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利
(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大同 037000)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不涉及公共航空运输的民用航空活动,其范围包括工业、农业、林业、建筑业中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文化和体育等的飞行活动。通用航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能够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培育新的消费业态、应对自然灾害等[1]。随着我国通航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从业人员通过实践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总结行业发展规律,形成了独具价值且底蕴深厚的通用航空文化(简称“通航文化”)。
作为航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航文化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独特而崭新的地位。其根源在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所必然推动的一种社会实践,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完善。通航文化是人们在通用航空领域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涵盖以飞行为核心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氛围等各个方面。此外,它还包括了一些隐性的文化内涵,如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导向,以及显性的文化表现,如文化产品、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等[2]。通航文化几乎渗透在通用航空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与之有关的各个方面。从国家和民族角度来看,通航文化的核心就在于追求进步、向往自由以及永不懈怠的进取精神。通航作业、抢险救援等通用航空活动中,所体现出的便捷、高效、关怀等现代观念和人文精神同样属于通航文化的范畴[3]。
通航文化作为航空文化的“子文化”,其文化层次结构底蕴深厚,涵盖通航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价值观文化等层面,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航物质文化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航空产品和文化产品。通用航空器、航空器技术以及航空飞行的外在物质均属航空物质文化范畴。通航产业的发展与变革直接表现在航空物质上,以形色各异的通用航空物质为载体,因此可以向大学生更好地展现通航文化,引导其深入了解通航文化。通航制度文化即通用航空实践中的社会规范、法规和制度等,掌握通航相关知识和法规是了解通用航空政策及其实施的前提条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航行为文化是在通用航空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及表现,其中安全文化是其内核。飞行安全和飞行知识的教育是通航行为文化教育的必修课。通航价值文化是人们在通航文化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观念、价值取向等,是通航文化的核心,而价值观往往对人的行为产生先导作用,因而通航产业中的杰出人物和先进事迹往往可以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培养其事业心和奉献精神[4]。
通航文化是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厚植大学生“通航报国”情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新兴产业,通航涵盖了空气动力学、材料制造、电子技术、飞行控制等高精尖领域,通过通航文化熏陶可以增进大学生对我国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了解,培养其国家认同感。通航文化体现了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成就,反映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成就,学习通航文化可以让大学生了解我国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5]。学习通航文化可以培育大学生的先进思想,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此外,通用航空事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通过学习通航文化,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通用航空所涉及的重大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
当前我国通航文化精神最主要、最核心的特质主要有七个层面,包含开放精神、服务精神、法治精神、自由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本精神,其中开放精神、服务精神、法治精神主要从政府层面来体现。我国通航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开放精神,目前需要着重开放低空空域,开放机场和相关措施来推动通航产业发展,从而助推通航文化的发展。服务精神体现在政府的服务理念以及航空企业对客户的服务上,通航产业本质上是一种服务性产业。而法治精神则强调通航产业需要有法可依,需要政府层面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为通航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后四种精神特质对大学生的发展影响更为深远,其中,自由精神体现为对自由的追求和尊重,倡导自由探索和创新。探索精神表现在追求未知领域的探索和挑战,激励人们不断探究未知,开拓新领域。创新精神代表着不断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永不放弃。人本精神则关注人性、人权,注重人类的全面发展和全球各族群体的平等合作发展。这些精神特征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来讲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学术和职业上寻求突破和自由,拓宽其眼界和知识领域,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发展。
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培养专科层次技能型通用航空人才。学院是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山西省首批产教融合重点建设实训基地、山西省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常务理事单位和山西省通航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首批省级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院成立于2020 年,总占地面积为556 亩,配备有近4800 万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11.3万册图书,数字资源达463 万册。目前学院共有13 个专业,重点布局航空工程系、航空运输系、无人机系、信息技术系等四个学系,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通用航空职业技术专业体系。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院与山西通用航空集团、京东云大同电商生态产业园、北岳机场、大同轻飞等30 余家企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发展协议,邀请企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多方位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一所新办高校,学院办学周期较短,目前建设和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学院目前的党建和思政工作体系仍需继续完善;综合治理能力与体系仍需加强,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缺少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多元分类的人才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学科专业建设聚焦性不够,尚没有形成专业群体系;缺乏通航特色的创新服务平台,实质性的科研合作开展较少。这些问题侧面折射出目前学院的通航文化元素欠缺、专业特色凸显不足的现状,导致通航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浸润不深,与学院“培育一流通航人才,做出一流行业贡献”的办学宗旨存在较大差距。而作为通航特色类院校,学院立足将通航文化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未来学院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航文化是学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深入推进通航文化教育进课堂,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拓宽通航课程设置,将通用航空领域系统性的专业课程纳入课程设置,让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了解和学习通用航空知识和技能;要推广通航文化教育所需的专业师资队伍,尽快推进“人才引进”计划落地,聘请通航领域内的专业人士担任教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高校图书馆具有为教学提供特色服务的重要功能,因此学院图书馆要加快引进相关教材和书籍,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在学院图书馆引进更多通航领域相关的教材和书籍,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推进课堂教学传授通航文化需要全面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在全方位了解通用航空文化的同时,提高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力,激发学生的“通航报国”情怀,从而更好地为推动通用航空事业作出贡献。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实践活动是学生日常学习的“第二课堂”,要努力将通用航空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实践活动。山西省作为通航产业示范省,其产业发展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可供考察的实践基地较少。对于学院来讲,要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去”,到全国知名的通航公司、机场、飞行学校等地实地考察和学习,让其亲身接触和感受通航文化,增进其对通航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现有每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节暨“蓝天杯”技能创意大赛的基础之上,探索推进通航领域的创新创业比赛、飞行器自主设计、科研实践等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体验感;加快通航领域实践团队和专业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日常实验和研究条件,使其有机会参与通航项目的策划、运营、管理等工作,从而全面掌握通航相关技能和知识;除现有AOPA 无人机技能培训基地外,继续推进社会证书培训基地及校内证书培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将来从事通航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抢抓通航产业发展机遇,在学生群里推广创新创业思想,鼓励学生在通航领域积极发挥创新创业的思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通航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实践教育。
作为通航类特色院校,学院将通航文化的精华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为学生成长发展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创造深厚的校园文化环境。主要有以下举措:举办航空领域的讲座、展览、比赛、表演等活动,让更多学生了解通航产业的现状、发展远景和重要性,增强学生对通航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在现有实训设备基础上,加快完善通航实训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无人机应用、通用航空航务技术、航空器维修等专业实训室提升建设,建立通用航空企业实训基地、完善通航产业配套等,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通航文化;高质量做好通航实习工作,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匹配的通航企业实习,增进学生对通航企业现状、运作方式和服务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科竞争能力;推广通航文化活动,建设一批具有通航特色的社团、团队或协会等,为热爱通航文化的学生提供宣传、推广、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提升学生对通航文化的认同度和归属感。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实现通航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推进通航人才的培养和产业的进步发展,同时也让通航文化的影响力在校园中更为广泛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