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亚伟,伍晓苏,唐 静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10)
近40 年来,随着我国各行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懂得商务知识、能从事对外沟通和贸易的外语类毕业生成为紧缺型人才。然而我国商务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很难满足社会需求[1],“外语+X”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仍然短缺[2]。商务语篇有着显著的规约性特点,商务体裁大多具有约定俗成的宏观结构与范式化的句法表达,交际目的也更为开门见山。而在传统商务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先讲写作技巧,再进行写作训练,最后进行评价,忽视了商务语篇高度规约性的体裁特征,因此很难使得学生形成对商务体裁特征的宏观把握,以及对语境和交际目的的认知。
自20 世纪90 年代被引入我国外语教学界以来,体裁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普及与深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语教学的有效性。学者们在大学英语阅读[3]、写作[4]、商务英语[5]、学术写作[6]等领域探索了体裁教学法的可行性,然而在商务英语写作方面的专门性研究却不多见。本研究介绍体裁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学设计,并基于课堂教学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以期对国内商务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体裁”(genre)一词发源于修辞学,后被引入语言学领域,指某一话语社团产出的语言类型特征的集合。Swales 认为体裁是一系列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communicative events),共享同一交际目的,而交际目的反过来又制约了语篇的图式结构和内容及语言的选择[7]。
在众多体裁研究流派中,ESP 学派聚焦语言本身,强调用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解决二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备受教学实践者的青睐。ESP 学派的研究对象多为非英语国家的国际二语学习者,因此较为提倡直接干预式的“显性教学”(explicit instruction),即给予学习者明确的规则,要求他们关注特定的语言形式,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规则[8]。
体裁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习者识别并掌握可辨认的交际事件,即交织在语篇中用以构成语篇宏观结构的语步(move)和语阶(step),实现这些交际事件所调用的词汇语法等语言资源,以及与读者的协商互动、劝说推销等更高层次的人际语用策略等,最终产出符合目标话语社团规范的语篇,成为熟练掌握和运用该体裁的“圈内人”。
本研究选取某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2018 级商务方向的两个平行班,其中实验班A 人数为36 人,对照班B 人数为39 人。学生分班时按照高考英语成绩均衡的原则进行,且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成绩两班无显著差异(t=0.185,df=72.966,p=0.853 >0.05),两班整体英语水平相近。
本研究基于2020—2021 学年春季学期的“商务英语写作”课程进行。学期伊始,两班进行题为writing complaints 的商务英语写作前测,并采用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开发的应用文评分标准,分为内容、词汇与语法、语域与格式、组织与逻辑以及总体印象五个方面,满分10 分,分为9~10 分、7~8 分、5~6 分、3~4 分、1~2 分五个档次。课程组三位教师分别按以上五个方面对学生习作进行评分,为了便于教师评分习惯,将每项设为20 分,总分为100 分。实验期间,两班分别采用成果法和体裁法进行一学期的课程教学。学期结束时分别对两个班进行后测,形式、要求、时长等均与前测相同,写作语境稍有不同但体裁相同。测试结束后由相同的三位教师进行独立评分,取平均分。最后,为了弥补定量研究对个体描述的欠缺,获取学生的直观感受,研究抽取实验班部分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
实验期间,两班分别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授课,详见表1。在对照班沿用传统的“成果法”进行写作教学。实验班遵循“示范—指导—淡出”(modelling—coaching—fading)的流程,课程组对教学进行了新的设计。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参照Tardy[9]对体裁知识四个维度知识的分类,将促使学生获得形式知识、过程知识、修辞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作为课程的目标。这四个方面的知识逐级包含,彼此影响,教师全过程引导学生习得各层次的体裁知识,培养其体裁意识,促进学生体裁写作能力的提升,从而支撑教学目标的达成。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设计对比
1.教师示范阶段。以投诉类邮件写作为例,第一步是向学生展示样本语篇。课程组制定了正确性、代表性以及真实性三条原则,即遴选出的样本语篇既要避免任何格式、语法、语域、语体等方面的问题,又要尽可能在结构和语言上囊括这一类体裁的典型特征,还应尽量为真实语境中的文本。随后,教师向学生示范语篇宏观体裁结构的分析过程,引导学生注意形式和过程知识。为了让学生理解语步和语阶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方式,教师着重讲解每一语步和语阶所承担的交际目的、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这些交际目的如何共同实现投诉类邮件总的交际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修辞知识的掌握。接下来教师针对语篇中的语步和语阶进行逐一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特征。每一语步和语阶中的语言特征既有学生需要模仿的形式知识和过程知识,也有实现交际目的的语言手段,而文本中的专业词汇和特殊句式等则构成了专业知识的重要内容。
2.教师指导阶段。在此阶段,教师以指导者身份向学生提供“支架”,辅助其迈向其个人能力的更高层次。学生被要求对结构上的语步/语阶缺失、某些语言特征的频繁使用或从不使用等现象,从交际目的角度做出合理解释。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体裁形式知识的掌握,同时促进了他们对交际目的的实现路径,即修辞知识的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研究者发现,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普遍不足,导致部分重要语言特征被遗漏,影响了讨论效果甚至课程进度。为此,课程组结合体裁分析、元话语等相关理论,在分析大量商务语篇后,拟定了观察分析维度,详见表2。
表2 商务英语写作教学部分观察分析维度
3.教师淡出阶段。此阶段学生大多已初步具备一定的体裁知识,因此应拆除“支架”,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体裁知识产出语篇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首先就所学体裁布置情境略有差异的课后任务,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小组讨论中习得的体裁知识独立写作。通过“同伴多次互评+教师一次终评”的反馈程序,着重指出体裁结构缺失、语言规范以及交际目的达成等问题。另外,为了培养学生更为宏观的专业体裁知识和体裁意识,在这一过程中还设计了同体裁的纵向对比,即每单元不同文本之间差异的比较;以及跨体裁的横向对比,即将整个学期涉及的所有体裁置于同一维度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作为连续体[10]的体裁集的认识,通常以问答形式展开,如被动语态使用最多的体裁是什么,哪种体裁的作者的人际介入程度最高等。
A、B 两个班的前测平均成绩分别为65.083 和64.359,均呈正态分布。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者无显著差异(t=0.381,df=73,p=0.704 >0.05),证明两个班在商务写作方面的初始水平相当。经过15 周的教学后,两班在后测平均成绩上呈现出差异。如表3 所示,A 班后测成绩平均分为76.167,高于B 班的67.436,二者存在显著差异(t=5.781,df=69.652,p=0.00 <0.05)。A 班进步百分比高达17.03%,后测与前测成绩有显著差异,高于B 班的4.781%。这表明A 班学生商务写作进步更加明显,语篇体裁教学法较传统的成果法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的总成绩。
表3 两个班前后测成绩描述及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
由表4 可知,两个班学生商务写作成绩在五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班成绩提高幅度最大的均为词汇语法、语域格式和总体印象三项。这表明有效的教学干预对学生成绩,尤其是词汇、格式结构等显性方面能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表4 两班前后测分项平均成绩情况
将两班横向比较,发现A 班在所有单项上的进步百分比均高于B班,证明语篇体裁法在这五项成绩的提高效果均好于成果法。对于A 班来说,词汇语法提高幅度最大,进步百分比高达35.69%,随后是总体印象和语域格式。体裁法主导的课堂中,教师在示范、指导和淡出三个阶段均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词汇语法和体裁结构,学生对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高位,因此在后测中的进步顺理成章。而组织逻辑等属于语篇的隐性特征,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转变,因此一学期的教学或许难以观察到明显的进步。
根据测试结果,抽取了8 名实验班学生进行访谈,其中成绩有明显进步的学生5 名,进步不明显的3 名。首先,被问到对新教学方法的感受时,8 名同学均对体裁法表示认可,认为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发挥,课堂也更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有学生表示,这种方法有启发性,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把多篇范文拆解开,厘清体裁的一般性结构框架及常用词汇和句式,写出高分作文变得更加容易。
关于此方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问题,大多数同学认为适用,主要观点有:一是体裁法有助于揭示商务英语语篇的结构,本课程教师注重分析宏观结构,只需遵守每一个语步和语阶,就可以照着写出规范的文本了。二是该方法注重语言特征背后的语用动因,即不仅回答了如何写,还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写,而在学习体裁分析的方法之前,对于很多表达仅仅认为是作者随机选用的,忽略了这些词本身服务的交际目的。
本研究探讨了体裁理论在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运用体裁教学法,教师培养学生形式、过程、修辞及专业等四方面体裁知识,并通过遵循示范、指导及淡出的流程,加深学生对特定体裁的宏观结构、语言特征、人际互动、交际目的等重要方面的理解,引导学生将体裁知识逐步内化为体裁意识,帮助学生产出符合体裁社团规范的语篇。研究表明,体裁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学生在教学中培养的体裁意识和分析方法,有助于帮助他们快速理解和高效掌握今后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新修辞情境,从而更高效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职场交流与竞争。