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迎宾 马智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历史悠久的地方文化与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有机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主题化、项目式跨学科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面临的挑战
一是教师专业能力面临的挑战。当前,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大多由其他学科转岗或兼职信息科技学科,专业技能不足,专职教师配备比例很低。安阳市在2022年6月底对全市进行了部分学科教师配备情况调研,其中信息科技学科专职教师比例仅为3.44%,严重制约了该学科的发展。
二是地方文化资源建设方面的挑战。一个地方的文化资源往往是由一些民间非官方组织进行收集、整理、发布的,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这导致基于地方文化的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需要的地方文化资源相对匮乏,不利于项目的实施。
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
一是深入挖掘安阳本地传统文化资源。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实地探寻等方式,挖掘本土优秀文化资源,梳理出适合与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融合的本土历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地方小吃及风景名胜等内容。
二是融入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研究。在众多相对成熟的小学跨学科、项目式主题学习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往往不可或缺。我们通过设置一些关于地方文化的主题,将项目式学习嵌入小学信息科技校本课程中。
三是开发基于地方文化的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课程体系。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通力合作,着力构建了一套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活动方式、评价量规、评价方式及作业设计的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
四是形成安阳本土地方文化的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课例集。我们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录制了一系列基于安阳地方文化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视频,整理出了一套课例集。
五是完成用于推广、应用本项目的便捷模板和相关工具。我们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学科教师在编程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将基于地方文化的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体系不断迭代升级,最终形成易于复制、便于推广的便捷应用模板。
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的阶段成果
基于地方文化的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研究已经实施了将近一年时间。通过近一年的积极探索、研究与实践,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是整理出适合小学信息科技校本课程的安阳本地传统文化基础内容体系。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实地走访等方式,我们搜集、整理了“文化遗产”“名人文化”“地方特产”“饮食文化”四个方面的地方传统文化。
二是初步建立了基于安阳本土文化的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课程体系架构,分为“文化遗产”(殷墟、甲骨文等)、“名人文化”(韩琦、郭朴、商鞅等)、“地方特产”(道口烧鸡、内黄大枣)、“饮食文化”(扁粉菜、皮渣等)四个方面。
三是完成了安阳本土文化中甲骨文系列小学信息科技校本课程课例集。目前,该课例集有两个主题“探寻甲骨文百家姓”“一支神笔绘甲骨”,共6个课时。2023年4月,其中的两节课在河南省教研室组织的專项教研活动中,作为省级观摩课供全省小学信息科技教师观摩学习。
(梁迎宾单位系安阳市文峰区教育发展中心,马智勇单位系安阳市教育教研中心)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