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问学课堂:缘何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之发展*

2023-11-08 23:41赵爱珍
江苏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问学儿童思维

赵爱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5年研究报告中曾指出:21 世纪的课堂是让学生学会利用高层次思维思考“如何成为一个人”。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其中也强调将思维发展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任务。高层次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品质,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所在。研究表明,高层次思维运用得越自如,大脑便越能在不同概念之间建立联系,更多的学习将会发生。甚至可以说,一切教育的真正功能就在于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1]如何将教育目标从工业化人才转向创新型人才,高层次思维的培养理应成为重中之重。

十年的教学实践,儿童问学课堂让一批又一批少年儿童受益,这个过程也带动了骨干教师的成长。从专业数据来看,在江苏省学业质量监测中,我校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学习动机指数等均远超全省平均水平,儿童问学课堂缘何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怎样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这是我们不断追问的问题。本文想借助数据和案例(访谈)深度探寻儿童问学课堂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发展的有效机制,以推动“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交上属于我们的答卷。

一、研究依据与方法

1.分析框架——以江苏省学生学业质量分析框架为参考

本文以2020 年江苏省学业质量测试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为依据,以报告中综合指标评价框架为参考,截取与学校教育相关的几项指标: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业动力指数、学校学习环境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进行分析。

2.研究对象——抽取四至六年级各三名不同层次学生

本研究选择了学校四至六年级各三名学生作为个案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四到六年级是因为他们都经历了三年以上儿童问学课堂的熏陶,具有一定研究价值。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全面性和可参考意义,所选对象在班级、性别、学业水平、性格特点上均有层次、类型上的差异。

3.数据搜集和分析

本研究基于报告数据,主要运用了两种数据搜集的方法。一是访谈(每位的访谈时间约为20~30 分钟)。编制学生访谈提纲,试图了解学生高层次思维产生的因素与过程。二是课堂观察。随堂旁听访谈对象的课,观察学生、教师的课堂表现,并作记录,以确证研究对象的访谈描述,分析并补充访谈中的遗漏点。将数据、访谈结果、观察结果等结合起来作深度分析,以描述儿童问学课堂为什么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发展,为什么能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为什么能得到学生认同和观念的改变等一系列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相关的问题缘由。

二、研究发现

1.开放、智慧型教师是激活学生高层次思维的核心要素

当访谈中问及学生在什么课上思维最活跃时,学生脱口而出的回答都首先与教师关联,认为是教师决定了课的吸引力以及他们的思维参与程度。这些教师身上的共同点都是思想开放、充满智慧且有情趣的。他们的言行举止、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心理特点高度契合,做到了我们常说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因此,在报告中我校教师教学方式指数(对教师教学方式评价较高的学生所占比例)达到了95.7%,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灵动、启发式教学方式是维持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所在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从访谈中,我们发现儿童问学课堂中维持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要素有以下三点:一是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提问,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梳理问题并以学生的问引领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而言,这是思维打开,进入学习的前提;二是教师借助提问、简笔画等形式,联系生活实际等路径,努力突破重难点,维持了学生较高的动机水平;三是儿童问学课堂中所独有的——借助小闹钟、问学展示板、问学任务单等问学工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原因。

3.包容、尊重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信的必要条件

报告中显示,我校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指数高达90.5%,这个数据背后又显示儿童问学课堂怎样的特质呢?通过学生访谈中的表述我们可以提炼出儿童问学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包容学生的错误缺漏,而非以学习结果论英雄。具体表现在以学生的问题统领教学,鼓励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营造了包容、尊重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足够的安全感、信赖感。从学生的讲述可以看出当给予学生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必然也会给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如何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与支持学生探索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4.自由、自主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观念认同和提升的有效路径

正如报告中学校认同指数(对学校认同度较高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93.2%,被访学生对儿童问学课堂都非常认可,尤其是对课堂中“自主实践、合作分享、提问探索”的学习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儿童问学课堂中使用“小闹钟”将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由的空间充分自主实践。同时,课堂上教师组织的小组合作,让师生、同伴关系良性化、互助化,促进了学生对课堂、对学习的正向体验,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拾级而上。学生对提问也有着莫大的热情,认为提问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学会独立、深度思考,自己提问并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让他们心生自豪。这也证明“问学”理应成为儿童问学课堂的重要标志。

三、研究结论及反思

通过研究,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了高层次思维与学习动力、学习环境和教师教学方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科之间仍然存在不平衡现象,这多半跟教师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密切相关。现对儿童问学课堂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发展的内在机制作如下反思与总结。

1.持续关注教师培训,推进研修一体化

儿童问学课堂中,教师是重要因子。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言:“唯有教师本身的底蕴深厚、视域宽广、心灵纯净、情趣高雅,才能给予素质教育中的学生最深层的滋养和最有力的引导;也只有志存高远、知识丰富、悟彻人生的人,才能真正悟出培养人才、促进人生成长的教育的真谛,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创新。”[2]7儿童问学课堂以学定教,以生问串联教学,充满变数,对教师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因此,儿童问学课堂首要关注的是教师培训。

从教师个体而言,要求教师保持终身学习,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博览群书,将课例当作研究对象,在做中学,积累实践性知识。[2]11同时还要读学生,教师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研究并了解新时期的学生,不以老眼光看人,和学生共同成长。

从学校层面而言,建立适切的工作机制确保教研共同体的建立是关键。通过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不断地把新教师卷入儿童问学课堂的轨道中。要根据不断产生的新问题提高教研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变革备课方式,注重研训的一体化设计。

2.着力研究学习环境,形成合作型课堂结构

有关课堂环境对学习动机影响的系统研究始自多伊奇(M.Deutsch,1949)提出的目标结构理论。个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对抗、相互促进和互相独立三种形式,与此相对应,也存在着三种现实的课堂目标结构: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在合作型目标结构(cooperative goal structure)中,团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同伴之间的关系是促进、积极的。儿童问学课堂始终致力于学生学习环境的优化研究,使课堂形成合作型结构。

合作型结构的儿童问学课堂的关键,首先是理解,良好的师生关系始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以平等的心态充分理解学生。其次是包容学生,面对学生的错误与失败,要予以接纳并加以引导、纠偏与完善。教师要在学生的师者、伙伴之间自如切换角色,给学生安全感、信赖感。

良好的生生关系也是合作型结构课堂的必要条件。首先,教师应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充分交流。小组的成员结构要尽可能合理,考虑异质或均衡。要有意识培养小组领导者,同时引导小组内部合理分工,指导小组合作运作流程与管理等。其次,教师要通过激励性语言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同伴的闪光点,学会接纳包容,学会倾听、提炼并补充,给予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思维发展以良好的环境支持。

3.重新审视问题本身,不断突破思维局限

首先,儿童问学课堂以问为特征,以学为核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对问什么、怎么问、向谁问等问题一一作了研究与解答。同时,我们也倡导师生不断重新审视问题本身,提高对问题的元认知能力,以突破思维定式与局限。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大家一致认为的没有研究价值的就一定不是好问题吗?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前,我想几乎没有人认为他思考的“苹果为什么向下落地而不向上”是个好问题。“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在儿童问学课堂中,教师应营造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提问。因为创新人才都具有问题发现心智。

其次,儿童问学课堂关注问题表达。学生表达问题是其思维的外显过程。同理,我们以问题的表达去逆向设计和培养学生的思维也是可行的。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提问表达有要求,说清“问点”,厘清“疑点”。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时间,不越俎代庖,从而让学生在表述中明晰思路与盲点,在不断的实践反思中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4.立足革新学习方式,高效落实学科实践

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儿童问学课堂中“五学”——自主探学、分享互学、优化练学、总结理学、多元评学中囊括了我们对学习方式的探究。我们认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核心在两个字。

一是“活”。一方面,“活”意味着教师要根据特定学情、特定教学内容来灵活选择学习方式的引领;另一方面“活”也意味着与时俱进,不断摸索、实践新的学习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

二是“动”。所谓“动”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实践,是做中学。这个“动”,首先是“心动”,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心向往之,产生想学的心动的感觉。其次是“身动”,具身认知理论告诉我们,我们的认知是被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塑造出来的,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课堂中要适度让学生身动。最后自然是要“脑动”,学习方式的选择是以思维的激活与进阶为旨归的。

四、结语

儿童问学课堂的十年探索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实证研究的方法,抽取中高年级共9 名学生进行了个案研究,研究结论揭示了儿童问学课堂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发展的运行机制。学校将继续从关注教师培训、研究学习环境、探索问题本身、革新学习方式等方面深入研究,为培养新时期创新人才不懈努力,探索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问学儿童思维
本期主题:儿童问学课堂的创新实践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问学”之“圈地运动”——译林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课堂教学中“导问”的策略研究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