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秀燕(青岛上清路小学/山东省青岛市)
自始至终,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动摇,语文关系到各个学科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小学低年级语文是一个新的开始,怎样打好基础呈现出一个好的开端,需要提高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度,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认知、兴趣来引导教学,让学生们能够感到阅读带来的趣味,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让学生们能够自愿阅读、喜欢阅读、享受阅读,为日后学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综合体,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是将语言文字内化的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来积累语言、汉字,并掌握语言文字的用法,将所学知识能够运用自如,并能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清楚地表达出来。而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能够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吸收,大量的输入能够助力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了解语言的形式、方法。在阅读中,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抓取信息的能力以及了解文章结构,日积月累地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用水平,落实到写作时才能做到合情合理、字字珠玑。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说目标决定着一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整堂语文课程的起点,同时也是终点,以目标为指引,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确保学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争取最大的保障。由此可见,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较高的地位,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品味、体会和感受,了解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学会换位思考,并能够得到心灵上的熏陶和感化,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阅读素养,让学生体会到品读的含义,有效提升学生思想内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以拼音、识字为基础,学习知识并没有太深的难度,教材中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需求,为了能够加强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需要从教材出发,让学生们吃透教材、理解教材,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引导,将每一篇课文理解通透,学精、学实。不难发现,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内容丰富、多样,质量上乘,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文本理解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天性好玩、好动,识字量少,没有太多耐心去阅读,教师可以加强学生阅读课文,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教材中有诗歌、古诗、课文,带领学生共同参与阅读,在课堂上可以开启花样阅读,如个人阅读、小组阅读、集体阅读、角色阅读、接龙阅读等,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们对课文深入理解,同时也能够感受阅读带来的趣味。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这一单元主要以伟人为教学主题,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这一单元中《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四篇课文,从毛泽东秋收起义成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与朱德和陈毅南昌起义军会师,再到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过了一次难忘泼水节,最后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女英雄刘胡兰。每一篇课文都深入人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们带有情感地阅读课文,体会那时、那景、那情,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八角楼、朱德同志、挑粮小道、傣族泼水节、刘胡兰等图片或视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能够感触至深、体会文章内涵,还能实现群文阅读、单元整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感悟文本的本质特色,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对哪方面书籍更感兴趣,设置相应的阅读计划。有些学生在阅读中只喜欢倾听,不喜欢自己去阅读,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进行高效合作,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思路。相信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在睡前给孩子阅读故事,要将被动转变为主动,可以家长读一段、孩子读一段这样的交叉方式,既有兴趣、又有效率,逐渐提高学生阅读量,只有家长和教师的配合才能助力学生快速成长和提升。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认知、能力等来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引导,拓展学生阅读思维和阅读视野,在阅读的海洋中自主探究。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除了立足教材之外,还要关注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个版块《快乐读书吧》,这一版块为学生做好阅读铺垫,帮助学生推荐符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可以看出,一年级语文教材中为学生们推荐的是《读读童谣和儿歌》,这些儿歌非常押韵,在阅读的时候蕴藏着很多童趣色彩,篇幅也适中,不会让学生感到不适或厌烦,反而会吸引学生的阅读力;二年级语文《快乐读书吧》中,为学生们推荐《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父与子》等书籍,这些书籍较一年级相比字数增加很多,基本上都是由小故事组成的,让学生们读起来非常轻松、身心愉悦。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目,增加学生阅读量和知识面,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没头脑和不高兴》等适合小学生的书籍。与书为友,可以立德明理、博思致远;与书为友,可以磨砺品性、胸怀家国,还可以邂逅心中的诗与远方,让学生们穿越在书海之间,共享阅读带来的美好。
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不接受新事物的更新,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在学习过程中情绪越来越消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语文教师应当以兴趣作为吸引学生动力的方法,结合学生学习实情、性格特征、思想认知等多方面因素来创设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带着兴趣投入学习、投入阅读。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缺乏自主性,对阅读难以提起兴趣和热情,学习方式过于被动,在教师的监督、管理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总是拽一步、走一步,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使语文课堂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体验语文阅读的乐趣,感受语文知识带来的文学内涵。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班级中开展线上阅读、微信阅读群、线上检测等,让学生接触到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能够更好地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并有针对性地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消化知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保持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引入教学内容,微课的特点恰到好处符合课前导入这一环节,从时间上能够有更好的把控,从学生角度能够抓住其内心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内容时,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开启课前导入模式,由于备课充分,将提前制作好的视频播放出来,先让学生们共同欣赏在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如蒲公英、苍耳、豌豆等,再为学生播放FLASH动画,动听的音乐加上可爱有趣的动画设计,将《植物妈妈有办法》中所体现的主题、内容、思想等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个人对画面的记忆印象会更加深刻,当教师让学生尝试在不看课文内容的情况下,进行《植物妈妈有办法》的复述时,学生们会通过回忆画面来进行表达。兴趣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力,对课文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自身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没有太多学习经验,识字量、词汇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耐心,当遇到很多不熟知的生字、生词时,会产生不耐烦的情绪,看到一些长篇幅的文字就会有一种排斥感。为了能够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龄、学情、兴趣、性格、成长规律等方面因素来进行情境创设,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多样化方式来吸引学生们的专注力,避免在阅读中产生单调、枯燥的学习状态,脱离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情来创设具有灵活性、多样性、趣味性的课堂情境,可以通过朗读、诵读、角色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与此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带领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想象,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了解、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猜想、积极发言。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共同参与交流互动,交换各自的思维,将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性格好动、活泼,在课堂上缺乏耐心和专注力。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得更加丰富、新颖,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由于学生们专注力时间较短,要为课堂增加更多亮点,带给学生更多“惊喜”,这样才能将知识牢记。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探讨、故事创编、角色扮演等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唤起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们年龄尚小,学习的知识比较简单化、基础化、浅层化,可以说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主要以拼音、识字为主,锻炼学生识记、组词、造句、写话等各方面的能力。精读语文教材,会发现教材中有很多美文美句,写景、写人、写物等课文,还有经久不衰的古诗词,有趣生动的故事、儿歌等内容,都能成为学生们的写作素材。阅读是不断输出,在教学中学生们学习的知识都是一样的,那么阅读书籍就是拉开学生之间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养成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增长知识、提升内涵,这样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有的学生虽然阅读很多书籍,但是真正落实到写作上不知如何运用,精美的好词好句也摘抄不少,但引用的方式总是不够精准,放在作文中看起来十分突兀。虽然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经历写作文,但写话是写作的基础,可以说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学生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在低年级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中,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方式是围绕看图写话教学,让学生能够养成写一句话的良好习惯,在句子中有逻辑、有条理,语句通顺、突出中心意思。首先,看图写话教学当中,教师指导学生看图的技巧和方法,并使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有助于学生提升表达能力,为写作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看图写话活动需要表达学生的所思所想,学生可以针对文字、图画展开联想和想象,这就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第三,小学生本身的语文基础素养还不够高,在看图写话活动当中,需要将文字串联成为连贯的语句,这就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词句基础素质,实现相关内容学习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们练习看图写话,从多媒体设备中能够清晰地看到一幅图片,旁边还有一行文字,让学生们根据图片发挥想象,乌云密布,小兔子发现了什么?图片中有乌云、小白兔、蚂蚁,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来写话。当观察图片后,应该在脑海中将这些零碎的画面进行梳理,有了思路以后再下笔去写。如:小兔子在森林里玩,突然,天空中乌云密布。小兔子想:要下雨了,赶快往家走。在回家的路上,它就看见一群蚂蚁正背着东西急急忙忙地走着。小兔子问道:“小蚂蚁,你们在干什么呢?”小蚂蚁们回答:“要下雨了,我们正在搬家呢。”通常情况下学生们写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细心的学生们会发现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中,会有一个“日积月累”的板块,除了古诗词之外,还有很多名言名句、歇后语等,这篇写话内容联系到下雨,那么在一年级时所学的知识就可以加以引用,可以在最后一句引用“这时,我不由得想到了‘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这句话”。这样的引用恰到好处,成为文章中的一大亮点和加分项,真正让学生们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的方向着手,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增强学生阅读体验,帮助学生积累识字量、词汇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效促进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