的异同点,能够正确理解农业与英语学科的融合方向。教师需要始终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做好涉农专业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落实,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重点。
教师需要从以下几点做好复合型教学目标的设计:(1)教师需要注重实用性原则。涉农专业英语是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设置的学科,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还需要学生在各种实践场景中利用涉农专业英语知识解决各种问题。(2)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的英语素养普遍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应在教学初期适当地放慢教学脚步,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尽量以通俗易懂的基础性知识为主,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可以逐渐增大教学难度,并主动引导学生从农业角度出发开展各项练习活动。(3)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思维框架的构建。学生只有形成思维框架,才能进一步理解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前景以及时代发展需求,使自己成长为高端技术人才,并且能够借助英语知识获得农业专业的国内外先进信息。
2.促进原有教学观念的转变
影响原有涉农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学观念尚未得到及时转变,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学习行业英语课程中涉及的学科内容,并详细了解农业领域发展前景以及关键技术,熟悉各种专业文献的语篇修辞以及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以促进英语学科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阅读专业的入门书籍,了解行业的概念以及基本原理。学校也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线上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加深对涉农专业的理解。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学习如何更加规范地进行专业外语表达,如何利用英语知识向对方表达自己在农业领域中的相关需求。
3.构建高质量师资队伍培训体系
为确保预期教学质量,高职院校需要重视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管理者需要建立师资队伍培训体系,加大与其他地方院校和社会各界主体的合作力度。如学校可以与农业类企业共同创办“双师型”教学培训体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邀请学校教师定期前往企业的一线工作环境,了解相关农业知识以及农业类企业的发展前景。同时英语教师还需要参与到农业类企业涉外交流协商环节中,了解农业类企业如何与国际化组织或个体开展合作。每位教师都需要详细了解农业类企业的技术人员岗位要求标准、对应的知识体系以及技能结构,当培训结束后,需要教师严格根据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对原有教学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便科学合理地建设涉农专业英语的核心课程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在未来教学活动开展期间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行业英语应用水平。
(二)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
1.教学活动匹配国家政策要求以及国际发展趋势
教师在教学活动规划环节中,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国际化发展趋势,无论是课程内容、落实方案还是教学过程,都需要做到与国际接轨。高职院校可针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设计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进行出国留学,并开展各种实习活动。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南亚国家相关大学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做好涉农专业英语知识体系建设。教师将英语学科与东南亚热带农作物学科进行有机融合,讲授以热带植物栽培和营销为载体的涉农专业英语教学内容。
2.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
学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邀请企业专家现场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到企业生产的各项环节中。在此期间,学校教师一方面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实践;另一方面需要从国际化农业生产工艺流程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以国际化的眼光看待农业生产工艺以及产业标准。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高职院校还需要开设商务英语绘画课程以及国际商务课程,以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英语交流能力以及国际化贸易能力。同时也需要在后续教学活动开展期间设置特殊用途英语课程以及通识英语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其提供完善的教学内容,以便全面提高涉农专业英语教学质量[1]。
教师还需要注重教材的优化,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可先利用互联网平台观察国际近几年关于农学专业使用比较广泛的专业课程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选择难度适中的英文版教材。随后将英文版教材与学校专业教材进行对比,结合教学大纲将重难点教学内容与专业英语词汇进行有机融合,可以作為辅助教学素材提供给学生,以便充分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获取渠道[2]。
3.拓展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
跨文化交际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行业英语水平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因此,教师开展涉农英语课程期间,一方面需要注重学生对国外风土人情的理解;另一方面需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要求学生以多元开放的眼光同外国友人进行合作交流,充分感受到跨文化带来的价值,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3]。
4.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这些年,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线上教学逐渐成为高职院校英语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线上教学能够确保教学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4]。
例如,教师在线下教学期间,可要求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以东南亚热带水果为主题设计一个营销活动,该营销活动需要面对国际友人。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利用三天时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广泛收集关于东南亚热带水果的各类资讯,并将营销活动以英文的方式呈现出来,掌握可能涉及的各种相关英语专业术语。学生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制作演示视频以及计划书,在时间截止前发送到线上教学平台中由教师进行审阅;另一方面还需要将教室作为模拟会场,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与教师和台下的其他学生进行商业洽谈。详细向扮演甲方的学生教师讲解关于东南亚热带水果产品的栽培技巧以及营销优势,以此锻炼自身的英语实践能力。当教学活动完毕后,教师需要进行总结,向每位学生详细阐述关于行业英语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不同工作场合利用英语知识开展商业洽谈以及各种商业类活动[5]。
(三)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1.结合工作需求调整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至关重要。当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教学环境十分复杂,很难为涉农专业提供合适的职业技术类英语教材。基于此,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专业、岗位需要以及学生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来选取适合学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从而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涉农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
不同的专业、企业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不同的要求。随着我国对外投资的不断增加,对懂英语的风景园林工程师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在其任职条件中有明确的规定:具有较强的专业交流能力,能够读懂外国语言的策划文件等。所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编制涉农专业课程和英语教材时,要注重教学实习,提高实习的比重,提高涉农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本上增加一些技能训练和实践。企业、培训班注重实践,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入语言的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实习,为学生提供帮助。
2.根据学生学情优化课程内容
在学校开设的相关行业英语课程的内容、课程等方面,涉农专业的学生都不太满意。要想建立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就必须将涉农专业英语的学习和交际纳入其中,这样才能满足教学需要。目前,学生对于企业英语课程的课时数量普遍感到不满,课程数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由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本身的教育体制,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
所以可以将企业英语和大众英语结合在一起,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公共英语的学时为70~76学时,商业英语的学时为84~90学时,但两者的教学内容并无显著差异。公共英语分两部分,一是阅读,一是听力,其中,阅读部分是介绍英语内容,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听力部分则是根据专业要求,侧重于与专业有关的内容。在涉农专业英语教学中,可以设置以现场实习或实务实习为主要模式,辅以阅读、词汇的培训。
其次,在课程设置中应考虑到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趋势,以调动他们对涉农专业英语的学习积极性。现代农业的发展对英语能力,尤其是英语口语能力的要求较高。
在这样的条件下,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提高说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语言,但是仅限于阅读一般的英语书本,不注重读写,也不会提高学生英语听力。鉴于阅读是语言输入与积累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职业英语的实施中,必须以写、读为基础,把涉农专业与英语学科结合起来,通过循环往复的方式进行。具体来说,就是在英语学科的公共部分增加职业英语的讲授,并在涉农专业英语的阅读基础上进行口语练习。
在涉农专业英语的教育阶段,可安排两个星期的口头培训,之后再进行阅读培训。无论是口语实践课,还是阅读课,都不可能只是教师对课本进行简单的翻译以及对词汇的介绍。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动自己的大脑,通过任务或者项目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增强他们之间的互动性,加强他们对口语的练习。
3.突出行业英语课程的专业性
教师在涉农专业英语教学中需注重把英语和自身专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对英语专业知识的需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课程设置上,既要突出英语的特色,又要与学生的专业密切联系,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为此,必须立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现实,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使其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专业特色。这一环节体现了英语教学的目的,也是培养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为高职学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大多数高职学生的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上是从一般英语中继承过来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为此,笔者认为,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将社会发展与高等农科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相结合,以突出高职英语的专业性和高职院校教学的特色。
(四)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难以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成效。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教学弊端,教师需要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需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注重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机,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按照教师的各项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学习活动,观察学生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有效解决综合性问题,以及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是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终结性评价主要以测试成绩为主,如课堂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以及每月或每周开展的面对面回答和口语化考试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理念不断变革的今天,高职院校需要充分重视涉农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汲取英语教学改革经验,根据学校专业和农业行业的特点,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最终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助力现代化农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波.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5):186-187,190.
[2]王舒雯.高職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之综合英语教学经验分析[J].校园英语,2021(38):88-89.
[3]张丽云.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路径探讨[J].校园英语,2021(30):91-92.
[4]纪玉蕊.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71):121-123.
[5]刘举.校企合作条件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教学改革[J].农家参谋,2019(15):264.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