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危重患者及家属死亡态度认知现状调查分析

2023-11-08 09:44胡永丽代汝芬杨艳霞谭正巧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危重恐惧

胡永丽,代汝芬,杨艳霞,谭正巧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云南大理 671000)

死亡态度是指人们对死亡的看法及在死亡事件中采取的行为方式,可分为接受死亡、蔑视死亡、否认死亡。接受死亡,即认为死亡不可避免,死亡赋予生命循环有意义的连贯性;蔑视死亡多与宗教有关;否认死亡,即认为人不应该死亡,希望医学能使人永生。

死亡哲学最早起源于西方,其中海德格尔提出的“向死而生”的积极死亡观受到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西方后世人在对待死亡方面变得更加坦然〔1〕。目前,我国针对死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科、老年科、ICU 和急诊科〔2〕,针对呼吸系统疾病与死亡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尚少。研究〔3〕数据表明,慢性病和癌症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不断扩大,同时因慢性病死亡的比例也持续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病和肺结节病、尘肺病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死亡占全因死亡总数的7.0%,为2017年全球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31.8%)和肿瘤(17.1%)〔4〕。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死亡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由于死亡教育的缺失,使得人们在死亡面前表现出极端的恐惧,面对死亡的威胁往往不知所措,缺乏自救能力,使很多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发生。近年来,我国医院呼吸系统疾病就医人数显著增加〔5〕,人口老龄化现状日益严重,人类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日渐增强,正视死亡的呼声也越发高涨,死亡教育应运而生。在引导患者、家属以及医务人员理性看待死亡,正确处理死亡相关工作,以健康的方式处理死亡引起的负面情绪,建立积极科学的生死观等方面,死亡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呼吸系统危重患者及家属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死亡态度的认知现状,为对其开展死亡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使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22年5—10月呼吸系统危重患者及家属226 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护理级别为一级护理及特级护理者;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调查者;③意识清楚、理解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住院时间≤1 d 者。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宗教信仰、原生家庭形态、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最近一次认识的人的离世时间、参加葬礼情况、家中讨论死亡情况、接触与死亡相关的地方情况等。该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6,说明问卷信效度良好。死亡态度包括5 个维度,死亡恐惧(害怕和恐惧与死亡相关的一切事物)、死亡逃避(逃避或避免想到死亡相关的一切事物)、自然接受(认为死亡是自然现象,既不渴望,也不恐惧)、趋近接受(认为死亡不是真正的死亡,是通向生的大门,甚至希望死亡早日到来)、逃离接受(当遇到困难或痛苦的事情就会想到以死亡来逃离苦难),其中死亡恐惧与死亡逃避是负向态度,自然接受、趋近接受和逃离接受是正向态度〔6〕。采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死亡态度,该量表共包含32 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 级评分法进行评分,非常同意计5 分,比较同意计4 分,不确定计3 分,不太同意计2 分,非常不同意计1 分,分别计算各维度得分,维度得分情况代表趋向于该维度死亡态度的趋势〔7〕。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用(x ±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发放问卷230 份,回收问卷228 份,回收率为99.1%,有效问卷226 份,有效回收率为98.3%。

2.1 死亡态度各维度得分情况 结果显示,在死亡态度各维度中,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最高,为(3.73±0.82)分,其次为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和趋近接受,得分分别为(3.02±0.85)、(3.37±0.89)、(2.89±0.96)、(2.89±0.89)分。

2.2 死亡态度得分超过3 分的条目 在226 份调查结果中,死亡态度得分超过3 分的条目共有10条。见表1。

表1 死亡态度单项得分超过3 分的条目(x±s)

2.3 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学历、有无宗教信仰、原生家庭形态、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最近一次认识的人的离世时间、是否参加过葬礼、家中讨论死亡情况、是否接触与死亡相关的地方分组,比较其死亡态度各维度条目得分情况。结果显示,家中能够坦然谈论死亡及接触过与死亡相关地方的患者及家属,死亡恐惧维度得分较低,与同组其他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家中是否讨论死亡的患者及家属,其死亡逃避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宗教信仰的患者及家属,自然接受维度得分较高,与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及家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过死亡相关地方的患者及家属,趋近接受、逃离接受维度得分较高,与未接触过死亡相关地方的患者及家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呼吸系统危重患者及家属死亡态度影响因素

3 讨论

3.1 死亡态度表现为自然接受者同时也存在死亡逃避、死亡恐惧的心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死亡态度5 个维度中,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最高,为(3.73±0.82)分,单项得分超过3 分的条目最多的也是自然接受的条目。说明呼吸系统危重患者及家属的死亡态度是正向态度。生老病死是一切自然生命过程中的必然,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无法否认与避免的〔8-9〕。再加上疾病缠身,无形中加速死亡进程,面对终将死亡的结局,呼吸系统危重患者及家属无力改变,只能接受事实。死亡逃避维度位居第二,得分为(3.37±0.89)分,死亡恐惧维度位居第三,得分为(3.02±0.85)分,说明呼吸系统危重患者及家属在面对死亡时,也想逃避,也会恐惧。究其原因可能与他们未接触过或很少接触死亡相关知识的教育,面对死亡没有过多的思考,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有关。危重患者病情重且变化大,患者与家属没有过多的时间思考和处理死亡相关的情绪。在本研究中,71.7%的患者及家属对死亡的讨论持逃避态度,仅28.3%的患者及家属能坦然谈论,说明呼吸系统危重患者及家属同时存在死亡逃避、死亡恐惧的心理。

3.2 死亡恐惧受死亡讨论情况和死亡环境接触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中讨论过死亡及接触过死亡相关地方的患者及家属,其死亡恐惧维度得分较低,对死亡恐惧较小,与同组其他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家中从未讨论过死亡及未接触过与死亡相关地方的患者及家属,其死亡恐惧维度得分最高。这部分患者及家属在生活中对死亡避而不谈,故其死亡恐惧维度得分最高。

3.3 死亡逃避受性别、年龄、家中讨论死亡情况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家中是否讨论过死亡的患者及家属,其死亡逃避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46~55 岁年龄段、家中从未讨论过死亡的患者及家属,其死亡逃避维度得分最高。男性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是家中的顶梁柱,因此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尤其是当出现家庭变故、疾病打击、生活压力或经济负担时,男性也会表现出脆弱、无力、逃避的一面。46~55 岁是生命的高危期,这一阶段的人们,家庭、事业等各种负担很重,精神压力增大,长期透支导致身体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乘虚而入,无助感倍增,所以,死亡逃避维度得分最高。部分受访者表明,遭遇不好的事情时,他们会下意识地闭口不谈,希望把痛苦、灾难、恐惧、黑暗永世隔离,避免它带来的伤害,所以会出现家中从未讨论死亡的情况。

3.4 无宗教信仰者对死亡态度的自然接受程度更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宗教信仰的患者及家属,其自然接受维度得分较高,与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及家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宗教信仰的患者及家属在死亡恐惧和趋近接受2 个维度得分略低于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及家属,在死亡逃避和逃离接受2 个维度得分略高于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及家属,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有在自然接受维度,无宗教信仰的患者及家属表现出更为明确的死亡态度。

3.5 未接触过与死亡相关地方的呼吸系统危重患者及家属,其死亡态度表现为趋近接受或逃离接受本研究结果显示,未接触过与死亡相关地方的患者及家属,其趋近接受、逃离接受维度得分较高,与接触过死亡相关地方的患者及家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触过与死亡相关地方者表示,非常介意“死”这个字眼,避之、远之,反而更愿意去憧憬美好的事物,更能接受死亡不是真正的死亡,是通向生的大门,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还有部分未接触过与死亡相关地方者表明,他们还没有亲身经历过亲人的死亡,对死亡完全是一种无知的状态。面对亲人遭受病痛的折磨、突如其来的噩耗、无力回天的结果,死亡也许是其摆脱痛苦最好的选择,因此,更倾向于逃离接受维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呼吸系统危重患者及家属死亡态度认知现状开展调查,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呼吸系统危重患者及家属拥有怎样的死亡观及死亡态度,便于今后在临床实践中开展死亡相关内容的座谈会,同时融入死亡教育理念,达到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和积极的死亡态度,珍惜生命,珍爱生命,克服内心的恐惧及逃避死亡的心理,为临床开展死亡教育和改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226 名呼吸系统危重患者及家属的死亡态度表现为自然接受,同时又存在死亡逃避、死亡恐惧的心理。不同特征的呼吸系统危重患者及家属对待死亡的态度存在较大差异,建议针对不同特征的呼吸系统危重患者及家属的死亡态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死亡教育,通过引发进一步思考,形成对待死亡的正确态度以促进对生命的珍惜,从而提高生命质量,这是一种基于人道死亡观念服务于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10〕,也是今后临床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危重恐惧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