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运城市芮城县寿圣幼儿园 王佳琪
扫描二维码走进幼儿活动现场
在一次沙水区游戏后,佳恒边洗手边说:“沙子被水冲走了!”“我知道冲到哪里去了,”后面的毓辰蹲下来指着洗手台下面的水管说道,“流到那里去啦!”佳恒也蹲了下来说:“嗯,它们流到下水道里了,我们看不见。”“是呀,沙水区也有这样的管子,明天我们来搭地下水道吧!”在哪里搭?怎么搭?幼儿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
第二天,佳恒和毓辰按照计划先用两通接头将水管连接好。接着,佳恒根据水道位置挖隧道,随后毓辰来搭水管,搭好一节后试验水流是否通畅。在确保水道能够通水后,他们埋上了沙子,信心满满地等待着结果。不料,水只流出了一点。挖开沙子,接头处竟然断开了,毓辰小声咕哝着:“刚才语嫣从这里走过去了。”看到两名幼儿失望地蹲在地上,教师走过去说:“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别人知道这里有地下水道?”佳恒说:“不埋沙子了。”毓辰说:“在旁边做个标志。”商量了一会儿,他们挖开管子,重新搭建,这次毓辰把积木块放在水管的两边和上面,打开水龙头一试,“水管通啦!”幼儿兴奋地大叫。
分享环节,教师好奇地问:“你们为什么要用积木把水管围起来?”毓辰说:“用积木块围住水管,就不怕两边的沙子掉下来了。”佳恒说:“小朋友踩上去也不容易断了。”
在搭好积木地下水道后,浩宇把一个玻璃球从管口放了进去,看到玻璃球流不下去,浩宇说:“是不是水的力度不够啊?”他们纷纷提着水桶往管口里面倒水。浩宇盯着管口说:“它只往前流了一点。”幼儿凑近一看,喊起来:“老师,它还在这儿,怎么办?”教师并没有回答,而是蹲下来看那节水管,佳恒也学教师的样子蹲了下来,突然大声喊:“这节水管一边低一边高!”他还试着调节水管,结果玻璃球还是没有流下去。
集体回顾时,教师问:“有什么办法能让玻璃球流下去呢?”佳恒:“我们要换个没有水槽的水龙头。”博灏:“要先用一个直的水管。”
游戏前,教师让幼儿自己寻找投放的玩具。皓棋、佳恒和毓辰在没有水槽的水龙头下面搭建了一个“L”型的水道。毓辰先投放了一个玻璃球,皓棋接了一根软水管来增大水流,又投放了弹力球和木片。很快,佳恒在出口处大喊:“看,弹力球和木片都出来啦。”幼儿高兴的同时也有点好奇,玻璃球怎么不见了呢?他们拆开水管找,还在水库里挖,最终也没有找到。
教师:玻璃球去哪里了?
皓棋:弹力球那么大都流出来了,所以玻璃球也应该流出去了。
教师:那为什么找不到呢?
家恒:木头片和弹力球都漂在水面上,我们都能看到。但是玻璃球重,会沉到沙子里,它是小小的、透明的,不好找。
教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呀?
毓辰:我知道,可以用皮筋把水果网套在水管上。
游戏前,师幼共同寻找了水果网和皮筋。幼儿为了提高效率提前进行了分工。游戏中,毓辰用短的剖面管和垂直水管来连接地下水道,皓棋放积木块,梓男将四块积木和一个沙漏垒起来支撑滑道。接着,他们又挖了水库和支流,毓辰将水果网套在出口,并用一根小皮筋固定好。大功告成,毓辰打开水龙头,博灏在水龙头下依次投放玩具,看到它们一个个流进了水果网里,幼儿激动地拍起手来。
一对一回顾时,幼儿分享了自己成功的喜悦。
教师:你们还打算怎么玩地下水道?
皓棋:下次我要先用圆形水管,再连接剖面管。
毓辰:我想用三通接头连接圆形水管。
梓男:我想搭空中水道。
地下水道的游戏还将继续,教师也将鼓励幼儿不断探索下去。
本次游戏主题是幼儿在自主交流中生发的,教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支持他们开展游戏,让幼儿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探究的乐趣。
1.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搭建地下水道的游戏看似简单,其实非常不容易。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先后遇到了不同的问题,如水道被踩断、玻璃球流不出来、玻璃球不见了……诸如此类的问题随着游戏过程自然出现,给幼儿带来了不同的挑战。面对问题,幼儿每次都完整地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行动验证—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善于坚持和及时反思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2.发展了幼儿的科学认知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通过地下水道游戏,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如水从高处往低处流,水流力度大小与水管里的东西能否流出有关、物体的沉浮、湿沙子可塑性等,为将来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基础。
3.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搭建地下水道费时费力,然而幼儿在每一次游戏中都是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很有默契,合作意识的提高不仅让他们获得了游戏经验,增加了同伴交往,而且推动了游戏的进程,争取了更多探索时间。
1.学会放手,鼓励自主探索
幼儿是有自主游戏能力的,他们能够根据环境和材料进行不同的搭建,幼儿自主协商、讨论、解决问题时,教师的关注和欣赏就是一种积极的支持,使幼儿每一次都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考,将游戏玩得越来越精彩。
2.调整材料,满足游戏需要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猜想,教师让他们自主寻找投放的玩具,和他们一起找合适的网子、皮筋等,材料的多样性和调整的及时性,为幼儿的深入探索提供了物质保障。
3.选择适宜的介入方式,为幼儿提供恰当的支持
在这个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有两次:第一次是地下水道被人踩坏了,幼儿非常失望想要放弃时,教师提出了启发性的问题“怎么能让别人知道这里有地下水道?”引发幼儿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第二次是幼儿发现玻璃球从水管里流不下去,寻求教师帮助时,教师蹲下来检查水管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支持方式虽各不相同,但都关注到了幼儿的需求,并给予了科学的引导。
4.聚焦问题,激发幼儿持续探究
每次游戏后,教师都会为幼儿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让他们聚焦游戏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引发幼儿的深入思考、主动学习,这样做不仅吸引了更多幼儿参与游戏,而且促进了他们的持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