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3-11-07 02:39杨海滨谢蛟龙刘丽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9期
关键词:肾素利钠库巴

杨海滨 谢蛟龙 刘丽萍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 中老年群体有非常高的发病率, 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 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严重者可能发生猝死, 是医院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心房颤动为慢性心力衰竭常见的并发症, 需要对症实施治疗。目前国内关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试验较少[1-3]。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的效果, 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临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更多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心内科2021 年1~11 月收治的100 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年龄18~80 岁,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 符合2018 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LVEF≤40%;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36 h;NT-proBNP≥600 pg/ml。排除标准:既往合并ACEI/ARB 类药物相关性血管性水肿者;目前患有血管性水肿者;对ARB 或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中成分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异常或重度贫血等血液疾病者;恶性肿瘤者;感染性疾病者;精神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年龄<18 岁或>60 岁者;信息缺失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0 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缬沙坦胶囊(商品名:代文,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217, 规格:80 mg/粒)治疗, 80 mg/次, 1 次/d 口服。实验组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商品名:诺欣妥,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90001, 规格:50 mg/片)治疗, 首次服药剂量为25 mg/次, 2 次/d 口服, 患者耐受后逐渐加量至100 mg/次, 2 次/d 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依据入院时和治疗3 个月后两组心力衰竭症状和心脏功能好转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症状完全好转, 心功能纠正≥2 级为显效;症状有所好转, 心功能纠正1 级为有效;症状未好转, 心功能未纠正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 使用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检测两组入院时和治疗3 个月后的LVEF、LVEDD 水平。

1.3.3 对比两组血清学指标 检测两组治疗3 个月后的血清NT-proBNP、BNP、cTnT、BUN、SCr 水平。

1.3.4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6 个月门诊复查过程中详细询问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如低血压、血管性水肿、高钾血症、干咳。

1.3.5 对比两组预后情况 以随访方式记录患者治疗后6 个月的心力衰竭复发、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再入院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对比 治疗前, 两组LVEF、LVEDD 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LVEF大于对照组, LVEDD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LVEF(%) LVEDD(mm) LVEF(%) LVEDD(mm)实验组 50 38.75±0.32 65.11±1.56 48.12±0.35 48.86±1.12对照组 50 38.73±0.29 64.79±1.26 39.54±0.32 52.99±1.34 t 0.3275 1.1284 127.9315 16.7219 P 0.7440 0.2619 0.0000 0.0000

2.3 两组血清学指标对比 实验组血清NT-proBNP、BNP、cTnT、BUN、SCr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学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血清学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NT-proBNP(pg/ml) BNP(pg/ml) cTnT(μg/L) BUN(mmol/L) SCr(μmol/L)实验组 50 179.87±2.56a 116.54±3.75a 0.23±0.05a 8.72±1.74a 394.90±12.43a对照组 50 301.22±90.30 263.32±8.43 0.52±0.08 16.99±5.67 436.80±34.62 t 9.4987 112.4909 21.7364 9.8597 8.054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5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 实验组治疗后6 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n(%)]

3 讨论

随着我国逐步的进入到老年化社会, 我国老年人数量显著的增加,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会出现心肌缺血性坏死, 同时室壁的顺应性会不断下降, 室壁运动受到影响发生异常, 最终导致左室舒张末压不断升高, 严重危及患者生命[4]。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多合并严重基础疾病, 其中包括冠心病(CHD)、高血压等, 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继而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起的心脏病。临床数据认为, 冠心病是诱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高血压与冠心病相互影响, 其病理生理机制与临床表现为心肌缺血缺氧, 心脏重塑、心肌肥大纤维化, 致使心脏收缩功能下降, 出现水肿、呼吸困难、活动耐量减低、少尿、肾功能损害等多系统症状, 此过程常伴随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SNS)的激活, 进一步导致高血压发展, 最终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目前认为心肌重构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利钠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是导致心肌重构引发心力衰竭的关键因素, 而利钠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也是高血压发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抑制利钠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的重点。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为脑啡肽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复合药物, 含有缬沙坦和沙库巴曲, 其比例为 1∶1。沙库巴曲为脑啡肽酶(主要是属于一种膜结合的锌依赖性金属肽酶)抑制剂, 脑啡肽酶能代谢部分血管活性肽, 包括利钠肽、缓激肽等,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经口服吸收后能减少钠尿肽等的降解, 发挥排水利钠、扩张机体血管及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增加了脑钠肽等其他肽的水平, 可使肾脏水钠平衡, 抑制钠重吸收, 减轻纤维化, 延缓心脏重构过程, 由此, 此复合药物能够较好地发挥出双重调节机制,主要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进行抑制, 进而调节利钠肽系统, 还能够逆转心室重构[5-7]。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以扩张血管,进而减少外周血管的阻力,会导致患者出现症状性低血压[8-10]。但是此次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预后效果均较优。

猜你喜欢
肾素利钠库巴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含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肾素的关系研究
芥末糖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AAV9-Jumonji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心房利钠肽原不同肽段的抗肿瘤机制
醛固酮肾素定量比值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